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某型号载货汽车在特定路面上行驶时存在的平顺性不理想问题,对载货汽车的驾驶室悬置、底盘悬架刚度和阻尼参数进行匹配优化,但优化后的载货汽车在特定路面上行驶时的平顺性问题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很可能是车架结构模态频率与特定路面的激励频率接近而导致载货汽车平顺性不理想。建立了载货汽车车架的柔性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车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车架结构模态振型和模态频率;通过分析发现,很可能是车架的三阶模态频率导致驾驶室平顺性不理想。提出了通过改变车架模态频率来解决该型号载货汽车平顺性问题解决方法,并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应用验证,有效改善该型号载货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2.
韩燕  居刚  吕新生  蔡振 《机械》2008,35(5):35-37
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部件,它的设计参数直接关系到载货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为了对载货汽车行驶平顺性进行科学评价,建立了载货汽车1/2车辆五自由度仿真模型,采用频域分析法、以1/3倍频带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评价指标、用Matlab编制了随机路面输入下的悬架系统性能仿真程序,通过仿真得到空载和满载情况下加速度功率谱及加速度均方根值仿真曲线田,较好地反映了载货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实际状况.所开发的仿真程序可用于对汽车悬架系统进行平顺性评估以及后续的参数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XG1041型轻型载货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测试分析黑龙江省交通专科学校刘文霞,刘大伟,王大力一、前言XG1041型轻型载货汽车是目前国内广泛用于中、短途运输的轻型载货汽车。由于其底盘、车架、驾驶室及驾驶员座椅的设计和制造问题、行驶平顺性较差。我们根据GB...  相似文献   

4.
悬架系统主要参数设计对汽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整汽车悬架系统的参数,能改善汽车平顺性。本文主要针对汽车悬架系统开发设计中悬架弹性和阻尼参数的选取估算精度低、不能同时获得平顺性评价的问题,以整车平顺性为优化目标,以优化设计理论为工具,提出悬架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悬架系统是保证重型载货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重要部件,空气悬架系统以其高强度、高舒适性和高吸振性能力等优点将在重型载货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建立重型载货汽车1/2车辆仿真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的仿真平台开发了随机路面输入下的重型载货汽车空气悬架仿真分析系统,用于分析空气悬架各主要性能参数对重型载货汽车动态响应的影响,并为空气悬架系统的设计匹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某型6×4载货汽车空气悬架系统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钢板弹簧悬架导致载货车辆的平顺性、道路友好性较低的问题,在现有某型6×4钢板弹簧悬架载货汽车的基础上,进行了空气悬架改装设计.通过前、后空气悬架的刚度、阻尼系数、偏频的设计计算,确定了空气悬架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校核了空气悬架的侧倾刚度.研究结果对多轴载货车辆空气悬架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载货汽车动力学建模方法存在着总体动力学方程建立繁琐、计算量大、易出错等缺点。文章以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整车特性,建立了简化的载货汽车力学模型,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理论,以模块化的建模方法,分别对各子模块建立分传递矩阵,最后搭建整车的总传递矩阵。继而建立了载货汽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平顺性分析验证,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趋势上基本一致。文章提出了模块化建模方法,提高了代码重用率,而且结构的改变仅需建立新元件传递矩阵进行替换即可,相比传统方法更灵活方便,为多体系统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基于MATLAB的汽车行驶平顺性试验数据处理系统,其通过在MATLAB/GUI开发环境下设计汽车平顺性数据处理可视化操作界面,结合GB/T 4970汽车平顺性试验的评价方法,建立用于分析处理汽车平顺性试验测试数据的评价系统。试验人员只需在操作界面中输入平顺性试验的测试数据,即可快速准确评定该工况下的汽车行驶平顺性。同时为了验证该系统的可靠性,对某型号汽车进行随机输入和脉冲输入下的行驶平顺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数据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分析结果可靠,能满足汽车平顺性试验的评价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型载货汽车后钢板弹簧进行设计计算,确定了钢板弹簧的总长、片厚、片宽、片数、检验刚度、装配刚度,以及自由状态下的弧高、曲率半径,并进行了相应的强度校核.最后通过生产实践证明,相关设计参数能满足汽车在空、满载条件下对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方面等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最优控制理论的汽车主动悬架控制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表明,此方法对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具有较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钢板弹簧悬架导致载货车辆的平顺性、道路友好性较低的问题,在现有某型6×4钢板弹簧悬架栽货汽车的基础上,进行了空气悬架改装设计。通过前、后空气悬架的刚度、阻尼系数、偏频的设计计算,确定了空气悬架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校核了空气悬架的侧倾刚度。研究结果对多轴载货车辆空气悬架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为研究目标,为主动悬架系统提供了一种更可行的控制方法。基于1/4车四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分析了影响主动悬架动态特性的因素,并针对现存问题,把PID控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单神经元PID控制策略,使神经元的连接权重对PID参数进行时时在线整定,以适应不同工况环境下悬架参数的变化。同时,以车身垂向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垂向动载荷作为衡量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果显示,所用方法能够大幅提升主动悬架的动态性能,有效减小因路面激励所引起的车身颠簸,改善汽车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载货汽车动力学模型在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时,存在的仿真精度低、仿真效率慢等问题,应用Hyper-Mesh 软件建立柔性车架,导入到ADAMS软件中建立刚柔耦合整车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车道路试验,验证所建立的刚柔耦合整车模型的正确性.选取驾驶室前、后悬置参数和前、后桥处的减振器特性曲线参数为设计变量,通过灵敏度分...  相似文献   

14.
PID控制器在汽车半主动悬架应用中存在参数确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整定PID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以半主动悬架的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对PID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应用该方法进行汽车半主动悬架平顺性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PID控制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相对于PID控制主动悬架以及被动悬架而言,改善了车身垂向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同时在充分利用PID控制器优势的基础上,改善了其参数确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1/2车4自由度汽车震动模型和磁流变阻尼器力学简化模型,提出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自适应Backstepping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能自动调节控制器参数,以适应汽车悬架系统中某些参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增加了悬架系统的快速稳定性,而且汽车的平顺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钢板弹簧悬架导致载货车辆的平顺性、道路友好性较低的问题,在现有某型6×4钢板弹簧悬架栽货汽车的基础上,进行了空气悬架改装设计。通过前、后空气悬架的刚度、阻尼系数、偏频的设计计算,确定了空气悬架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校核了空气悬架的侧倾刚度。研究结果对多轴载货车辆空气悬架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免疫进化的汽车主动悬架的控制及其鲁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晓琳  于德介  金耀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0):1096-1098
基于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理论,提出了一种具有多样识别能力、鲁棒性强和具有免疫记忆功能的免疫进化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免疫控制器能有效改善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对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具有自适应性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多轴汽车平顺性的柔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多轴汽车悬挂质量的弯曲振动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运用弹性梁弯曲振动理论和模态分析法建立了多轴汽车平顺性分析的柔性模型。用所提出的模型对多轴汽车整车平顺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刚体模型不适合用于多轴汽车平顺性的分析。同时,进行了某五轴重型车的道路行驶试验,通过在不同车速下的仿真结果与道路行驶试验结果的比较,证明了所提出的平顺性分析建模方法和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多变量集成优化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问题,以某重型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带有驾驶室悬置和空气悬架的整车模型。以驾驶室悬置参数和悬架参数为变量,建立了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利用理想参数修改法确定了6个最佳优化参数,运用响应面方法拟合出4个回归模型,并进行加权,得到优化目标的最优解和权重因子大小。与仅选择悬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的结果对比,集成优化后的驾驶室悬置与悬架参数更理想,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用多体方法建立三轴载货汽车整车动力学模型,用专门开发的数字化汽车道路仿真系统获得道路激励时域模型,同时建立对车辆振动响应量值进行客观评价的物理标量和对其主观评价的感觉模型。然后,对分立的不同主体模型进行组集,获得包含人、车、路交互大系统模型,为系统级研究车辆平顺性奠定了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