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泡菜中筛选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从泡菜中分离若干株产酸菌株,从中筛选出产酸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亚硝酸盐降解性能高的菌株。对优选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生理学鉴定,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并检测其耐盐能力、糖谱、产酸能力、抑菌性能及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结果该产酸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此菌在37℃、7.0%NaCl及0.1%NaNO2条件下生长良好;37℃MRS培养基培养24 h后pH下降为3.96;该菌株在以葡萄糖、蔗糖、果糖和菊粉为碳源的LB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的乳酸生产能力,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高达91.3%。结论从泡菜中筛选的乳酸菌株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及亚硝酸盐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产酸快、发酵风味好的乳酸菌,以新疆传统酸马乳为筛选源,经亚硝酸盐降解试验初筛、接种辣 椒酱复筛,筛选出一株亚硝酸盐降解率达88.91%、发酵辣椒酱风味佳的乳酸菌C27。 总酸复筛试验显示,菌株C27可以明显缩短发酵 周期,发酵辣椒酱第8天,总酸含量达2.15 g/100 g。 菌株C27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耐酸及耐胆盐试验显示,菌株C27在pH 3.0及0.30%胆盐环境中能够生长,满足益生菌在肠胃定植的首要条件。因此菌株C27可以作为发酵辣椒酱专用发酵剂进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3.
四川泡菜中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传统泡菜中分离疑似乳酸菌170株,通过溶钙力测定获得33株产酸力较强的菌株,然后对其进行亚硝酸盐降解力初筛试验,得到5株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菌株,再采用控制pH值的方法从中筛选出1株酶降解亚硝酸盐作用明显的菌株N2,该菌株按0.1%(v/v)接种量接种于含125 mg/L NaNO2、pH 6.4和添加有2%CaCO3(w/v)的MRS培养基中,于30℃、120 r/min振荡培养72 h,对NaNO2的降解率达90.81%。菌株N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种菌株N2发酵泡菜,测定发酵过程中泡菜pH值、亚硝酸盐含量,与自然发酵泡菜比较,菌株N2应用于发酵泡菜中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泡菜中分离出26株乳酸菌,测定其在MRS液体培养基中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较高的菌株编号c2,h2,j3。生理生化鉴定表明c2和h2属于乳杆菌属,j3属于片球菌属。24h亚硝酸盐降价量为c2:49.03μg/mL,h2:36.96μg/mL,j2:35.11μg/mL。三株菌对亚硝酸盐的最适耐受浓度为(0~0.4)g/L。  相似文献   

5.
腌制食品中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多种传统腌制蔬菜中分离到12株乳酸菌,对它们的16S核糖体基因进行扩增测序,根据序列的同源性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沙克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和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对其生化特征以及亚硝酸盐耐受性和降解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比较,最终筛选出1株各项指标优良,且能快速降解亚硝酸盐的植物乳杆菌J-10,该菌降解亚硝酸钠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6.2,在添加0.25mg/mL的亚硝酸钠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后,亚硝酸盐降解率为99.2%。  相似文献   

6.
眉山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眉山泡菜的基本数据和乳酸菌的菌种构成。方法:从眉山市采集泡菜12 份,测定pH值、总酸度、盐度、乳酸菌计数,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鉴定菌种。结果:样品pH值的范围是3.37~3.89,总酸度的范围是0.65~0.92 g/100 g(以乳酸计),盐度的范围是4.16%~5.28%(以NaCl计),MRS和M17乳酸菌计数分别是1.71~6.33、1.33~5.78(lg(CFU/g))。总酸度对乳酸菌计数影响最大。共分离鉴定出16 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2 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3 株)、Lactobacillus brevis(2 株)、Lactobacillusacidophilus(1 株)、Lactobacillus casei(1 株)、Lactobacillus pentosus(1 株)、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1 株)、Lactococcus lactis(3 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2 株)。结论:眉山泡菜中乳酸菌存在多样性,实验结果为工业发酵生产泡菜积累了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筛选出6株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根据培养特征、菌体特征和16S r DNA同源比对分析,JYF1、JYF2、JYF5和JYF6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JYF3和JYF4鉴定为发酵乳杆菌,选取JYF2和JYF3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JYF2和JYF3发酵的泡菜最终p H值为3,自然发酵的最终p H值为3. 5;泡菜发酵至第8天,JYF2和JYF3发酵的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1. 8和2 mg/kg,低于自然发酵组6. 3 mg/kg; JYF2和JYF3在p H 3~4时,存活率> 60%;胆盐质量浓度在0. 01~0. 03 g/L时,JYF2和JYF3的存活率在50%以上; JYF2和JYF3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大于革兰氏阴性菌; JYF2和JYF3对不同抗生素有不同的敏感性。本研究筛选的JYF2和JYF3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可为生产低亚硝酸盐泡菜提供优良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泡菜中主要乳酸菌种类及其产气特性,从泡菜中分离14株乳酸菌,对菌落、菌体形态特征观察,进行接触酶、产H2S、明胶液化、pH值为4.5条件下生长、需氧、石蕊牛奶实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测试、产气测试。结果发现7菌株属乳酸杆菌属,分别为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食品乳杆菌(消化乳杆菌)、弯曲乳杆菌、米酒乳杆菌、坏发酵乳杆菌。1菌株是假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假肠膜明串珠菌、坏发酵乳杆菌都产气。  相似文献   

9.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泡菜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以期筛选性能优良乳酸菌。结果表明,从泡菜中共分离出71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3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7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1株、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2株、有害片球菌(Pediococcus damnosus)9株。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用于食品,且植物乳杆菌S74和S78具有较高的抗人工胃液能力,存活率分别为(94.73±4.56)%、(108.73±7.16)%;菌株S74在0.3%的胆盐中的生长效率[(7.41±3.28)%]低于菌株S78[(10.04±4.90)%]。说明植物乳杆菌S78在pH 3.0的人工胃液和0.3%的胆盐环境均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在功能性泡菜及益生菌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以芽菜为研究对象,筛选亚硝酸盐高效降解菌,采用分离纯化、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通过显色反应、降解能力测定和形态学特征比较,最终筛选出7株具有强降解能力的亚硝酸盐还原菌株,其中A5、A7在浓度为400μg/mL NaNO2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h的降解率最快,分别为80.49%、85.03%,在培养72h后降解率接近99%,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皆为芽孢杆菌属,其中A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7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1.
以家制的大豆酱、酸菜、酱黄瓜、生拌黄瓜、腌制芥菜以及市售的辣白菜、乌江榨菜、五原榨菜、咸萝卜块为来源,从中分离出了18株乳酸菌菌株.经测定其在MRS液体培养基中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最终从家制发酵的大豆酱中筛选出了1株优良的亚硝酸盐降解菌D j-1,其在1.0×107cfu/mL时,对0.125mg/mL亚硝酸盐22h内降解率为93.63%.经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12.
以自然发酵蔬菜为原料,采用平板计数和钙溶圈法分离纯化菌株,并分析菌株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钙溶圈法分离的产酸能力较强的9株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均为乳酸菌。乳酸菌在MRS培养基中都具有亚硝酸盐分解能力,其中H12、L7和X1三株乳酸菌亚硝酸盐降解率高于89%,且降解速度较快,其中X1降解亚硝酸活性最强。乳酸菌X1还表现良好的产酸能力和耐盐性,经16S r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13.
以南充当地泡菜为材料,添加溴甲酚紫的MRS培养基进行平板涂布法初筛获得44株乳酸菌,再以降解重金属铅的能力大小为复筛指标,获得两株较高降解率的乳酸菌,并对这两株菌进行耐受铅的能力、产酸能力、耐酸和耐胆盐能力的测定。综合测定结果,最终选出降解铅的能力最强的PC12菌株作为目标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rDNA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14.
以江西省赣州客家常见传统发酵食品酸芋荷为样品,采用MRS-碳酸钙培养基筛选出具有明显溶钙圈、产酸量较大的15株细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为8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5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2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对15株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耐盐能力测定,筛选得到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菌株A03c4、A03d1。人工接种乳酸菌A03c4、A03d1发酵泡菜,缩短了发酵时间,改善了传统发酵泡菜的品质。本研究为乳酸菌泡菜发酵剂开发的菌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生产初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泡菜汁中分离乳酸菌,筛选出3株产酸量较高、生长良好的菌株。从该菌的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判定结果A8、B2为弯曲乳杆菌,B4为植物乳杆菌。以其为纯培养发酵剂制备萝卜泡菜,质量优于自然发酵产品。  相似文献   

16.
从实验室自制的金针菇泡菜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乳酸菌,经过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征鉴定,该乳酸菌属于乳杆菌属,此菌株为制作金针菇泡菜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7.
自然发酵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种自制泡菜中分离到了31株乳酸菌,经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化特征鉴定,其中16株为戊糖片球菌。本试验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在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引起泡菜发酵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8.
贵州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泡菜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贵州遵义市采集的不同家庭自制的11份发酵泡菜制品为材料,从中筛选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耐酸、耐胆盐、耐盐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筛选性能优良的乳酸菌,最后将其应用到发酵泡菜中。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1株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产酸量均>1.89 g/L,经鉴定5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6株为副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其中菌株A50f7和A50b9的耐酸、耐胆盐、耐盐及抑菌性能优良。人工接种这两株乳酸菌发酵泡菜,能显著缩短泡菜发酵周期,改善泡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从泡菜中分离得到5株乳酸杆菌,经16S rDNA种属分析,其中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编号分别为E-6-1、E-1-2、E-6-3、D-2-3,1株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编号为C-2-1。通过人工胃液和胆盐试验来确定5株菌的体外抗性。结果表明,D-2-3乳酸菌具有较好的抗人工胃液能力,其在pH 3.0的人工胃液处理3h后的存活率高达95.38%,且在1,2,3g/L胆盐中均能较好的生长。说明该菌株具有益生菌潜质。  相似文献   

20.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从自制泡菜中分离出的3株发酵风味和生长较好的乳酸杆菌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测试.方法用API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测定不同时间、盐度、pH、温度条件下菌种的生长情况及不同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通过感官评价测定泡菜的风味.结果Lab-1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ab-2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casei),Lab-3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这3株菌株的生长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它们的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在最适生长温度32℃,最适生长pH 6.0,NaCl含量小于4.5%的条件下菌株能够正常生长.发酵实验表明,人工接入混合菌种可以有效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并且泡菜的风味接近于自然发酵,其稳定性比自然发酵的好.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人工接种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