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9,(30):225-226
法治国家是以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战略策略、方式方法的国家,法律在法治国家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作用。法治的具体情形会因国家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国情决定了法治道路和状态的差异,不同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因而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市民社会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四大基础,其中市场经济是前提和基础;民主政治是重要保障;理性文化是必要条件;公民社会则为前三者提供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5):200-201
在法制建设进程的攻坚时期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对司法权力配置及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人类政治走向文明和法治的体现,也是法院体现司法权威不可动摇的基石。媒体的新闻自由作为宪法上所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当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是贯彻宪政理念、建设宪政国家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然而,二者却在宪政建设过程中存在越来越激烈的冲突。本文主要以宪政为视角,以正确处理法院与媒体的关系为目的,结合具体的社会现实,利用宪法学基础理论知识,详细探讨宪政视野和社会实际中如何平衡法院与媒体的关系,发掘并找出两者之间的价值平衡点和具体平衡措施,为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式是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确定的。我们对社会的平衡发展主要运用了革命、改革方式,而对法治方式不够重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处理好法治与革命、改革方式的关系,否则,法治话语难以转变成话语权,推进法治建设就会面临诸多困惑。法治事关政治、经济、社会等重要领域,属于政治的范畴,然而实施法治则需要在法律思维的基础上塑造法治思维。现代法治与传统的权力政治有很大的区别。法治不仅要促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之间的平衡发展,而且还要为民主、自由、民生、环境等方面的充分发展提供路径,从而减少革命周期性爆发的频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4)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法治是完善社会管理的基础、根本和保障,在完善社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社会管理创新不能脱离法治语境。要充分发挥法治导向功能,提升社会管理理念;要充分发挥法治调控功能,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法治保障功能,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确保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1):111-112
本文通过对罗马法的分析,认为"罗马法复兴是以市民社会的形成和扩张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为背景,3R运动构成西方法律传统的源泉"这一观点是建立在两个前提性假设之上,即罗马法是市民社会的法与内源性理念。本文通过对该二假设的质疑与分析提出需要突破传统思维范式的羁绊,才能更为真切地理解当下中国法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9):215-216
基层是法治中国建设整体推进的基础环节,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或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和调研,深刻剖析了基层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难,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全面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作出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市民社会广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俊 《华中建筑》2000,(2):76-80
该文研究了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市民社会和它的价值取向对广场的功能及空间特征的影响。进而探讨“市民社会广场”对国家与社会的整合作用,还企图为理解城市规划在社会变迁之中的社会引导作用提供一种重要的视角。并阐述了历史上中国阶层阶级的三次重大变动及转型时期阶层分化对中国市民社会建构的影响;从本体论和本质论两个角度探讨了市民社会之建构对广场空间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极富中国色彩的社会政治内涵和丰富的市民生活,却往往在宏大叙事和中心聚焦的研究视角中被忽视.文章回顾了中国城市街道的形成,并着重探讨其演变历程中的四个关键时期;进而借助社会空间分析视角,提出了街道作为权力再现、社会领域和生活空间等特色的形成机制;以求应对当前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冲击,为探索本土社会文化影响下的街道模式和活力再造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
建设法治社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又有区别。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创造必要条件和选择正确路径推进这一进程,尤其是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也是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面貌日新月异,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内容。法治文化不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元素,更是构建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所在。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设计与建设现状的一些现象的评析 ,揭示出市民社会对城市设计和城市形象的影响 ,以及国家与社会在空间权利分享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并探索了中国城市设计的可能方式 ,以空间权利平衡为认识基础 ,试图建立一个可操作的和理想的城市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8):199-20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实现法治社会,民众对法治的信仰是建成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法治社会要求公民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各项工作的法治化的新要求。在这种语境下,培育公民法治信仰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法治、法治信仰在管理国家事务和规范人们言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与市民空间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阐述市民社会的概念定义出发,分析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和私人生活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市民空间设计的理论框架以及良好市民空间的设计检验标准。作者认为,良好和市民空间设计不公要重视社区对私密性的要求。同时还枯照顾到社区内部各种对立的社会关系,作为市民与特定城市地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真实写照。它应当是形体特征,生活阅历,综合效力和社会支持等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本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9)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和法治社会仅仅依靠吸收和借鉴西方的经验恐怕不能适应我国特殊而又复杂的国情,建设法治中国和法治社会必须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先秦法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关于法治思想的最高成就,在反思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的同时,我们应该结合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现实情况,对推进我国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本文阐述了先秦法家思想产生的背景,思想内涵及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从变法、立法、普法、执法、普法五维度叙述先秦法家法治思想中的积极因素,理论联系实际,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总结吸取借鉴其中经验教训,从而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思潮复苏下中国城市规划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丹 《城市规划学刊》2003,(1):25-28,3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问题 ,但是 ,对于城市规划师在市民社会中的作用还处于口号式的理解阶段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从简述二战以来西方国家规划师角色的变迁历程入手 ,通过对“市民社会”概念以及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社会”的构建特征的综述 ,指出在市民社会建构过程中 ,规划师应该利用注册规划师制度推行的契机走向社会 ,与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一起协力参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广场语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俊 《华中建筑》2001,19(1):11-13,31
文章通过考察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对城市公共空间特征的影响和广场设计的“现代化”语式,提出了市民社会广场设计的六条设计准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市民社会广场设计在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功有。该文不仅从作为研究范式的诉求在理论上或新的模式语言的论辨上来认识市民社会广场语式的意义,而且根据这种新的研究语式和认知框架对广场设计进化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直实互动关系进行了范例性的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市朝阳区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经历了从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与为民服务系统,到形成数量化文明城区建设系统,再发展到建立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四个阶段,通过不断推进和完善,朝阳区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初显成效。首先,使政府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向政府、社区、单位、市民、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的社会治理体制转变:其次,政府内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6)
<正>党的十八大把公正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首次载入党的政治报告。十八届三中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为社会公正建设提供了法治路径和法治保障。当前我国处在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爆发期,维护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和谐,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5):25-27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位阶,这也决定了宪政文化成为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将"依宪治国"理念提到重要位置,宪政文化的建设也由此受到高度重视。本文试从我国传统宪政文化的背景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宪政文化建设的各种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设我国宪政文化的新路径,以期中国特色宪政文化之路能够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法治有了更高的期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越发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法治为民的本质与人民群众的法治认知现状的冲突;二是规则文化与情感型文化的冲突;三是法治思维缺失与人治思维根深蒂固的冲突;四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造成法治文化建设进程差距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