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细粉体的表面改性及其对压制成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红外等方法研究了棕榈酸、癸二酸对亚微米氧化铝粉体的表面改性作用及其对粉体的极性和流动性的影响,探索了表面改性后的粉体对压制成型性能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粉体极性改变,团聚程度显著降低,对压制成型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墙地砖成型粉体在压制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种成型粉体的流变模型。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合成无团聚ZrO2(CaO)纳米粉体及其烧结行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无团聚ZrO2(CaO)纳米粉体,考察主要工艺参数初始水凝胶pH值对粉体的化学组成、相结构、颗粒大小与分布等性能的影响,并对粉体的烧结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凝胶干燥过程中粒子间硬闭聚现象的发生,该法合成的ZrO2(CaO)粉体纯度高、成分准确;粒径小(5-20nm)、单分散性能好;粒子的比表面积大,活性高;粉体不经任何预处理即可压制成型,而且生坯能在较低的温度及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致密化过程。600℃,2h焙烧的ZrO2(15.2?O,摩尔分数)粉体经简单冷压成型后于1100℃保温0.5h烧结,其体积密度可达5.9718g/cm^3,气孔体积为0.0008cm^3/g。  相似文献   

4.
李国栋 《陶瓷学报》2002,23(1):38-41
表面改性后的无硬团聚超细粉具有良好的压制成型性能。表面酯膜的减摩润滑作用,使粉体在一定应力下流动性和分散性显著提高,压制过程的中后期应力传递准符合帕斯卡模型及均匀递减模型。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粉体性能、压制工具在技术陶瓷成型中的主要作用,阐述了各种缺陷的产生原因和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6.
钛酸钡纳米粉体的表面包覆不仅解决了粉体的团聚和分散问题,而且赋予粉体诸多的优异性能,因此粉体的表面包覆技术受到诸多关注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研充进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钛酸钡纳米粉体表面包覆方法,以及包覆后对钛酸钡纳米粉体的表面性质乃至粉体的相结构和性质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出Cr3+:Al2O3纳米粉体.将所制成的干凝胶加热至约500℃使之发生燃烧反应,再将燃烧产物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锻烧.利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toscope,TEM)等对干凝胶及煅烧粉体进行表征,测试了纳米粉体的发光性能.研究了合成条件对粉体分散性、发光性能的影响.XRD和TEM分析表明:在1000℃煅烧1h后,粉体为α-Al2O3结构的单相氧化物粉体,颗粒大小为20~35nm.在制备溶胶时添加聚乙二酵可提高粉体的分散性.光谱分析表明:Cr3+:Al2O3纳米粉体的激发峰位于404nm和540nm,发射峰值位于692nm和668nm.  相似文献   

8.
运用ABAQUS中的Drucker-Prager模型对碳化硅粉料的压制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模具结构参数对粉体及模具受力均匀性的影响,并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压制碳化硅密封环端面动压槽,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型芯上端面过渡圆角半径为0.2~0.4 mm、脱模斜度为10~12°时,模具和粉体受力均匀,动压槽的成型轮廓清晰、边缘及槽底平整光滑,成型质量较优;最终得到的端面具有动压槽的碳化硅密封环体积密度为3.21 g/cm~3、抗弯强度为384MPa、硬度为88.7 HRC,均能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曲艳东  高凌霞  章文姣  刘伟 《化工进展》2020,39(12):5136-5147
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爆炸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经济、节能和环保等特点。但是,合成过程的复杂性和纳米材料特殊的性能,导致爆炸合成的纳米粉体极易团聚,这不仅破坏纳米粉体的超细性和均匀性,还影响其发挥自身的优越性能。目前,爆炸合成纳米粉体及其团聚控制研究已经成为爆炸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爆炸合成纳米粉体的发展现状;然后从爆炸合成纳米粉体团聚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纳米粉体的理化特性、制备工艺、提纯工艺和分散工艺)和粉体团聚机理等方面综述了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热点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影响LDHs改性LDPE膜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杰  吴大鸣  刘颖  张蕾  段雪 《塑料》2002,31(4):44-49
通过对薄膜力学和光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不同载体、不同分散剂、不同粉体及不同粉体含量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再结合其对纳米粉体在聚合物中分散效果的影响,寻找合适的配方与工艺条件,研制出性能优越的薄膜.  相似文献   

11.
欧阳伟  黄尚宇 《陶瓷学报》2006,27(2):237-242
电磁成形技术作为高能、高效率技术用在粉末近终成形方面有着传统成形方法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在功能陶瓷行业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阐述了电磁成形的基本原理和电磁粉末压制,介绍了电磁成形技术在功能陶瓷行业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钢水冶炼过程中通常利用保温隔热材料来提高钢包周转过程中的保温性能,以保证连铸钢水温度的变化适应炉外精炼过程和连铸过程的工艺需要.为了研制高气孔率、高强度的保温隔热材料,以烧结莫来石为骨料,研究了四种不同造孔剂(菱镁矿粉、聚苯乙烯球、塑料颗粒和漂珠)对浇注料显气孔率及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菱镁矿粉作造孔剂时,与未添加或添加其他造孔剂相比,烧后试样显气孔率较低,而且当加入量超过10%时,试样强度出现显著提升;添加聚苯乙烯球、塑料颗粒或漂珠做造孔剂均能够明显提升烧后试样的显气孔率,其中添加聚苯乙烯球、塑料颗粒的试样随着造孔剂引入量的增加强度出现明显降低,而添加漂珠的试样随漂珠引入量的增加强度变化不明显;复合添加10%菱镁矿粉和5%塑料颗粒时试样气孔率为29.34%、耐压强度为42 MPa,体积密度为1.98 g·cm-3,综合指标最高,最适合于做为莫来石质钢包保温隔热浇注料的造孔剂.  相似文献   

13.
陶瓷墙地砖粉料压制成形机理及其CAE分析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刚  向卫兵 《佛山陶瓷》2008,18(8):10-13
本文在陶瓷墙地砖粉料压制成形机理的基础上,对粉料压制成形过程中变形及运动特点进行了分析,借助粉末冶金技术中的流变学理论,建立起适合陶瓷墙地砖粉料压制成形机理的数学模型,为后期的CAE优化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掺锑二氧化锡超细粉水分散体系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使用作透明导电涂料的掺锑二氧化锡超细粉高度分散是一个重要问题.本实验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的掺锑二氧化锡超细粉在水中高度分散体系的形成条件,并讨论了球磨时间及pH值对分散体系的影响,制备了高稳定性的掺锑二氧化锡超细粉水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借鉴"过渡塑性相工艺"思想,在刚玉-氮化砖复合材料中引入12.5%(质量分数)的铝粉,研究了铝粉对刚玉-氮化硅复合材料成型性能以及1 600℃空气中烧成后样品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耐压强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材料的物相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刚玉-氮化硅复合材料中引入铝粉,有利于成型过程中孔隙...  相似文献   

16.
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木粉含量的木粉/聚丙烯(P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木粉含量高达90份时仍可热压成型,但以50份以下为优。通过采取加入添加剂、复合体粉料冷一机械共混与热一机械共混及挤出机挤出造粒、最终热压成型等工艺.可获得成形良好的木粉/PP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7.
由于罐形磁心结构复杂,在其制作过程中,粉料参数以及在成型、烧结过程中都可能使罐形磁心产生裂纹,甚至形成开裂。本文分析了罐形磁心裂纹产生的原因,实验研究了粉料粒度分布和含水量对罐形磁心开裂的影响。实验获得了具有良好成型性和较高效率的粉体参数。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了机械镀锌过程中锌粉在工件(Q235钢)表面的吸附和沉积过程,运用电化学的基础理论分析了金属锌粉的沉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基层建立阶段,锌粉和Sn2 发生置换反应;镀层增厚阶段,锌粉和M2 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使工件表面和锌粉颗粒表面之间产生库仑引力,导致锌粉颗粒在工件表面沉积。  相似文献   

19.
A new route (“direct forming”) was developed for forming dense PBI shapes from PBI powder. The new process affords the possibility of automated PBI powder shaping (“cold compaction”) and densification in batches of multiple parts by a “powder-assisted hot isostatic pressing” process. Direct forming is a more productive alternative to hot compression molding. Two developments enable PBI direct forming: (1) the discovery that PBI powders that are porous and plasticized with moisture can be shaped by compac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s (cold-compacted), and (2) a finding that cold-compacted shapes can be densified in large batches by a powder-assisted hot isostatic pressing. The porous PBI powder is formed from PBI in solution by a spray-precipitation process. When plasticized with moisture, this powder is cold-compactible to PBI shapes with densities up to 94% of that of ultimate density of PBI. These shapes, which have sufficient strength to be handled, are then further consolidated via powder-assisted hot isostatic pressing to shapes with excellent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nsities of about 99% of the ultimate. © 1994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