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硫酸烧渣生产金属化团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斌  庄剑鸣 《烧结球团》1998,23(4):30-33
为合理处用硫酸烧渣中的铁资源,进行了煤基直接还原生产金属化团块的研究,提出了润磨造球-预热焙烧-磁选-冷固结成型的新工艺流程。所得产品的金属化率约94%,含铁品位90%,铁回收率90%,直接还原铁粉冷固成型后可作为电炉原料。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南黄金尾渣中低品位、难选的赤铁矿,采用悬浮态磁化焙烧-磁选工艺和阶段粉磨-磁选工艺流程对该黄金尾渣进行选矿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原矿铁品位只有27.30%,在焙烧温度750~850℃、焙烧时间2~3 s的煤基直接还原和一定的粉磨-磁选条件下,获得铁品位56.05%、回收率77.51%的铁精矿.分析了影响焙烧磁选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某难选铁矿石属"江口式"微细粒嵌布混合型铁矿石,对其进行了煤基直接还原—磁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煤为还原剂,添加助溶剂直接还原—磁选可以实现此类矿石的有效利用。在还原温度1250℃,还原时间80min,还原剂用量30%,助溶剂NM用量15%,两段磨矿磁选的条件下,可获得全铁品位为91.93%、铁回收率为83.87%的直接还原铁。  相似文献   

4.
低品位难选铁矿在直接还原过程中渣铁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了低品位难选铁矿在还原过程中的结晶化学反应的基础上,研究了还原温度对铁晶粒的兼并长大和渣铁分离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还原铁粉对还原过程的催化作用和渣铁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建阳 《山东冶金》2009,31(1):45-47
利用氧化铝厂强化烧结法赤泥,配入自制添加剂,采用煤基直接还原焙烧-渣铁磁选分离-冷固成型的新工艺流程,通过X-ray、SEM-EDS等手段,研究了强化烧结法赤泥煤基直接还原过程中金属铁晶粒长大特性,并着重讨论了添加剂种类、焙烧条件对金属铁晶粒长大特性的影响,生产出的优质海绵铁金属化率为92.9%,含铁品位为93.7%,铁回收率为94.42%,为赤泥综合利用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镇安某铁矿属于钛铁矿,因铁品位低,钛品位高,该矿钛铁难以分离,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试验通过研究分析,采用煤基直接还原-磁选工艺处理矿石,能够有效地实现钛和铁的综合利用。经过加工的矿粉在煤/矿质量比为14:100,还原温度为1150℃,催化剂为3%的条件下,通过煤基还原180min,然后经过磁选可获得铁品位为76.56%、钛低于8%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部分硼铁矿品位较低,一般是把难选硼铁矿按照普通铁矿的模式进行开发利用,因此造成了硼资源的极大浪费。为实现辽宁某含硼铁精矿中硼、铁的有效分离,采用煤基直接还原—磁选工艺进行硼铁分离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添加剂、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n(C)/n(O)对硼铁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反应中引入Na2CO3或CaCO3能够促进还原反应,有利于硼铁分离,但Na2CO3对硼铁分离效果优于CaCO3,其加入Na2CO3条件下的较佳工艺参数如下:还原温度1 150℃,还原时间45 min,n(C)/n(O)为1.2,其铁回收率为99.82%,渣中硼回收率为79.43%,实现了硼铁的有效分离。该工艺可得到高金属化率的金属铁粉和较高品位的富硼渣,金属铁粉经进一步处理可用于炼钢或者硼钢生产,富硼渣可作为硼的工业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缓解我国铁矿石原料匮乏和进口铁矿石成本太高的压力,有必要开发利用我国现有的难选铁矿资源。对某地高磷鲕状赤铁矿采用添加脱磷剂煤基直接还原—细磨磁选工艺,在配加1号脱磷剂15%,磨矿细度小于0.047mm的比率占81.26%,磁场强度192kA/m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取得较好效果,所得产品金属铁的铁品位达到84.56%,铁回收率为87%,w(P)为0.056%,较好地达到了提铁降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转底炉技术利用钛资源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一种以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技术利用钛资源的新工艺及两个不同的方案。该工艺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精矿或钛精矿粉、煤粉和少量添加剂组成的复合球团为原料,在高温加热条件下将含钛矿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铁,经渣铁分离后获得生铁和富集了的钛渣。第一方案以钒钛磁铁精矿配20%钛精矿为原料,还原后渣铁自然分离,得到块铁和品位为50%左右的钛渣;第二方案以钛精矿为原料,还原后经破碎磁选分离得到粒铁和TiO2富集率为~75%的钛渣。对这两种方案均进行了初步试验,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煤基直接还原-磨矿磁选/熔分工艺,对国内某氧化铝厂拜耳法赤泥进行了转底炉直接还原、磨矿磁选、熔分渣铁分离、热态炉渣制备新型岩棉的中试试验。转底炉中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熔分"流程处理赤泥,可获得TFe品位94%以上、铁回收率93%以上的熔分铁水;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磨矿磁选"流程处理赤泥,可获得TFe品位90%以上,铁回收率80%以上的金属铁粉;同时,采用熔分得到的二次尾渣,经高速甩丝后得到渣球含量、纤维直径、含水率均满足国标要求的纤维棉制品。因此采用本文的工艺路线可以实现赤泥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铁精矿还原铁粉主要质量指标的统计数据,分析了铁粉质量稳定性,其酸不溶物(AIC)含量≤0.22%,氢损(HL)为~0.1%,碳含量<0.02%。文中讨论了铁精矿粉两个阶段的还原过程,第一阶段用隧道窑还原成海绵铁,此阶段宜于过还原终点,精矿粉应被充分还原,略有渗碳,降低海绵铁的氢损值十分重要,其值应~0.8%,甚至更低,碳含量可控制于~0.3%,甚至更高。第二阶段用带式炉进行精还原,即所谓"二次还原",经破碎和合批得到合格的铁粉,该阶段的实质是脱碳还原。水是良好的脱碳剂,高温区通入少量水,形成水蒸气,是一个有效的脱碳方法。在冷却段通入干氢,控制气氛露点,将铁粉表面氧化膜还原,可以得到低碳和低氢损的还原铁粉。  相似文献   

12.
铁焦制备与高炉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钢铁工业长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的发展现状,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冶金是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而高炉炼铁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急需研发低碳高炉炼铁新技术。复合铁焦是实现低碳高炉炼铁的一种新型碳铁复合炉料。高炉使用铁焦后可降低热储备区温度,提高冶炼效率,降低焦比,从而实现CO2减排。综述了国内外铁焦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铁焦的制备工艺和高炉应用。归纳了各种铁焦制备工艺的特点。同时提出并研究了矿煤压块-竖炉炭化-高炉应用的冷压型铁焦制备与应用新技术。重点进行了冷压型铁焦的制备及冶金性能优化、高炉应用冷压型铁焦等试验研究。冷压型铁焦制备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为30%铁矿粉、45%烟煤1、10%烟煤2、10%烟煤3、5%无烟煤、5%沥青类黏结剂B混合加热至60 ℃,并进行冷压成型;成型压块再经竖炉1 000 ℃炭化4 h;获得抗压强度3 977 N、I型转鼓强度77.7%、反应性69.7%、反应后强(固定气化溶损量20%)42%的优质铁焦。高炉综合炉料中添加质量分数20%~30%冷压型铁焦,综合炉料熔滴性能明显改善。以上研究为铁焦实现工业化生产与低碳高炉炼铁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耗散结构理论在微波还原焙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归纳了形成耗散结构的4个条件,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微波还原焙烧低品位氧化锌矿的试验过程。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活性炭加入量4.26%,微波功率630W,加热时间10min,锌浸出率85.36%,铁浸出率33.25%。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宝钢不锈钢冷轧厂ANDRITZ酸再生生产工艺.结合酸再生机组生产氧化铁粉的过程,分析了影响氧化铁粉质量的因素,通过探索和改进,氧化铁粉质量得以有效提升,达到了生产软磁用铁粉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工业硅冶炼还原剂粉料冷压制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硅还原剂粉料冷压制团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工艺技术条件,有效地将木炭粉、洗精煤粉、石油焦粉、微硅粉等压制成团。最佳固定碳比例提高至70.15%,挥发分为13.50%,灰分降低至16.35%,含铁量控制在0.09%以下,强度达到2348N,球团品质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低品位氧化锌矿石的微波还原焙烧—硫酸浸出锌,考察了微波功率、活性炭粉加入量和微波加热时间对矿石中铁还原度及铁还原度对锌、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品位氧化锌矿中铁的还原度随微波功率、活性炭粉加入量和加热时间的增大而增大,锌浸出率随铁还原度的增大而升高;铁还原度控制在60%以下,用质量浓度为80g/L的硫酸溶液浸出,锌浸出率为85.36%,铁浸出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7.
潘红良  邢启宏  闻景超  高志 《钢铁》2006,41(1):80-84
酸洗液的除硅效果直接影响到酸洗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副产氧化铁粉的质量,由于该硅泥的粒度小,用机械分离的方法很难去除.研究了用絮凝沉降法去除硅泥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合絮凝剂去除酸洗液中的硅泥是可行的,选用合适的絮凝剂添加量经2 h沉降后可去除酸洗液中80%以上的硅泥.  相似文献   

18.
回转窑结圈一直以来是制约煤基回转窑直接还原工艺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某低品位铁矿回转窑还原结圈物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回转窑结圈物的特性及其形成机制.从结圈物的宏观形貌、物化性能、软熔特性和微观结构入手对某低品位铁矿球团回转窑结圈物的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热力学相图、化学物相及能谱分析研究了结圈物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结圈物由熔融物包裹球团形成,接近窑壁,其熔融包裹物增多,结圈物中MFe、CaO含量明显增大,软熔温度越低;由球团粉末中FeO与SiO2形成的铁橄榄石及煤灰带入的CaO而形成的钙铁辉石低熔点相是造成结圈的主要原因;低熔点相的存在同时也促进了金属化球团间铁晶粒的相互扩散与迁移,从而加剧了结圈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粉末冶金制品的密度,提出超声粉末压制的新方法,以纯铁粉为原料进行压制实验,研究超声振动对粉末冶金制品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能促进粉末颗粒内部的运动与重排,降低粉末颗粒与模壁之间的摩擦,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粉末塑性变形阶段的冷焊与加工硬化程度;与常规压制相比,超声压制的压坯密度提高0.1~0.3 g/cm3,轴向最大密度差降低0.16 g/cm3,孔隙率降低4.3%;随着压制力提高与压制时间增加,超声振动对提高压坯密度的效果更明显,粉末压坯密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