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9,(3)
马克思从社会关系角度理解人的本质,从人的社会属性等方面对抽象人性论进行抨击,同时从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角度对社会关系进行宏观剖析。马克思立足于实践角度,在批判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人性论,明确阐述了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这标志着他从抽象的理念思维方式向现实经验推导思维方式的转化。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在今天"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为主流话语的背景下,不仅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国梦"等大有益处,而且对于应对社会转型时期发生的一系列人的问题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自始至终以一个人本主义者的身份来解构资本主义,并以抽象的人的本质观为前提理解人的需要及其满足过程,需要范畴反映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归宿的哲学,因而对于人自身的思考是它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解放问题关乎个人的幸福和人类的最终命运。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尤其是施蒂纳和费尔巴哈有关"人"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扬弃,形成了"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0)
马克思的人的解放学说是属于人学思想中的一部分,是马克思毕生为之追求的崇高理想。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阶段、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也是不断促进和实现人的解放的实践过程。因此,研究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
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构成的一个对立统一体。人的类本质是人区别于其他自然物的活的规定性,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自由自觉性、主动创造性和自我意识性;人的现实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区别的特性,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只有将人的类本质、人的现实本质对立统一起来对待,才能对人有一个完整全面的理解。根据马克思的文本,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即: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三个界定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有从这三个界定及其内在联系上考察人的本质,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
目前,高职教育对"个人素质"、"个体可持续发展"等关注不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启示意义。不论何种教育,也不管层次高低,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全面拓展人的个性,从而促使个体与自然、社会高度统一。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定位不准,对培养目标存有片面的认识。在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涯关怀,重视培育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环境陶冶,创设积极和谐的高职育人文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起源于对人的再认识。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系统地提出了唯物史观学说。其中,"现实的个人"的思想乃是其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它直接涉及到历史的真正主体以及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等问题,并且要求与马克思有关"社会化的人"及"人类社会"等思想本质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的理解,方能说明马克思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抽象历史观,并真正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1):269-271
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各个环节,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人学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的最理想的状态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因此,详细了解马克思人的发展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实现条件,以此来更好地指导我们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8-1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马克思先后提出三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其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学习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4)
"敌视人的唯物主义"否认人的感性,或者把人的感性变成了抽象的感性,它既指霍布斯的唯物主义,也指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对"敌视人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政治哲学批判,"敌视人的唯物主义"把局限于自身的个人主义的权利当作真实的权利;把异化的个人视为一般的、最自然的人;把阶级的个人、处于虚幻的共同体的个人视为现实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只有以"人类社会"为立脚点的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才能最终克服和超越"敌视人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0)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理论。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想要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成绩,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本文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当前中小学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下如何提高师德建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
西方政治哲学对共同体的探讨是建立在"自然法权"这一平台之上的,而马克思则开创了探索"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平台,即在"生产关系"的意义上探索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道路。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迄今为止从未建立"真正的共同体",以往的共同体包括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共同体都是"虚假的共同体"。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虚假的共同体"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和分工都成为限制"自由个性"的"异己力量"。因此,"真正的共同体"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与"联合体"的辩证统一,公有制是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的所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8)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中一个重要转变是马克思的批判研究领域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主要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影响。在西方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现象日益严重。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关系批判研究,提出异化劳动理论。他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作出规定:即劳动者和他生产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世界范围内异化理论研究的杰出成果,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
语文课堂教学的"人"的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学生同伴、作者、编者、文本人物、文本评论者、公众解读代表等。不少教师在改进语文课堂"物"的因素上费力不少,而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人"的因素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使得语文教学偏离了语文天然的文化属性。批判性思维能唤醒语文课堂上的"人",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见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异化劳动"的思想。这是马克思运用人的本质异化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劳动的一个思想成果。正确分析和科学评价这一思想成果,有助于全面了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科学世界观和历史观历程中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6)
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是马克思实现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革命中所体现的基本思考方式。在马克思的哲学思考中,其逻辑起点是"有界限的"(或"被限定的"),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别限定的对象的深入批判中,将其理论诉诸于现实的革命运动,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建立在创造未来社会的无限可能性上。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的探究可以引发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深层理论思考。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开启了不同于传统哲学的当代哲学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1,(9)
教育是一项发展人的事业,对人的属性认识的转变必然会对教育理念产生影响,进而直接牵涉教育评价。从历史来看,对人的认识经历了由"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的转变,教育评价的理念也就有了不同的表征。作为"抽象的人"的教育评价将人视为物化人、受控人、应试人,强调评价的客观性、静态性及标准性,导致了教育评价中的目中无人;作为"具体的人"的教育评价则将人视为一种独特的生命,强调完整的人、参与的人与个性化的人,突出评价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欣赏性,追求教育评价的平易近人,促使人完整价值的真正实现。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当下,需要落实"具体的人"的教育评价。为实现教育评价中人的理性回归,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基本理念,明确促人发展的评价根本旨归,构建全程见人的评价操作样态。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发展     
邓青南 《建造师》2010,(5):21-22
人的发展即人的本质的发展,是人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系统发展。当然,这一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在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科学发展观规范着当代人的发展的内容,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是人的发展的具体表达。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107-108
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命题,苏轼词是按照"美的规律"的能动创造,其作为"人化的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承载物。深入探讨"苏轼词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为我们古代文学的学习研究提供了的丰富开创空间。文学是人的本体存在的一部分,苏轼词是美的显现,我们在苏轼的词作中品味苏轼,反观自我,以提高人之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