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勇  张翔  张帆 《广州化工》2010,38(8):103-104,111
研制了用硅烷和钛酸酯偶联剂表面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和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研究了用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的阻燃剂氢氧化镁的用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后的氢氧化镁能更好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聚丙烯的阻燃性能,在用量为65%时,氧指数达到31.9%,垂直燃烧特性可达UL94V-0级。  相似文献   

2.
选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玻璃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表面改性后的玻璃纤维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KH-550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玻璃纤维的表面.使用熔融浸渍法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FT-PP),研究了玻璃纤维表面改性、相容剂马来...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与钛酸酯偶联剂JN-114对硅灰石进行干法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种类及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以及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H-570改性的最佳工艺:KH-570用量3.0%(w),常温,时间30 min,此条件下得到的改性硅灰石活化指数95.45%,水接触角91.25°;采用JN-114改性的最佳工艺:JN-114用量1.0%(w),温度70℃,时间30 min,此条件下得到的改性硅灰石活化指数98.16%,水接触角83.57°;KH-570与JN-114均以化学吸附作用于硅灰石表面。采用硅灰石填充聚丙烯,KH-570改性的硅灰石提高了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模量,而JN-114改性的硅灰石能有效提高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与熔体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碱式硫酸镁晶须的表面改性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包覆法改性碱式硫酸镁晶须,扫描电镜、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晶须表面成功地包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改性并未对晶须的晶体结构造成影响。通过考察添加晶须后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发现,添加晶须后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添加改性晶须的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增强幅度可达到92%。晶须在复合材料中的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表面改性并未影响晶须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5.
氢氧化铝阻燃剂的表面改性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氢硅油对氢氧化铝(ATH)阻燃剂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含氢硅油用量、时间、温度等工艺因素对ATH改性的影响,并通过热重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表面改性ATH的热稳定性和表面结构。将表面改性后的ATH填充到聚丙烯(PP)中,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及断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TH表面改性的最佳工艺为含氢硅油用量1.0 %、改性时间30 min、温度80 ℃。含氢硅油不仅提高了ATH本身的热稳定性,也明显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改性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改性剂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实验发现采用4%的硬脂酸钠处理后的氢氧化镁阻燃剂在聚丙烯体系中分散均匀,当氢氧化镁在聚丙烯体系中的添加量达65%时,达到了理想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7.
纳米氢氧化铝阻燃剂表面改性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对高性能阻燃剂纳米氢氧化铝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氢氧化铝比表面积增大、吸油值降低、分散性好,填充于聚丙烯后明显改善熔融现象,有较好的阻燃效果,且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硅烷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具有相同亲水基团的4种硅烷偶联剂对工业级氢氧化镁进行常温湿法表面改性,并与聚丙烯(PP)熔融混合制得掺杂氢氧化镁质量分数为35%的复合材料,以SEM,FT-IR等手段对氢氧化镁及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硅烷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湿法改性可以提高氢氧化镁的分散性和与材料的相容性,改善氢氧化镁/PP的力学性能,但对阻燃性能影响不大;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水相中稳定性好,可以较多地包覆于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后材料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提高50%,断裂伸长率提高6倍,达到很好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9.
选用具有相同亲水基团的4种硅烷偶联剂对工业级氢氧化镁进行常温湿法表面改性,并与聚丙烯(PP)熔融混合制得掺杂氧氧化镁质量分数为35%的复合材料,以SEM,FT-IR等手段对氢氧化镁及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硅烷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湿法改性可以提高氢氧化镁的分散性和与材料的相容性,改善氢氧化镁/PP的力学性能,但对阻燃性能影响不大;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水相中稳定性好,可以较多地包覆于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后材料的悬臂梁缺u冲击强度提高50%,断裂伸长率提高6倍,达到很好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规聚丙烯与马来酸酐的固相接枝法,制得具有不同酸值的马来酸酐接技改性的聚丙烯树脂(PP-g-MA)。研究了其涂层性能。并将PP-g-MA-与环氧-聚酯粉末涂料共混,研究了共混物涂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P-g-MA本身或其与环氧-聚酯粉末涂料的共混物均具有良好的涂层性能,两者的协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邱琪丽  蒋旭光 《化工进展》2022,41(7):3855-3864
随着垃圾焚烧处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垃圾焚烧飞灰产量逐年增加,传统填埋处置方式存在成本高、填埋场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飞灰的综合利用问题广受关注。由于飞灰富含SiO2、Al2O3等活性物质,在污染物的吸附脱除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结合垃圾焚烧飞灰的理化特性,介绍了垃圾焚烧飞灰在不同废水废气中的污染物吸附脱除效果。综合近年来污染物脱除研究情况,着重介绍了原始飞灰和改性飞灰在重金属、磷盐、染料等污染物脱除中的应用效果、机理,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不同的应用工艺进行了成本分析和优缺点对比。最后提出了需要继续深入微波水热在提高飞灰吸附性的应用研究和进一步完善飞灰在污染物控制领域应用的全过程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化学氧化法和紫外引发接枝法分别对聚丙烯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接枝单体为丙烯酸。对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的化学结构、表面润湿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接枝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表面引入了极性基团,亲水性能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13.
经改性处理后的聚丙烯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使其能够替代ABS、聚苯乙烯等材料而被用于多种家用电器中。  相似文献   

14.
改性聚丙烯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均  陈金芳 《涂料技术》1996,(3):28-31,10
用等规聚丙烯与马来酸酐的固相接枝法,制得具有不同酸值的改性聚丙烯树脂,对其涂膜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环氧/聚酯粉末涂料共混,研究了共混物的涂膜性能。结果表明,固相接枝聚丙烯树脂单独或者作为环氧/聚酯粉末涂料的一个组分用于粉末涂料,具有很好的涂膜性能。  相似文献   

15.
蒋旭光  龙凌  赵晓利  孔莉倓 《化工进展》2019,38(z1):216-225
焚烧方式因其减量化、无害化等优点将逐步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飞灰是焚烧方式的主要副产物,其高含量且易浸出的重金属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介质固化技术中固化材料的角度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的处理现状,展示了水泥、粉煤灰、偏高岭土、赤泥、矿渣、塑料和其他材料在飞灰固化上的应用情况,分别从重金属固化效率以及机械性能等两个主要方面对其固化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了各个材料的优缺点,并且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和经济性分析。最后在固化材料的工业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增韧剂在聚丙烯改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惠玲 《塑料技术》1998,18(2):27-30
本文介绍了新型增韧剂TPE用量对PP/TPE共混体主要性能的影响,并对PP/TPE共混比为(90/10)及(80/20)时,添加LLDPE三元共混体系性能进行了研究。表明TPE的加入使得PP的韧性增大,且在适量LLDPE共混条件下,可以保持其拉伸强度降低很小时而冲击强度有显著提高。使三元共混物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蒋旭光  邱琪丽  倪明江 《化工进展》2015,34(12):4361-4367
微波加热处置飞灰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清洁等优点,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实验研究,但仍存在缺少大型工业化设备、难以实现大规模、连续处理应用等技术性问题。本文简述了垃圾焚烧飞灰的处置现状以及微波特性和加热机理。综合近年来的微波应用情况,介绍了微波处置飞灰的机理和应用进展,并将处置方法分为微波水热浸取、微波水热固化、微波烧结以及微波氧化脱除二 英等四大类进行分别阐述,分析了这几种处置方式可以达到的应用效果、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和传统的飞灰处置方式的成本对比。最后指出了要实现微波大规模应用,必须攻克设备工业化难关,提出了必须继续深入微波在飞灰处置领域研究的建议,从而实现微波处置工艺系统化、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碱处理、偶联剂处理以及碱–偶联剂复合处理对洋麻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其与聚丙烯(PP)纤维复合,采用非织造–模压工艺制备了PP/洋麻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上述3种表面改性方法对洋麻纤维强度及其复合材料弯曲与剪切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洋麻纤维表面改性前后的形貌变化及其与PP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洋麻纤维的拉伸强度均降低,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及层间剪切强度均提高,表明这3种改性方法均提高了洋麻纤维与PP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碱处理可去除纤维表面的果胶成分,使纤维束变得松散,使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及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较未表面改性时提高了21%和169%,但弯曲弹性模量降低了21%;偶联剂处理则使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较未表面改性时提高了23%,7%和160%;碱–偶联剂复合处理兼顾了碱处理和偶联剂处理的优点,使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较未表面改性时提高了26%,18%和572%,综合性能最佳。SEM结果表明,碱–偶联剂复合处理后,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表面的光化学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冷等离子体改善聚丙烯表面浸润性与粘接性,在固定频率,功率,气体流量等条件下,观察不同处理时间聚丙烯表面浸润性,表面能,化学组成以及粘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