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出含铜低碳硅锰钢在不同冷却速率(1~150℃·s~(-1))下连续冷却的热膨胀曲线,绘制出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合金相观察及显微硬度测试分析了冷却速率对相变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率在1~5℃·s~(-1)时,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当冷速为10℃·s~(-1)时组织中出现马氏体,随着冷速增大,马氏体含量增多,珠光体发生退化并逐渐减少,铁素体总量减少,其中针状铁素体增加而多边形铁素体减少并消失;冷却速率超过120℃·s~(-1)后,针状铁素体基本消失,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试验钢显微硬度随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FORMASTOR-FII型相变仪测不同钼含量3Cr2MnNiMoV钢的临界相变点和热膨胀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绘制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钼含量对该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3~16.2℃·s~(-1)冷却速率范围内,试验钢的CCT曲线都可以划分为中温转变区和低温转变区,相变产物分别为贝氏体和马氏体,均未发现珠光体;随着钼含量的增加,试验钢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率降低,CCT曲线右移,淬透性提高;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试验钢的显微硬度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当冷却速率大于0.14℃·s~(-1)时,在相同的冷却速率下,含有较多钼元素的试验钢具有更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高纯净SAE9310钢奥氏体化后平衡组织的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膨胀法和金相法在Formastor-FⅡ型膨胀仪上测定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SAE9310钢的平衡转变组织为α-Fe、γ-Fe以及M_(23)C_6和M_7C_3碳化物;在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当冷却速率小于0.056℃·s~(-1)时,转变产物为粒状贝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当冷却速率介于0.056~1.9℃·s~(-1)时,转变产物为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马氏体组织;当冷却速率大于1.9℃·s~(-1)后,粒状贝氏体逐渐消失,转变产物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钢的硬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热膨胀试验、显微组织观察等研究了DP590钢的静态CCT曲线以及加热温度对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奥氏体转变量呈多速增加的趋势;其静态CCT曲线可分为三个区域,冷速在0.5~15℃·s-1范围内获得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冷速超过15℃·s-1时出现贝氏体组织,冷速较高时(约30℃·s-1)出现马氏体组织;当加热温度降低时,珠光体区右移,贝氏体转变孕育期延长,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降低,马氏体与贝氏体相变区域分离,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随着冷速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冷速增加,铁素体、珠光体的析出被抑制,马氏体析出动力得以增加;随着加热温度升高,相同冷却速率下的铁素体含量增多,马氏体板条变细。  相似文献   

5.
利用膨胀法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LGB38Mn V钢的相变点,并绘制了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确定了各转变组织的转变温度和临界冷却速度。结果表明,LGB38MnV钢在高温区和小的冷却速度下形成铁素体+珠光体,在中温和相对较大一些的冷却速度下形成贝氏体,在低温和快速冷却时形成马氏体,珠光体和马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1°C·s~(-1)和3°C·s~(-1).  相似文献   

6.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Q1100高强钢的焊接过程进行模拟,采用热膨胀法结合显微组织与硬度测试,绘制了该钢的模拟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转变曲线(SHCCT曲线),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下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组织转变特征和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焊接条件下,该钢的奥氏体化温度明显高于平衡状态下的奥氏体化温度;当冷却速率低于2℃·s~(-1)时,热影响区粗晶区为全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率为2~12℃·s~(-1)时,热影响区粗晶区为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当冷却速率超过12℃·s~(-1)时,热影响区粗晶区得到全马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率增加,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硬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Gleeble-1500D型热/力模拟试验机,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不同铌含量低碳含铌微合金钢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点,研究了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相变行为及铌含量和冷却速率对该钢相变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铌含量和冷速的提高,γ→α相变温度降低,相变组织变得复杂,显微硬度升高;铌含量较低(小于0.024%,质量分数)的钢在冷速较低(3℃·s~(-1))时,显微组织为较粗大的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冷速提高后主要是由尖角形、多边形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铌含量较高(0.06%)的钢在高冷速(50℃·s~(-1))下出现了针状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8.
采用膨胀法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BM510L钢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了BM510L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后的组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着冷速的提高,铁素体转变开始温度降低,珠光体转变终了温度也逐渐降低,当冷速大于1℃·s-1时,组织中开始发生贝氏体转变,当冷速为15℃·s-1时,组织已完全转变为贝氏体组织;随着冷速的提高,其显微硬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U75V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分析在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U75V钢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率对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小于10℃·S-1时,转变产物主要以珠光体为主;当冷速增大到10℃·S-1时,得到屈氏体组织和马氏体组织;当冷速增大到10℃·S-1以上时,得到马氏体组织;试验钢的硬度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DIL805L型膨胀仪测得了钻头用15CrNiMn钢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试验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相变过程、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试验钢在很宽的冷速范围内均出现贝氏体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区和贝氏体转变区完全分离;随着冷却速率增加,试验钢的室温组织逐渐细化,硬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以低碳、铌微合金化成分的480QZ传动管用钢为研究对象,在MS-100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连续冷却过程相变研究,分析不同冷速对480QZ金相显微组织的影响,并绘制480QZ的动态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CC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低于2℃·s-1时,可以获得铁素体和珠光体的两相组织;当冷却速度为5~20℃·s-1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加少量的贝氏体混合组织。结合实验结果,确定板坯加热温度目标值为1 200℃、终轧温度目标值为830℃、卷取温度目标值为550℃的生产工艺,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结果显示,产品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低温冲击韧性,且脆性转变温度在-60℃以下,能够满足标准及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Gleeble1500D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新型高钒高速钢在1 000 ℃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却速率冷却时的相变膨胀曲线,并用Origin软件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存在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当冷却速率在0.25 ℃/s时,能获得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与奥氏体的混合组织;马氏体开始转变的临界冷却速率约为0.5 ℃/s,其开始转变点Ms低于200 ℃,且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部分扩散预合金铁-铜-镍-钼-碳粉为原料,利用模壁润滑温压工艺获得高密度压坯,采用烧结硬化处理工艺烧结,研究了冷却速率和碳含量对烧结材料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率对Fe-2Cu-2Ni-1Mo-xC(x=0.6,1.0)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均随冷却速率增大而提高;在2.8℃·s~(-1)冷却速率时,1.0%C材料的抗拉强度为935 MPa,屈服强度为747 MPa,硬度为298 HB;0.6%C材料的抗拉强度为962 MPa,屈服强度为828 MPa,硬度为285 HB;伸长率均随冷却速率增大而下降;材料的显微组织均为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和残余奥氏体等的混合组织,快速冷却下主要为马氏体、贝氏体,慢速冷却时出现少量铁素体;碳含量对马氏体的类型影响较大,1.0%C时主要为片状马氏体,0.6%C时主要为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14.
利用Gleeble-2000型热模拟试验机在两种冷却方式下对Q500q桥梁钢的冷却转变行为进行研究,一种冷却方式为以恒定的冷却速率(1,4,8,16,32℃·s-1)从900℃冷却至300℃(恒速冷却),另一种方式为以一定的冷却速率(同前)从900℃冷却至650℃后再冷却速率减半冷却至300℃(分段冷却)。结果表明:在恒速冷却条件下,当冷却速率在1~4℃·s-1时,试验钢得到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率在8~16℃·s-1时得到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增至32℃·s-1时得到马氏体组织;在分段冷却条件下,当中温区(650~300℃)冷却速率在0.5~4℃·s-1时试验钢发生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多边形铁素体数量较多,当中温区冷却速率在8~16℃·s-1范围内发生贝氏体转变;与恒速冷却方式下的相比,贝氏体转变的终了温度升高,贝氏体转变区间缩小,贝氏体晶粒的细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耐候钢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膨胀法结合硬度测试得到耐候钢未变形和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冷却速率、变形条件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奥氏体与未变形的相比,铁素体 珠光体相变区向左上方移动,获得铁素体 珠光体的临界冷速增大;变形奥氏体的位错缠结抑制了贝氏体长大,细化了相变后的显微组织;在冷速大于15℃/s时,获得板条状贝氏体,第二相是渗碳体;在冷速5~10℃/s的范围内获得粒状贝氏体,第二相为基体上分布的马氏体/奥氏体岛.  相似文献   

16.
利用Gleeble-35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测定了700 MPa级低碳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率对该钢连续冷却相变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该钢的强韧性。结果表明:该钢CCT曲线呈现扁平状,可在较大冷速范围内获得低碳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对试验钢各相的形态、数量、分布和显微硬度均有影响;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显微组织中依次出现多边形铁素体(PF)、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和板条贝氏体(LB),且各相的显微硬度也依次增加;当冷速在10~30℃·s-1范围时,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组织,M/A组元弥散分布于晶界上,且晶粒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逐渐细化;利用冷却制度控制中温转变组织类型能优化其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开发了一种高强韧性高淬透性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对该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进行了研究,并与42CrMo钢进行了强韧性比较。结果表明:试验钢在锻后空冷和砂冷后都得到贝氏体组织,强韧性接近;该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及较宽的贝氏体转变区,在低于0.05℃·s~(-1)的冷却速率下才有少量铁素体析出;在350℃回火2 h后,其力学性能超过了传统调质钢42CrMo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利用Gleeble-20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DH36高强度船板钢的动态CCT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冷速小于1℃.s-1时,DH36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冷速在3~13℃.s-1范围内,得到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珠光体组织;当冷速达到15℃.s-1时,组织为贝氏体和少量铁素体;当冷速达到30℃.s-1时,有马氏体组织生成;DH36钢的显微硬度随着冷速的提高而增大,当冷速达到30℃.s-1时,显微硬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膨胀法测定了YB-70轧辊钢连续冷却转变(CCT)图,着重研究了连续冷却条件下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过冷奥氏体转变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明显的分成两个区域珠光体区和贝体区;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增高,过冷奥体稳定性增强;各转变区转变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将X80管线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以上(920℃)并保温7min后,在不同冷却介质(质量分数10%NaCl溶液、自来水、机油、空气,冷却速率依次降低)中冷却,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试验钢的强度和硬度降低,塑性增大,冲击功先增大后减小;在较高速率下冷却(NaCl溶液和自来水)后,组织中生成了贝氏体铁素体和少量马氏体板条,马氏体板条内有大量位错结构和少量碳化物,试验钢具有高的强度和低的变形能力;在较低速率下冷却(空气)后,组织中形成了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和少量块状马氏体-奥氏体组织,试验钢的强度和冲击韧性较低;在适中冷却速率下冷却(机油)后,组织中形成了贝氏体和铁素体的双相组织,多位向分布的细小贝氏体和邻近贝氏体的高密度位错铁素体使得试验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较高的抗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