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电信业务发展机会令世人瞩目.中国的经济改革伴随着比较平稳的电信改革.中国邮电部及其各个省局都很重视现代电信基础设施的海外投资者.“八五”期间,在传输和服务业方面的投资为60亿美元左右.新加坡、菲律宾、台湾和日本的2×560MbPs亚太电缆TPC-4开通.今年,香港—菲律宾电缆又将提供560Mbps容量的电缆,并且公布了连接香港、文莱、关岛、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台湾及泰国的5Gbps亚太电缆网TPC-5系统的计划.此外,HAW-5/PacRim East/Tasman-2/PacRim West项目将在年内立项.除太平洋电缆之外,通过数字式光缆SEA-ME-WE2、SEA-ME-WE3和全球纤维光缆干线(FLAG)工程建立向西的路径.FLAG将是长达15,000英里的世界最长的纤维光缆.  相似文献   

2.
Datamonitor公司对亚太音新产品市场进行调研后指出,1993年的音频市场规模为102亿美元.亚太音频市场主要包括澳大利亚、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台湾及秦国等国家及地区.  相似文献   

3.
印尼电讯公司(Tellcom)在最近与美国信息网服务公司(hifonet Serices Crop)和新加坡国际电讯公司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这样印尼信息网就可以和新加城、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增值业务网络连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KMI市场预测:预计到2000年,世界光缆市场将以平均12%的年增长率上升,即将从1997年的57.8亿美元上升至2000年的92.6亿美元。环太平洋地区自1995年光缆市场总额超过北美地区跃居世界首位以来,将继续保持领先,估计2000年其总额将达到31.79亿美元。环太平洋市场由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组成,其中前四个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光缆市场前景看好@肖愚  相似文献   

5.
4月18日,中国电信同46家世界主要通信公司在新加坡签署了亚太光缆2号建设与维护协议和总承包协议。这标志着环亚太地区首条超大容量海底光缆———亚太光缆2号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亚太光缆2号,是根据国际通信业务需求和我国国际光缆网络规划,由中国电信联合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的26家主要通信公司共同发起建设的。亚太光缆2号系统采用环形结构方案,在中国的汕头与上海登陆并与中美光缆、亚欧海底光缆互联互通。该光缆在汕头和上海接至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  相似文献   

6.
据Lightwave1998年2月版报导,美国海外国际集团和国际电信公司将投资10亿美元,组建一条直接勾通美国与中国大陆的海底光缆网络,计划于1999年底交付使用。参加此项工程的有:ATat、中国电信、香港电信、日本国际电报电话(KDD)和日本电报电话(NTT)、朝鲜电信、新加坡电信、马来西亚电信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司。连接中美两国的海底光缆将于1999年底建成@晓宾  相似文献   

7.
11月9日,SEANET Convention在上海奥林匹克俱乐部降下帷幕,圆满结束。参加本次会议的分别来自马来西亚,文莱、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塞尔维亚、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国家的109位代表,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无线电航空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和上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前,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卫星通信活动除租用国际通信卫星和海事通信卫星外,只有日本、印尼、中国和澳大利亚有自己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而在今天,亚太地区已成为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和卫星移动通信等三种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全世界所有从事与卫星通信业务有关的公司和厂商都把目光投向这一充满生机的市场。参与亚太地区卫星通信市场竞争的主要有印尼、菲律宾、中国(含香港及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和澳大  相似文献   

9.
1997年5月在泰国举行了第19后亚洲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会议。有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新加坡等8个国家的136位代表参加。会议交流了当前最新的ISDN信息及今后的计划与活动,已经推  相似文献   

10.
《网络电信》2009,(5):20-20
中华电信宣布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日本电报电话公司、韩国电信、菲律宾长途电信、越南邮电集团、泰国电话集团以及马来西亚电信公司等亚太地区主要电信公司筹划兴建东亚新海底电缆——亚太直达光缆(Asia—Pacific Gateway,简称APG),亚太直接光缆创始会员的高级经理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共同签订了这一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11.
半导体分销商科汇裕利(MemecUnique)宣布,16/32位嵌入式RISC处理器解决方案供应商ARM指定科汇裕利在包括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韩国、印度、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分销ARM专为OKI定制的ARMRealⅥiew开发套件.此套件适用于OKI的Advancage微控制器产品.  相似文献   

12.
《网络电信》2009,(6):49-49
近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与亚太地区主流运营商共同签订谅解备忘录,拟发起建设一条亚太新直达海底光缆(下简称APG)。APG海底光缆连接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系统全长约8000公里,将采用最先进的波分复用传输技术,系统容量将达到4Tbit/s,预期于2010年初开始建设,2011年建成投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通信》2009,(10):53-53
5月25日消息,中华电信宣布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日本电报电话公司、韩国电信、菲律宾长途电信、越南邮电集团、泰国电话集团以及马来西亚电信公司等亚太地区主要电信公司筹划兴建东亚新海底电缆——亚太直达光缆(Asia-Pacific Gateway,简称APG),亚太直接光缆创始会员的高级经理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共同签订了这一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14.
林崇杰 《激光杂志》1982,3(4):56-57
1982年7月26日至8月6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东南亚地区第一次国际光电子学讲习班,邀请了四位国际知名的光电子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分别主讲了这一领域内各个主要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发展趋势。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台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及东道主香港的50多位学者参加了讲习班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电子元件部于去年组团,考察了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电子工业,以下是他们所做总结报告的摘要.  相似文献   

16.
内外要闻     
《通讯世界》2001,7(11)
中美信息高速公路全线贯通Market Overview由全球近五十家电信公司共同投资,总投资近十一亿美元,连接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我国台湾省,全长三万公里,号称中美信息高速公路的中美海底光缆,通过全网验收测试,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中美海底光缆工程是中国电信参与发起建设的一个大型国际光缆工程,共同发起方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的主要通信公司,投资方多达近五十家。光缆共设9个登陆站,中国大陆有两个:上海崇明和广东汕头。中美海底光缆使用8芯光缆,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每对光纤的传输速率为…  相似文献   

17.
世健系统有限公司1987年11月19日成立于新加坡,至今已超过20年历史.世健发展速度很快,由成立之初的两个员工发展到现在拥有500多名员工,业务遍布亚洲9个国家,包括新加坡、中国、澳大利亚、印度,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以及越南,超过25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  相似文献   

18.
由全球近 5 0家电信公司共同投资 ,总投资近 11亿美元 ,连接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我国台湾省 ,全长 3万公里 ,号称中美信息高速公路的中美海底光缆 ,通过全网验收测试 ,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中美海底光缆工程是中国电信参与发起建设的一个大型国际光缆工程 ,共同发起方还有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的主要通信公司 ,投资方多达近 5 0家。光缆共设 9个登陆站 ,中国大陆有两个 :上海崇明和广东汕头。中美海底光缆使用 8芯光缆 ,采用光放大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 ,每对光纤的传输速率为 8× 2 .5Gb/s ,系…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亚洲信息及通信技术展览会(CeBIT Asia2005)5月11日至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德国、英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瑞典、瑞士、阿联酋、美国、中国大陆、香港以及台湾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ICT行业的中外厂商参加了本届展会.  相似文献   

20.
1991年2月11日至15日,国际减灾十年地区专题讨论会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由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和联合国救灾协调专员办事处(UNDRO)联合组织得到日本政府大力资助,标志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在亚太地区的开展。 来自澳大利亚、孟加拉国、中国、斐济、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日本、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菲律宾、南朝鲜、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泰国、汤加、苏联和越南的22个ESCAP成员国、预备成员国和地区的39名代表出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