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测定β-葡聚糖含量,对其测定条件、准确度、重复性和回收率等进行研究,并采用该方法对麦类β-葡聚糖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简单易行等优点,可用于麦类中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该方法对麦类中β-葡聚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小麦、燕麦、荞麦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为0.42%~0.61%,2.16%~3.43%,1.17%~1.79%。该研究还表明,麦类中β-葡聚糖的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随品种、产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跟踪测定了小麦芽常规制麦过程中β-葡聚糖酶活力的变化,分析了不同阶段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麦芽β-葡聚糖酶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呈负相关(P<0.10);干麦芽β-葡聚糖酶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绿麦芽、干麦芽β-葡聚糖酶均与原小麦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干燥过程中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力增加与小麦水溶蛋白含量成负相关(P<0.10)、与小麦醇溶蛋白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收集了16种在内蒙古武川和卓资山种植的不同品种的燕麦籽粒,采用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测定其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品种对燕麦β-葡聚糖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变幅在4.75%~7.12%,最大差异达2.37个百分点;相同品种不同地区的燕麦其β-葡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小麦籽粒在制麦过程中胚乳降解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和探讨小麦籽粒在制麦过程中酶活变化的规律,以小麦样品为研究材料,以啤酒大麦品种为对照,采用断水浸麦方式和降温发芽工艺,分析小麦和啤酒大麦籽粒在制麦过程中淀粉酶、蛋白酶、β-葡聚糖酶、极限糊精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在制麦过程中α-淀粉酶活力在发芽中不断增长,并在发芽第3天后快速增长;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与啤酒大麦相同,均在发芽第4天达到峰值后下降,而β-淀粉酶活性水平高于α-淀粉酶;β-葡聚糖酶活力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蛋白酶和极限糊精酶的活力在发芽第4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啤酒大麦的蛋白酶、β-葡聚糖酶、极限糊精酶的活力在发芽期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且在发芽结束后酶活还保持较高的水平;小麦籽粒在发芽后其淀粉酶活力较啤酒大麦高。小麦和啤酒大麦在发芽中的酶活变化有较大的差异;发芽小麦的酶活水平可作为制定合理制麦工艺的重要依据,发芽至第4天的酶活都能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有效地监控食品和医药行业中香菇多糖制品的质量,建立了一种香菇多糖中主要活性成分β-D-葡聚糖含量测定的新方法:香菇多糖样品经酸部分水解后用β-1,3-葡聚糖外切酶和β-葡糖苷酶进一步完全水解以测定总葡聚糖含量;另用淀粉葡萄糖苷酶水解样品中α-葡聚糖;根据HPLC测定的总葡聚糖与α-葡聚糖含量之差计得β-D-葡聚糖含量。分别用该方法和苯酚硫酸法及刚果红法测定已知含量的β-D-葡聚糖对照样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最接近于对照品标示值,且重复性好,可用作为香菇多糖产品中β-D-葡聚糖含量测定的专属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小麦糊粉层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在不同产地的地理差异,以8个不同产区的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麦籽粒中糊粉层细胞壁厚度及其组分(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和小麦籽粒体内水分子移动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8个不同产区中,小麦籽粒糊粉层细胞壁厚度及其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小麦籽粒糊粉层细胞壁厚度与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Total arabinoxylan,TAX)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931,P0.01),可通过测量TAX含量来比较小麦籽粒糊粉层细胞壁厚度;小麦籽粒糊粉层细胞壁厚度和TAX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839,P0.01)。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发现糊粉层细胞壁结构对籽粒内的水分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在75%相对湿度下,糊粉层细胞壁越厚的小麦籽粒吸水量越少。  相似文献   

7.
传统测定麦汁和啤酒中的β-葡聚糖含量采用刚果红法,此方法回收率偏低.使测定结果过低:在不同实验室、不同人员操作之间,重现性较差。本文介绍了流动分析荧光法检测β-葡聚糖,该方法重现性好,回收率高,使分析结果更加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了快速准确测定糖厂蔗汁中α-葡聚糖含量,对传统的酒精Haze法进行改良。利用淀粉酶与α-葡聚糖酶降解蔗汁中的淀粉与α-葡聚糖,以无淀粉与蔗汁α-葡聚糖的蔗汁作为空白制作α-葡聚糖在蔗汁中的工作曲线,测定样品α-葡聚糖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RSD为2.95%,加标回收率在94.2%~96.7%之间。与传统酒精Haze法测定结果相比准确度有了显著提高。该方法克服了其他检测方法的缺点,简化了实验步骤,加快了实验速度,为糖厂实时检测糖汁中的α-葡聚糖含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区青稞中β-葡聚糖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BC的方法,对西藏、甘肃和四川3个地区的22个青稞样品中的β-葡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地区及品种对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为青稞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筛选高β-葡聚糖含量的青稞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酶法测定大麦提取物β-葡聚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际认可β-葡聚糖含量测定方法是酶法,此法测定成本高,我国目前多采用苯酚- 硫酸法测定,但测定结果准确性较差。该研究在国际β-葡聚糖酶法测定基础上用纤维素酶代替昆布多糖水解酶水解β-葡聚糖,用苯酚-硫酸法代替葡萄糖试剂盒法测定β-葡聚糖酶解后得到葡萄糖含量,设计适于我国应用的β-葡聚糖酶法测定方法。此法测定过程为:1.5 ml浓度为60μg/mL 标准β-葡聚糖和一定浓度样品,用浓度为50U/mL纤维素酶0.5 ml酶解60 min;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 ml,从中吸取0.5 ml到另一试管,再加入浓度为2 U/mL β-葡聚糖酶1ml,作用15 min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标准β-葡聚糖和样品酶解液中葡萄糖含量,计算出样品中β-葡聚糖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以啤酒酵母为原料提取β-葡聚糖,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测定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副产物)含量的方法,并与日本ADEKA株式会社的β-葡聚糖产品中相应多糖含量进行了对比。样品用三氟乙酸(TFA)进行水解后,对水解单糖进行乙酰化,制备成糖腈乙酰酯衍生物,然后采用中极性柱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最后以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表明,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的单糖成分经乙酰化后能得到较好的色谱分离效果,本实验制备的产品中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的含量分别为32.39%和16.82%,而日本产品中对应多糖含量则分别为30.63%和16.13%。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09%(β-葡聚糖)和6.25%(甘露聚糖)(n=3),回收率在87.14%~101.2%,此法可准确测定β-葡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种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酵母β-葡聚糖的分析方法。奶粉样品经蛋白酶酶解去除蛋白质,脂肪酶酶解去除脂肪,葡聚糖酶酶解β-葡聚糖产生葡萄糖,经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计算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最优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2.0 h、溶壁酶添加量500 μL。采用PA10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葡萄糖,葡萄糖在0.10~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5),添加水平在10.0~50.0 mg/100 g范围的回收率为96.9%~102.1%,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2.43%(n=5),方法检出限为3.0 mg/100 g,定量限为10.0 mg/100 g。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酵母β-葡聚糖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HPLC姬松茸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的酶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酶法测定姬松茸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的方法,测得它的β-葡聚糖含量在3.7%~3.9%之间,标样的平均回收率为86.8%.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β-葡聚糖酶法测定β-葡聚糖含量的基础上,用纤维素酶代替昆布多糖水解酶水解β-葡聚糖,用β-葡聚糖酶代替β-葡萄糖苷酶,用苯酚-硫酸法代替葡萄糖试剂盒法测定β-葡聚糖酶解后得到葡萄糖含量,设计了适合我国应用的β-葡聚糖酶法测定方法。此法测定过程为:1.5mL浓度为60μg/mL的标准β-葡聚糖和一定浓度的样品,用浓度为50U/mL纤维素酶0.5mL酶解60min;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mL,从中吸取0.5mL到另一试管,再加入浓度为2U/mLβ-葡聚糖酶1mL,作用15min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标准β-葡聚糖和样品酶解液中葡萄糖含量,计算出样品中β-葡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小麦秸秆浓度与β-葡聚糖酶对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降解产物的关系,确定酶解小麦秸秆的最佳碱处理浓度,分析降解产物主要成分.将不同浓度碱处理的小麦秸秆用72%硫酸溶液酸解,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酸降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及木糖含量,并进而推算出小麦秸秆中的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含量,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及酶解转化率决定最佳碱处理条件;HPLC定性检测β-葡聚糖酶降解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的主要降解产物 .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小麦秸秆的最佳浓度为1%,处理后的小麦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4.13%、21.34%;β-葡聚糖酶降解小麦秸秆的主要产物为纤维二糖. 本研究为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酶解制备纤维寡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皮燕麦、裸燕麦各两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质、β-葡聚糖等的含量变化、积累规律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对皮、裸燕麦籽粒整个生育期淀粉、蛋白质、脂质、β-葡聚糖等的变化规律的研究得出,从开花到籽粒完全成熟,供试品种的淀粉含量均呈S曲线持续增长,积累速率高峰出现在灌浆中期,皮燕麦淀粉含量显著高于裸燕麦;蛋白质含量呈不对称的V字形积累,在花后12 d左右达到低谷,裸燕麦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皮燕麦;脂质含量呈不对称的倒V字形积累,花后20 d左右达最高值,皮、裸燕麦脂质含量无明显差异;β-葡聚糖百分含量呈S型趋势持续增长,裸燕麦β-葡聚糖含量高于皮燕麦。  相似文献   

17.
燕麦β-葡聚糖在发酵酸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β-葡聚糖是一种黏性多糖,是燕麦麸皮胚乳细胞壁中的天然提取物。本文将燕麦β-葡聚糖应用于发酵酸奶,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添加方式为用水溶胀后添加,最佳添加量为0.3%~0.5%。同时研究两种含量的燕麦β-葡聚糖对酸奶体系的发酵过程、口感特性和货架期品质的影响。通过酶解法测定葡聚糖在酸奶体系中含量稳定,说明其不被发酵剂所利用。综合研究发现,燕麦β-葡聚糖应用于酸奶中可以使其口感细腻,风味饱满,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品种扬麦13和皖麦38为研究对象,以啤酒大麦为对照,通过微型制麦工艺(断水浸麦方式、降温式发芽、低温干燥绿麦芽),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制麦过程中小麦籽粒淀粉降解的趋势,讨论小麦品种的制麦特性以及淀粉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制麦过程中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较为缓慢;还原糖的含量变化总体为上升趋势;β-葡聚糖含量下降速度较快,且在发芽结束后小麦样品的β-葡聚糖含量小于啤酒大麦;戊聚糖含量在发芽的前3天内呈下降趋势,但发芽第4天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发芽结束后小麦样品中的戊聚糖含量小于啤酒大麦;浸出物在发芽初期以较高速度增加,在发芽后期上升较为缓慢;黏度在制麦中变化幅度较小,呈逐渐下降趋势;通过电子扫描电镜观察淀粉颗粒在制麦过程中的变化发现,小麦麦芽的胚乳结构越来越疏松,在发芽前期只要是蛋白质和大颗粒淀粉的降解,在发芽后期小颗粒淀粉的降解速度较快.由结果可知,小麦和啤酒大麦在制麦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有较大差异;小麦发芽结束后除β-葡聚糖含量、戊聚糖含量小于啤酒大麦,其他指标均高于啤酒大麦;β-葡聚糖和戊聚糖含量不是造成小麦麦芽汁具有较高黏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8个小麦品种中β-葡萄糖苷酶含量的测定,研究发现东农91-5992中β-葡萄糖苷酶含量最高.对东农91-5992中β-葡萄糖苷酶进行了提取、硫酸铵沉淀分离和酶学性质的研究.该酶被纯化了1.83倍.该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35℃,最佳pH为6.0;在pH值为6.0时和低于40℃较稳定;70℃时,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1 mmol/L的Ba2 、Al3 、Ca2 、Mg2 、Cu2 和Zn2 对酶活无明显的抑制作用,1 mmol/L的Ag 使酶活力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酶电极法测定β(1→3)-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葡聚糖H2SO4水解的最佳时间为6h,水解液中和过程中产生的盐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干扰作用,与硫酸-苯酚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稳定等优点,是目前测定β(1→3)-D-葡聚糖含量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