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水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景观价值,本文以霍邱县城市设计为例,以"水核心的生态环境重构"为核心切入点,提出生态导向下城市设计的系统思路,即构建"水+"战略体系,以新视角去审视用地与空间、功能与生态、产业与文化的关系,探索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地域文化、风貌特色之间的最佳平衡关系,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润朋  马向明 《规划师》2009,25(8):49-53
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产业转移、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当前珠三角地区发展最为重要的特征.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应抓住珠三角区域转型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在总体规划中重点处理好工业发展与城市服务业发展空间、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特色保持的关系,通过实施"精明增长"策略、产业的"平行推进"策略和"特色提升"策略,克服区域转型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城市特色同质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快速发展与急剧膨胀给经济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需要与有限的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选择。生态城市建设要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指导。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依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协调城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使城市规模和城市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供给相适应,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城市建设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遵循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态"和"城市"的时空关系入手,通过回顾生态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生态学发展从均衡系统走向非均衡系统的重要转变,指出其可能给规划和建筑学科发展带来的新理念和方法。通过对现有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综述,寻找中国范式生态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中国生态城市的研究应该在基于本国国情的前提下,转向结构——功能(生态服务)——过程(生态机制)的方向,并加强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跨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成都东湖新城具体实践为例,在设计中导入"生态城市意向策划"与"城市产业升级策略",重点打造"创意城市",吸引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赋予城市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质问题,实现区域的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建国 《城市规划》2021,45(2):36-43
我国已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显得愈发重要。论文回溯了城市发展经历从"自然中的城市"逐渐走向"城市中的自然"的全过程,分析了国际相关学者对于城市发展与自然系统相关性的专业理解,重点论述了当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即需把握好自然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论文提出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应该遵循"适建性"的核心原则,指出未来城市发展需厘清不同的城市类型、规模及现状特点,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创造兼具"生态性"及"在地性"的中国有机城镇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许洁  秦海田 《重庆建筑》2010,9(10):10-13
本文运用"协调发展"与"良性循环"核心思想,在建构城乡空间系统,探寻城乡空间协同发展规则的基础上,提出将生态产业作为城乡空间协同发展的产业基础,相应建立"城市村庄"这一新型城乡空间协同发展模式,并在成都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实践中加以验证,对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是我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支柱相体调的实质内涵.循环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对象是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功能系统,目的是解决城市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城市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重点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物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产业等四大产业体系.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方法是应用物质流管理方法对不同层面的模式进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9.
陈懿慧 《城市住宅》2021,28(4):127-129
生态田园城市是"田园城市"理念在当代中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城市模式.结合芒市规划实践,通过分析其特色条件和建设目标,提出优化空间格局、统筹城乡关系、导入绿色产业、植入本土特色等发展策略,为更多生态田园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模式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城市是我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支柱相协调的实质内涵。循环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对象是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功能系统,目的是解决城市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城市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重点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物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产业等四大产业体系。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方法是应用物质流管理方法对不同层面的模式进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1.
林琼华 《小城镇建设》2013,(2):42-45,56
福州大都市区的建设深刻影响着郊县闽侯。文章系统梳理闽侯县与福州市的关系,阐述闽侯县自身优势特色,提出"借势福州、灵动发展"的城市发展策略。整合区位、生态、人文、科教等闽侯县优势,借助智力、产业、资金、行政、交通等福州资源,提升闽侯县的职能定位,契合福州大都市区整体要求,同时保持发展的灵活性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境与态势。  相似文献   

12.
王磊 《规划师》2013,29(7):40-44
全球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低碳、节能、绿色、生态"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北戴河新区是秦皇岛市"旅游立市,建设宜游、宜业、宜居国际旅游城市"战略中重要的旅游业发展空间,其总体规划融入低碳、生态的理念,从生态敏感性分析出发,制定新区发展目标、战略和指标体系;将生态承载力作为新区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合理预测新区发展规模;从生态本底的用地适应性评价出发,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下的空间结构与布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产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引导生态产业发展;采用与新区发展相适宜的生态建设技术,建设绿色交通、绿色市政的新区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杨佳 《建筑与文化》2020,(4):166-167
矿山废弃地是一种急速退化并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生态系统,单纯针对矿区自然环境本身的生态修复不具备可持续性。文章以产业重建为视角,探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产业重建的关系,对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出其发展模式、修复策略与措施,认为生态修复与产业重建相结合,是确保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生态修复+产业重建"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四川建材》2015,(6):65-67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促进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符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规律。生态城市的规划与绿化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通过对该关系的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优化。  相似文献   

15.
《国际城市规划》2021,36(6):136-140
2018年2月,习总书记提出"公园城市"的概念,高度概括了将"园在城中"转变到"城在园中"的创新理念,为城市建设寻找生态优先发展路径指明了新方向,也明确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新要求.在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实践道路上,田园城市(garden city)强调城市具有功能混合与完整性,并保持生态底线(即农业用地为永久保留绿带,城市中心留有充足绿地),避免了城市发展的恶性膨胀[1];生态城市(eco-city)则明确了以空间紧凑利用,发展"公交+慢行"绿色交通系统、绿色建筑,保护自然空间和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为趋势的发展模式.与田园城市和生态城市不同,公园城市将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与风貌作为基础前置性配置,将"市民—公园—城市"的优化与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突出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对城市空间系统结构的耦合协调作用,注重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善治[2-4].  相似文献   

16.
广州素有"食在广州"的餐饮文化。据统计,广州大大小小的餐饮产业集群共33个,这些大大小小的餐饮产业聚集区域都在释放着其独有岭南特色餐饮文化底蕴。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商业布局、城市交通、城市生态格局与城市社会文化的关系研究,对广州市城市餐饮产业集群空间格局的形成机理形成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保护是进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水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出发点,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水泥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京津冀的水泥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不能采取单一的破坏性淘汰方式,京津冀水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首先要处理好"走出去"与"留下来"的关系,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水泥产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应该与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应该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一、生态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水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城市发展背景下,空间扩张、人口和产业聚集等带来的城市生态问题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以资源枯竭型山地城市的发展转型为契机,立足生态智慧的实践,在构建生态智慧引导的城市"生态病"治理逻辑与城市山地修复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山地生态修复实践,建立从山地安全性修复、山地功能修复和山地生态系统修复的综合修复框架,并提出分期分类创面稳固、分类提升,群落优化、浅山区多元化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策略,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公园城市”的理念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转变。通过梳理"公园-城市"关系的发展演变,提出"公园城市"是当前新时代"公园-城市"关系发展演变的必然阶段,是一种新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以人为本、生态筑基、城乡并举、美丽引领、多元共生"五方面典型特征和与之对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保护是实现城市高效、高质发展的核心保障,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城市开发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代价,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要求、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研究立足于三亚市的生态本底,深入分析三亚市面临的生态问题,并运用生态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三亚市的开发建设,创新了适应于生态保护的城市发展目标体系,通过生态功能区划建立了健康发展的生态平衡体系,并从要素管控、机制管理和实施措施等角度提出了三亚城市开发中的生态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