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油田压裂返排液化学试剂含量高、组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组合法等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并对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采用组合法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并对其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是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林区油井水力压裂改造规模的扩大,试油压裂产生的废水大量增加,传统方法处理废水成本高,环保压力大问题。采用液体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让压裂返排液和抽汲液体经过回收装置和添加剂处理后,实现同一口井和相邻井间返排液的回收再压裂利用。现场应用表明,回收液体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单口水平井节约用水24.86%,单口直井节约用水最高可达50%,为今后压裂返排液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屈海清 《云南化工》2019,(4):154-155
在页岩气的开发过程中,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分析了页岩气压裂排液中影响回用的主要成分,根据实验对比研究了影响压裂排液回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介绍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回用所用的处理技术和利用这种处理技术组成的装置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型体积压裂工艺是高效开収页岩气的重要技术措施,需要大量的地表水配制压裂液,同时压裂后返排会产生大量返排液,增大了地表水拉运用以及返排液处理的费用。因此,返排液处理回收再利用成为了目前页岩气压裂工艺的重要措施。分析了四川威进及长宁区块页岩气压裂液返排液组分,幵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评价页岩气返排液中组分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样品处理实验,确定了采用电絮凝+过滤+除阳离子试剂方法对返排液迚行处理,处理后的返排液达到了再次利用的标准,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保障了页岩气开収的可持续収展。  相似文献   

5.
压裂返排液中不仅含有大量化学添加剂,在返排过程中还将地层中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细菌、重金属以及放射性元素携带出来,与其他油气田污水相比具有污染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浓度高、粘度大、COD高、矿化度高、稳定性高等特点。利用催化反应技术打破压裂返排液化学键,降低其稳定性,配合常规化学处理方法解决压裂返排液处理难等问题,达到回注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佳  王鹏程  路建萍  沈燕宾  李俊华 《应用化工》2022,(5):1527-1529+1534
对返排液水质进行分析,研究了影响返排液回用的影响因素,压裂返排液处理剂配方为:0.15%高效络合剂+0.1%屏蔽剂+0.1%杀菌灭藻剂。处理后压裂返排液回用的压裂液体系为:0.35%瓜胶+0.35%多效压裂助剂+0.01%专用螯合剂;交联液为低用量多核交联剂+断裂催化剂。结果表明,优化的压裂返排液回用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抗剪切,静态滤失、破胶性能和配伍性。同时形成了配套的回用工艺,采用“破胶降粘-除油-絮凝沉淀过滤-脱硼处理-成分调节”五个工序对压裂液返排液进行处理,实现了压裂返排液的重复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长宁页岩气田压裂返排液进行水样分析,其具有含盐量高、成分复杂的特点。探究利用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处理压裂返排液,通过蒸发结晶分离水和盐。实验研究了两种压裂返排液的浓缩结晶特性:返排液介稳区宽度和过饱和度对浓缩结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返排液介稳区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结晶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从60℃增加到80℃,结晶平均粒径增长了56%左右;返排液结晶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  相似文献   

8.
刘磊 《云南化工》2018,(3):184-185
在开采油田中会出现不少废液和废物,而废液和废物在修井和钻井中又会产生添加剂、无机物和固体悬浮物,一方面在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健康生态文明的目标下,必须要加强研究无害处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的技术,实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油田压裂返排液的主要成分和特征,介绍了压裂返排液的常用处理方法,并探究无害化处理压裂返排液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压裂酸化返排液等高矿化度水质,重复配液存在的不足及问题,研究开发出一种高矿化度压裂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表明,返排液矿化度140 000 mg/L左右时,压裂液耐温性能仍可达到110℃,该体系在对现场返排液经过简单除杂处理后可进行回收利用,能有效的解决返排液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卜掌印  朱德儒  刘志前 《辽宁化工》2022,(9):1270-1272,1295
以压裂返排液的危害为切入点,系统性阐述压裂返排液具有危害土壤、处理难度高、成分复杂的特点,如果将其直接排放与环境中,会严重污染土壤、水体,以此为基础,提出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及创新发展方向,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三叠系压裂返排液的取样化验,分析返排液组分,优化调整处理剂的组分对返排液进行处理,利用处理液进行压裂液试调配,形成适合三叠系返排液特征的水处理添加剂配方并优选与之相配的压裂液体系,达到压裂返排液的重复再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在对压裂返排液污染物的组成及来源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以生物处理为核心的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进行了归纳,综述了活性污泥法、好氧颗粒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处理压裂返排液的研究进展;指出高盐度和返排液中存在的部分难降解及有毒有机物是制约生物法处理压裂返排液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未来压裂返排液处理的研究方向,为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石油产量的增加,水力压裂过程中产生的压裂返排液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油田公司对压裂返排液的处理不容忽视。本文对国内外的压裂返排液处理方法进行了综合调研,详细介绍了压裂返排液的各种处理技术,并展望了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页岩气水平井开发水力多段压裂作业产生的返排液数量多,添加剂、悬浮物含量高的环保技术难题,以再利用为目标,严格控制引入干扰离子,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有害成分,开发了压裂返排液复合混凝-过滤-吸附净化处理及配液工艺。将该工艺在涪陵页岩气示范区焦页2号和57号等23个平台进行了推广应用,累计处理压裂返排液7万余m3,重复利用率大于93.5%;配制的降阻水压裂液性能满足压裂作业要求,实现了节能减排和页岩气的绿色开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压裂施工井次不断增多和施工规模逐渐增大的现状,概述了我国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各油气田应根据现场实施条件,对比外排、回注、回用等处置方式的技术难度,优选最合适的处理工艺进行渠道化处理。有回注条件的优先选择回注处理工艺,其处理成本最低;有回用需求的选择回用工艺,保留返排液中有用成分重新配制新的压裂液;最后的选择是外排处理,其要求指标多,处理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压裂施工井次不断增多和施工规模逐渐增大的现状,概述了我国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各油气田应根据现场实施条件,对比外排、回注、回用等处置方式的技术难度,优选最合适的处理工艺进行渠道化处理。有回注条件的优先选择回注处理工艺,其处理成本最低;有回用需求的选择回用工艺,保留返排液中有用成分重新配制新的压裂液;最后的选择是外排处理,其要求指标多,处理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气田压裂返排液具有高矿化物、高氯离子的水质特点,研制出压裂返排液电化学处理装置。该装置采用一体式系统组合设计,主要包括反应系统、排污系统、检测系统、电控系统和辅助系统。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电化学装置可有效地去除返排液中的有害成分,处理后的返排液可用于重新配制压裂液。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压裂返排液污染物成分复杂、含量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采用小球藻好氧处理结合聚合氯化铝(PAC)混凝、颗粒污泥厌氧处理压裂返排液结果表明,压裂返排液可生化性差,小球藻直接处理返排液COD去除率仅为5.85%,返排液培养小球藻96 h后藻株进入对数期增殖,最大藻密度为1.19 g/L。混凝处理可以有效去除返排液中有机物污染物,混凝出水培养小球藻72 h后藻株进入对数期增殖,最大藻密度为1.03 g/L,返排液经混凝、小球藻处理后COD去除率为68.63%。颗粒污泥厌氧处理可以进一步去除返排液混凝出水有机污染物,厌氧出水培养小球藻24 h后藻株快速增殖,最大藻密度为0.35 g/L,返排液经混凝、厌氧和小球藻处理后,COD去除率可达92.16%。  相似文献   

19.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对油田开采非常重要,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油田开采效率。油田压裂过程是油田开采中的重要步骤,返排液问题是影响石油开采的重要问题,容易对过滤装置以及过滤膜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影响到油田的开采效果。对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简要阐述了油田压裂返排液的主要影响,并对当前常用的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同时以XX油田返排液处理为例,提出了其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瓜胶压裂返排液存在的处理困难、高成本、低效果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瓜胶压裂返排液配制环保型钻井液的工艺.采用环保型钻井液处理剂,通过单因素分析、正交实验等多种方法,对各类钻井液进行性能检测,以寻找最佳的实验参数,确保瓜胶压裂返排液可以达到使用标准.从线性膨胀率等实验结果可知,利用瓜胶压裂返排液配制钻井液,能够很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