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略论面向未来的山水城市构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献生 《中国园林》1993,9(4):10-14
本文从山水城市论分析着手,阐述山水城市的构成意涵及其主要特征,并借鉴中国画论和园林学科理论,提出未来山水城市的构型模式及其指导性意义。同时认为,风景园林师要开拓思路,拓宽领域,担负起构筑未来城市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宁波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随着历史的发展,宁波甬江地区城市山水开发历经"奠基""发展""完善""成熟-转型"4个阶段,呈现与周围山水、土地、港湾等要素不断融合、适应的过程。其城市山水系统的建设主要表现出山水共融的人居建设特质,层次化的生态规划思想以及人景互动山水意象耦合三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山水文化与山水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彬 《华中建筑》2000,18(4):34-35
文章以中国历史为“经线”,以儒、道、释多元文化为“纬线”,联系宗教、哲学、美学等领域,论述了中国山水文化的思想轨迹,探讨了中国山水城市建设的发展盛衰,揭示了山水城市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龙彬 《规划师》2000,16(5):120-122
享誉世界的城市学家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里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1]沙翁的这段名言深刻地揭示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的外在体现,是凝固的文化形态,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与之相呼应。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谱系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山水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以大自然的“山水”为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这里,“山水”…  相似文献   

5.
关于温州建设“山水城市.家园城市.网络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州城市化为例,系统探讨了中心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与环境系统整合,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提出反温州建设成为“山水城市.家园城市.网络城市”的总体构想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尚洁  崔春龙 《山西建筑》2007,33(7):11-12
论述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形成及其产生背景,阐述了建设山水城市的内涵和意义,指出山水城市是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从而达到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袁忠  关杰灵 《华中建筑》2008,26(12):66-69
分析了山水城市理论的由来及其内涵,在研究城市色彩规划产生的国外背景与源起和城市色彩规划在中国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的四条原则,并论述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的四种方法。最后讨论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实施与管理问题。认为山水城市的色彩规划是21世纪中国山水城市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值得认真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刘一光  康宁 《山西建筑》2007,33(24):48-49
在分析青岛城市空间环境特色和近年来发展建设的基础上,应用山水城市的概念,对城市空间形态由宏观到微观进行初步研究探索,用以指导城市的实际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坦  朱清扬  常江 《华中建筑》2020,38(11):71-75
以山水视角探寻城市空间的演变与发展,是塑造城市特色、摆脱城市趋同性的重要途径。徐州丰富的山水资源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营建,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徐州水系、山体与城市发展的演变,从古城选址、水系变迁、山体格局等方面入手,总结徐州山、水、城空间格局从相离到共生的发展趋势,并对当前城市生态格局进行梳理,为缓解当前城市发展矛盾,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山水城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启林 《华中建筑》2000,18(2):72-75
文章回顾了作者对山水城市的认识发展过程。首次提出“奇妙的深 华文化沃土的钱学森现象”,并追溯其产生的背景渊源。剖析了该设想从酝酿到发展的过程。综合评估了该理念,并提出了发展与深化的建议,包括分成五个层次,规划设计构思的灵感线索,中西方文化的有机综合等。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科学构建温州现代城市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从自然要素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大方面分析入手,来思考、探索21世纪温州的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提出依托山水海自然要素、地理区位优势与温州特色经济,以现代流通城市格局进行功能布局和空间构建的设想,并阐述对温州市中心城市和全市空间布局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包头市在建设两型社会、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实现"美丽中国"等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建设"美丽包头"的基础与问题,提出了绿色开敞空间规划。规划以"人—城市—生态和谐发展"的美丽城市为理念,首先梳理市域层面的生态要素,构建完善的市域绿色空间网络;其次,构筑"三区两线"的空间管制模式,作为绿色开敞空间的基底;最后,提取重要水域、风景区及基本农田等非建设用地、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绿地作为绿色开敞空间的构成要素,重构包头市绿色开敞空间结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绿色开敞空间的方法论,为其他城市的类似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童宗煌  林飞 《规划师》2004,20(8):86-89
温州滨水城市的格局形成于东晋,两宋时期最完整,民国时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如今,温州提出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滨海山水文化名城”的目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城外山环水绕,城市山水相连,城中见山通水”的发展方向,构建“一区二轴”的城市水空间骨架。  相似文献   

14.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要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研究基础的角度论述了几个主要的景观要素,对于开放空间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进 《建材与装饰》2007,(4X):95-95
成都名信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先后成功开发“广福楼”、“沙河庭院”、和金雁集团联合开发“新东方”、“十里翠苑”等项目。其中,“新东方”受到业界一致好评,并荣获2000年成都十优特色楼盘等众多荣誉,“十里翠苑”是城东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16.
低碳园林的生态学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急剧退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低碳城市是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低碳园林开始受到了城市管理者和规划人员的重视.但目前低碳园林仅处于概念层面,缺乏具体的实施途径.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低碳园林概念及其与低碳城市关系辨析的基础上,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了低碳园林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增加城市绿量、改善景观布局、选育应用功能性植物、建设近自然园林、综合利用水资源及引导居民参与园林建设等低碳园林规划建设的生态学途径,以期为低碳园林和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戴慧 《安徽建筑》2008,15(2):14-16
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应该更多地注重环境的宜人性和地方性,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章试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创造宜人城市景观场所的设计方法,旨在呼吁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注重人性化空间的创造,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戴亮  刘维斯 《中外建筑》2012,(11):68-69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地下空间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营造好城市地下空间环境景观已经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特点,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环境景观营建的原则,将景观营建的几大要素引入城市地下空间环境,力图为人们营造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城市地下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由各类建筑物构成的非开放空间与建筑物之外的开敞空间组成的开放空间综合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展,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城市地域格局,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由于其弹性较大,因而成为城市景观格局规划的主要对象。揭示了城市开放空间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而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对开放空间的案观总体格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宅旁绿地面积占住区绿地总面积的35%左右,且比小区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大2~3倍,人均绿地可达4~6m~2,对居民居住环境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居住区绿地环境的规划设计常常存在重中心绿地建设、轻宅旁绿地的问题,使宅旁绿地环境过于单调,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居民活动空间。本文以齐齐哈尔市宅旁绿地的虚实空间营造为例,详细介绍如何打造舒适宜人的宅旁空间,以进一步提高居住区的园林绿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