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1)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作为软实力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追溯唐宋时期的艺术文化,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作为精神文化存在,而且还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存在着关联性。艺术文化具有社会发展性,唐宋时期的艺术文化代表一个时代,必然会受到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本论文针对唐宋时期政治背景对艺术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唐宋两个朝代所展现的截然不同的社会风貌与社会结构,值得我们思考。在唐宋变革视角下,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嬗变是一个具有巨大价值的论题。在绘画领域,文章从唐宋变革的大框架出发,从唐宋变革中社会结构的改变,以士族门阀的毁灭到新士人群体的诞生为桥梁和契机,以绘画的主体和客体的改变为依据,阐述唐宋变革历史背景下中国传统绘画的嬗变和新特点,比较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的不同,并说明唐宋变革对绘画艺术嬗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6)
中国和日本作为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在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频繁的往来与交流。而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更可以说是两国历史交流历程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日本茶文化,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旨在发现中日茶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希望通过对别国优秀文化的借鉴,来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4)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茶,一种古老的经济作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文化,拥有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本文从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内涵、差异、联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多角度的揭示了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2)
较之明清,唐宋时期画匠和画家之间的身份认同感差异并不明显。诸多画匠或画匠出身的画家创造了一系列艺术经典,同时该时期"体物专精"的匠人品格不仅存在于画匠身上,而且融入吴道子等天才画家的生命。该文探讨唐宋时期的画工与画家的身份、匠人精神以及本源回归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的广州,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作为外商聚居区的蕃坊,随着蕃坊内一系列建筑活动的展开是外来建筑文化的引入,其中以伊斯兰教建筑产生的影响最为突出,成为广州古代建筑发展历史中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本文通过论述唐宋时期广州蕃坊及蕃坊中外来建筑文化存在状态,探讨古代广州地区中外建筑文化的早期交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124-125
唐宋变革论深刻影响并推进了20世纪的唐宋史研究。关于唐宋变革的原因,学者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林文勋先生则突出了商品经济的作用,他将商品经济上升到历史哲学的高度,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唐宋社会的大变革,并提出了富民社会这一学术概念,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阶段总结为从上古三代的"部族社会"发展为汉唐的"豪民社会",再演变为唐宋元明清的"富民社会",并最终向着"市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是南粤地区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南粤古驿道作为支撑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成熟。这个时期的古驿道系统,由唐代正南线——东南线的驿道系统,逐步演化形成了宋代沿海线——腹地线的驿道系统,不同线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唐宋之后的南粤地区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南粤古驿道的空间轴向关系,揭示了古代南粤地区发展的空间特征,成为研究古代南粤地区发展的一个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川渝地区石窟寺中所见唐宋建筑史料,建立了川渝地区唐五代时期斗栱、建筑形态和组群关系的形制分期,并就石窟中所见部分大木作形制与现存建筑遗存进行对比,补充论证了部分建筑形制的发展历程。研究揭示了川渝石窟寺仿木构建筑史料的主要历史价值: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川渝唐宋木构建筑遗存的缺失,二是见证了唐宋时期北方与川渝地区之间建筑形制的源流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有着悠久造园历史的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在世界造园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典园林与其他园林体系相比.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本质上的区别,它滥觞于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同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互相影响.彼此渗透。河南在北宋之前一直是汉文化的中心地区,唐宋时期的河南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产生过~定的影响。本文试对唐宋时期河南洛阳园林的起源、形成,发展、文化内涵和地域性特点作如下探析,以求加深人们对它的存在价值以及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地位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晨 《山西建筑》2009,35(32):49-50
通过对唐长安和北宋东京两座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来分析中国古代都城空间形态从里坊到街道这一巨大变迁的背景、影响因素和意义,以提高人们对唐宋时期都城空间形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天下第二泉"位于无锡惠山东麓的缓坡地带,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风景庭院,简称"二泉"。其泉水景观初成于中唐时期,随着陆羽、李绅、苏东坡、赵孟頫为代表的众多唐宋文人造访于此品茗观泉,留下众多诗文篇章,二泉声名渐盛,至迟在元时确立以泉井、泉池、泉亭和祠堂构成的中轴对称的景观庭院。二泉名胜空间的形成过程是唐宋时期茶文化和山水文化结合的反映,其形成既取决于自然的山水资源和地理区位之胜,亦离不开江南社会发达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4)
随着校园人文关怀的深入开展,学生情绪问题的处理在学生管理中已成为重中之重。高校茶道文化将"事茶"与"情绪管理"相结合,让情绪的变化有了载体,学生在识茶、泡茶、品茶的体验中,舒缓怡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关系,并最终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2)
日本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显著的审美意识。在日本茶道的审美内涵中,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茶与禅的宗教之美、动与静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5.
蚀:日月之思     
中国历史上对于日食(也可作“蚀”)和月食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65年到公元前1137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一个星球,更是哲学和艺术上的一个意象。从古老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到唐宋时期蓬勃发展的诗词作品,月亮和太阳在中国的文化中逐渐演变为了哲学中“阴阳”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距今少说也有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一种"礼"文化,维护的是社会伦理道德;道家文化是一种"自然无为"的文化,甚至是庄子的《逍遥游》;而作为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禅文化所直指的是"人心",人心本净,关键在于"悟",明代的"阳明心学"便由此而来,中国文艺理论的"意境说"亦得益于中国"禅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并非如儒家所关心者:社会之伦理,也非如道家所要求的:任运自然,而是如禅家所求,遵循一定的法则,也需要一定的心境。4700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与文化》2008,(5):23-23
韩国茶礼源于中国唐宋的饮茶习俗。公元828年,遣唐使金大廉自中国带回茶籽,朝廷下诏种植于地理山。促成朝鲜半岛本土茶文化的发展。宋元时期,高丽与宁波的往来,到达昌盛阶段。而宁波的茶叶以名贵为品牌,在通商贸易中有大量茶叶输出到高丽。韩国的茶礼,融合禅宗文化、儒家与道教的伦理道德与韩国的传统礼节为体,是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青岛的海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从早期的海洋文化中枢琅琊港到唐宋时期的板桥镇,再到20世纪初中国最早开展帆船运动的城市,青岛在中国航海暨帆船运动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海让青岛与帆船结缘,也让青岛成为中国帆船运动的发源地。这样,自然而然奥运会的帆船项目比赛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浮山湾畔过去的燕儿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青岛也开始以"帆船之都"的美誉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3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体育是人类追求社会进步、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体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手段之一。体育工作应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贡献力量。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等方面。本文着重从"和谐社会"及其内涵、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胶州市位于胶州湾畔,青岛西海岸,1987年2月在青岛地区率先撤县建市,是山东省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山东半岛连接内陆各省市及港口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胶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的新石器时代三里河文化;唐宋时期曾是北方唯一的通商口岸,素有“金胶州”的美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