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谷阮粉为原料,利用复合蛋白酶酶解、分离、纯化、浓缩、喷雾干燥获得小麦低聚肽,并研究了小麦低聚肽的理化指标、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以及具有功能活性特征肽段成分。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的总蛋白含量(干基)为93.27%,肽含量(干基)为79.77%,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 000 u以下,占比92.60%;小麦低聚肽的氨基酸总量为91.56%,尤其是谷氨酸含量占比最高,为37.13%;通过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从小麦低聚肽中鉴定出5条具有功能活性的特征肽段成分,分别为焦谷氨酰谷氨酰胺酰脯氨酸三肽(pyroglutamyl glutamyl proline tripeptide, pEQP)、缬氨酰谷氨酰胺酰谷氨酰胺三肽(valyl glutamyl glutamine tripeptide, VQQ)、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nyl glutamine dipeptide, AQ)、丝氨酰谷氨酰胺二肽(sericyl glutamine dipeptide, SQ)、异亮氨酰谷氨酰胺二肽(isoleucyl glutamine dipeptide, IQ),其含量分别为0.46...  相似文献   

2.
小麦低聚肽酶解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小麦低聚肽的酶解方法以及抗氧化活性、血管舒张活性、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健脾等生物活性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小麦低聚肽在食品、饲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低聚肽功能广泛,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但是目前还未见关于其抗过敏活性的报道。采用超滤手段纯化低聚肽,通过分子排阻色谱检测其分子量分布,同时对其抗过敏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大豆肽、小麦肽对透明质酸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33.17、55.24 mg/mL。因此,大豆肽和小麦肽抗过敏活性很高,可以用于开发抗过敏的功能食品。  相似文献   

4.
在对小麦低聚肽的基础理化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测定小麦低聚肽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一氧化氮(NO)分泌量,对小麦低聚肽的血管舒张活性进行了考察。组成分析显示:小麦低聚肽中蛋白质含量很高(98.15%),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35.12%),分子量大多为1000 u以下(92.82%),主要是二肽、三肽、四肽;NO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小麦低聚肽可提高NO分泌量。浓度为6、12 g/L时,NO分泌量显著性增加(p0.05),浓度为9 g/L时,NO分泌量极显著性增加(p0.01),低浓度时,小麦低聚肽各组量效关系呈正相关。小麦低聚肽作用1 h时,NO分泌量比作用2 h时高。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具有较强的促进血管舒张的活性,浓度为9 g/L、作用1 h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魏颖  马勇  鲁军  谷瑞增  林峰  陈亮  金振涛  蔡木易 《食品科技》2015,(4):206-208,214
目的:对小麦低聚肽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小麦低聚肽中的11个2~4肽的肽段和谷氨酰胺氨基酸,利用AAPH作为氧自由基来源,Sodium Fluorescein为荧光指示剂,VE水溶性类似物Trolox为定量标准,使用荧光酶标仪分析小麦肽段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小麦低聚肽具有清除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能力。结论:小麦低聚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开发相关保健食品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小麦蛋白在复合酶的共同作用下得到纯度较高的小麦低聚肽,且低聚肽中的氨基酸含量较未水解之前含量更高。相比较而言,小麦低聚肽疏水氨基酸增加含量较多,抗氧化能力随着疏水基团的增加而增强。FTIR结构分析得出小麦低聚肽在1 290~1 330 cm~(-1)和1 695~1 660 cm~(-1)处有特征吸收峰,说明小麦低聚肽含有α-螺旋的结构构象,其中,β-转角的结构构象占主要。试验选择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法验证小麦低聚肽的抗氧化能力。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小麦低聚肽在清除脂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小麦低聚肽的浓度大于等于1.5mmol/L时,其对应的ORAC值高于谷氨酰胺,最高为谷氨酰胺的14.35倍,由此可得,小麦低聚肽在抗氧化方面确实具有显著的效果,试验为小麦低聚肽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对小麦低聚肽的基础理化成分和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的小麦低聚肽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2、4、6、8g/L小麦低聚肽实验组。经小麦低聚肽作用24h后,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分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小麦低聚肽作用后,各实验组HepG2细胞LDLR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中6g/L小麦低聚肽组的LDLR mRNA表达增加最多;HMGCR mRNA表达均降低,2、4、6g/L小麦低聚肽组的HMGCR 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均为p0.01),其中2g/L小麦低聚肽组的HMGCR mRNA表达降低最多。结论:不同浓度的小麦低聚肽均能升高HepG2细胞内LDLR mRNA水平和降低HMGCR mRNA水平,从而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观察灌胃小麦低聚肽和谷氨酰胺对非甾体类药物(NSAIDs)致大鼠胃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挑选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损伤组及低、中、高剂量小麦低聚肽组[灌胃剂量分别为20、100、500 mg/(kg·d)]和小麦蛋白组、谷氨酰胺组[灌胃剂量均为20 mg/(kg·d)]。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30 d。大鼠处死前,用非甾体类药物灌胃损伤大鼠胃肠2次。取大鼠血清、胃和小肠黏膜组织,观察血清细胞因子、胃肠病理切片、小肠黏膜抗氧化酶和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非甾体类药物可以显著增加小肠黏膜的氧化应激水平,小麦低聚肽能上调小肠黏膜中GSH-Px的活力,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能够减轻胃肠黏膜损伤。小麦低聚肽还可以显著降低了血清中TNF-α含量,下调mu-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说明非甾体类药物可以诱导大鼠胃肠黏膜损伤的模型,小麦低聚肽可以有效减少大鼠胃肠黏膜损伤。低剂量小麦低聚肽组作用最强,效果优于谷氨酰胺组。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小麦低聚肽对乙醇氧化损伤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氧化损伤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初步评价小麦低聚肽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是否具有抗氧化功能。将6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ICR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小麦低聚肽低、中、高剂量组(0.4、0.8、1.6 g/kg mb),连续灌胃30 d,末次灌胃后,模型组和小麦低聚肽3个剂量组小鼠禁食26 h,再以12 mL/kg mb剂量灌胃体积分数50%乙醇溶液,空白组不作处理;6 h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血清、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力、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及肝脏组织中蛋白质羰基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小麦低聚肽各剂量组小鼠肝脏中T-SOD活力均极显著提高(P0.01);小麦低聚肽低剂量组小鼠血清(P0.05)和肝脏(P0.01)中GSH水平显著升高、肝脏中蛋白质羰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麦低聚肽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提示小麦低聚肽能提高急性酒精中毒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小麦低聚肽中抗氧化肽的活性和结构,试验以谷朊粉为原料,采用两步酶解法制备出小麦低聚肽,在对其基础理化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其总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中总蛋白质含量为98.32%±7.25%,酸溶蛋白质含量为93.71%±7.10%,脂肪含量为0.05%±0.01%、灰分含量为4.35%±0.46%、水分含量为4.28%±0.33%。小麦低聚肽的总抗氧化能力为2.3±0.1 mmol/100 g。然后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小麦低聚肽进行分离纯化,收集6个主要的组分峰,利用Q-TOF质谱仪测定肽序列,鉴定出的15个肽段中,有3个肽段PY、LY和APSY的总抗氧化能力比小麦低聚肽强,分别为3.0±0.2,2.7±0.2和2.4±0.1 mmol/100 g。  相似文献   

11.
分析小麦低聚肽氨基酸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对其保护过氧化氢所致人肝癌细胞(HepG2)氧化损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不同浓度小麦低聚肽作用HepG2细胞4 h,然后用150μmol/L过氧化氢氧化损伤细胞4 h,以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含量评价小麦低聚肽对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组分高达93.44%,谷氨酸及脯氨酸含量较高;小麦低聚肽具有增加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内ROS生成、降低细胞内MDA含量的活性,对减少HepG2细胞的氧化应激及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从细胞水平上揭示了小麦低聚肽对过氧化氢所致的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小麦低聚肽和FeCl2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研究了制备小麦低聚肽螯合铁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温度为60℃,肽盐质量比为6∶1,pH为5,螯合反应时间为55.0 min时,螯合率为(62.61±0.84)%,产物得率为(51.13±1.16)%。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小麦低聚肽螯合前后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螯合前后物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光吸收性能发生改变,螯合物中Fe2+与NH2+以及—COO—形成配位键,说明成功生成了一种新型小麦低聚肽铁螯合物,具有营养保健和补铁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麦低聚肽对体外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研究了小麦低聚肽对氧化应激损伤的体外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将实验分为5组,对照Ⅰ(空白组0μmol/L H2O2)、对照Ⅱ(氧化应激组100μmol/L H2O2),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分别在对照组Ⅱ的条件下添加1、5、10 mg/m L小麦低聚肽),通过MTT法比较不同培养时间(12、24、48 h)小麦低聚肽对氧化应激损伤Caco-2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通过取培养至不同时间(12、24、48 h)的Caco-2细胞上清液、细胞裂解液,测定LDH、SOD、MD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1 mg/m L小麦低聚肽对损伤肠上皮细胞表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细胞毒性降低、增殖率提高,细胞内SOD、MDA含量与氧化应激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小麦低聚肽对细胞的保护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24、48 h培养组与12 h培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小麦低聚肽对氧化应激损伤的体外肠上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时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对海洋胶原低聚肽、乌鸡低聚肽、玉米低聚肽、小麦低聚肽、大豆低聚肽的基础理化成分和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ACE抑制作用进行了考察。组成分析显示:5种食源性低聚肽中蛋白质含量很高,均达到了85%以上;分子量大多为1000 u以下(均在85%以上),主要分布在132~576 u范围内。ACE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这5种食源性低聚肽的ACE抑制活性均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半抑制浓度IC_(50)值在0.53-2.76 mg/mL之间,其中玉米低聚肽的ACE抑制作用最强,乌鸡低聚肽的ACE抑制作用最弱。研究明确了食源性低聚肽的ACE抑制作用,为其作为降血压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验室自主研发复合低聚肽对乙醇损伤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修复作用。用4%的乙醇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3 h建立胃黏膜损伤模型。方法: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美拉唑),复合低聚肽的低、中、高剂量组,小麦低聚肽组,考察各组分对乙醇损伤的GES-1细胞的治疗作用。结果:复合低聚肽粉对损伤细胞的增殖、抗氧化、ADH酶活力均有增强效果,并呈现浓度依赖性,高剂量组的效果最好。其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强ADH酶活力的能力强于小麦低聚肽的单独作用。因此,实验室自主研发复合低聚肽粉具有一定的治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在大豆营养棒中添加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小麦低聚肽,在55℃恒温箱存放42 d,每隔7 d取出样品进行检测,通过测定过氧化值、酸价、水分活度、硬度、色差,评价大豆营养棒的储藏品质的变化。研究表明,在55℃的储藏过程中,小麦低聚肽对大豆营养棒的油脂过氧化反应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降低其硬度。小麦低聚肽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使大豆营养棒颜色加深,降低大豆营养棒的水分活度。  相似文献   

17.
以分析玉米低聚肽和小麦低聚肽理化性质为基础,对2种低聚肽及玉米低聚肽-Ca螯合物与小麦低聚肽-Fe螯合物2种金属螯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过敏活性进行研究。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测试3种方法评价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并选择透明质酸酶抑制法评价样品的抗过敏活性。抗氧化能力分析表明,4种样品均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在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中,2种金属螯合物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明显高于对应的低聚肽。抗过敏活性分析表明,在质量浓度<20 mg/mL时,低聚肽金属螯合物的透明质酸酶抑制率远高于对应的低聚肽。这与羟自由基测试的结果类似,可见该条件下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过敏活性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联系。而质量浓度为20~100 mg/mL时低聚肽的抑制率随浓度明显增大,螯合物的抑制率增长则趋于平缓。螯合物在质量浓度<20 mg/mL条件下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过敏活性,可在食品药品方向进一步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扫描电镜、基础理化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紫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对小麦低聚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从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4个方面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具有明显的球体颗粒状,表面有不规则褶皱和气孔,蛋白质和肽含量分别为95.86%、83.74%(均以干基计),分子质量1000 u以下的组分占92.22%,必需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0.46%、33.38%,在27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二级结构以多种构象并存,α-螺旋、平行式β-折叠、反平行式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分别为5.83%、3.14%、37.57%、20.32%和33.14%。小麦低聚肽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9.62、1.54 m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3.53 mmol Trolox/g,ORAC值为1035.52 μmol Trolox/g。因此,小麦低聚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为其在抗氧化功能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BTI-AQC二步柱前衍生法建立了一种有效检测小麦低聚肽粉中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在2~100μmol/L谷氨酰胺浓度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最低检出限为2μmol/L,所有标准品3次重复的衍生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最适条件下标准二肽AQ(Ala-Gln)的检测回收率为(95.94±0.22)%。该方法检测小麦低聚肽粉中Gln含量为(23.54±0.49)%,远高于其他常见食源性低聚肽类产品。测定结果显示,除具有高的谷氨酰胺含量外,小麦低聚肽粉还具有水溶性好、稳定性强、易于消化吸收、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均衡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低聚肽和小麦低聚肽为壁材,维生素D3油为芯材,吐温-20为乳化剂,利用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了2种低聚肽包埋维生素D3微胶囊,对比分析了两类微胶囊单因素条件差异原因,并利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玉米肽微胶囊和小麦肽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均为喷雾干燥温度150℃、芯材壁材比1∶20、固形物质量浓度0.15 g/mL,包埋率分别为75.8%和73.8%。微胶囊稳定性分析表明,两类微胶囊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溶解性和胃环境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