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采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或者模版的条件下,快速合成了系列NaGd(WO4)2:Ln3+(Ln=Tb, Dy, Sm, Eu)荧光粉。探讨了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样品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pH值为8.0,在180 ℃下反应60 min即可合成四方晶系NaGd(WO4)2的纯相,且结晶良好,形貌为规整的四方盘。所合成的NaGd(WO4)2:Ln3+ 系列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均由两部分组成:200~300 nm的宽激发带归属于W-O、Ln-O之间的电荷转移;300~500 nm的系列尖峰归属于Ln3+的特征f-f跃迁。系列样品均可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当Ln3+为Tb3+、Dy3+、Sm3+和Eu3+时,分别呈现绿、黄、橙红和红光发射。 相似文献
2.
采用NaIO4为氧化剂,通过氧化纳米粒子表面油酸(OA)的方法实现了油相纳米粒子OA/CaF2:Ln3+(Ln=Tb,Ce/Tb)从有机相到水相的转移,相转移后的纳米粒子在水相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FS)对所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表面的油酸在氧化过程中生成了9,10-二羟基十八酸;纳米粒子的晶相为CaF2的立方结构,粒径约为10 nm;纳米粒子发射出Tb3+的特征荧光,并且Ce3+的掺杂极大地提高了Tb3+的发光。 相似文献
3.
《硅酸盐学报》2016,(7)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白光LED用红色Na Gd_(1–x–y)Eu_xSm_y(WO_4)_2(x=0.05,0.10,0.15,0.20,0.25,0.30;y=0,0.01,0.02,0.03,0.04)系列荧光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粉体样品的物相、形貌与发光性质。结果表明:Na Gd(WO_4)_2的最佳合成温度为1 000℃,且在1 000℃合成的粉体的颗粒尺寸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在2~3μm左右。Na Gd_(1–x–y)Eu_xSm_y(WO_4)_2系列荧光粉均可被近紫外光(393 nm)和蓝光(464 nm)有效激发,其最强发射峰位于615 nm处,属于Eu~(3+)的~5D_0→~7F_2电偶极跃迁。并且由于Sm~(3+)和Eu~(3+)离子之间存在着有效的能量传递,使得Sm~(3+)的掺入能有效的增加Eu~(3+)的发光强度,Eu~(3+)和Sm~(3+)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25%(摩尔分数)和2%。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钼酸铵、硝酸钠、氧化钆、氧化铕作为原料合成NaGd(MoO_4)_2: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RD对所合成的荧光粉进行结构分析,通过荧光光谱探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900℃,稀土离子Eu~(3+)的掺杂浓度为8%时所制备的荧光粉具有最佳的发光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锌(Ⅱ)离子为模板分步合成法获得了大环配体单核锌配合物,在此基础上引入稀土离子获得Ln(Ⅲ)—Zn(Ⅱ)(Ln=Eu,Tb)杂核配合物。用IR、UV、ES—MS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Eu(Ⅲ)—Zn(Ⅱ)大环配合物在己腈溶液中检测到Eu(Ⅲ)离子特征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水热法,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合成出系列NaGd(MoO4)2∶Eu3+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等对NaGd(MoO4)2∶Eu3+发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单一NaGd(MoO4)2相.SEM结果显示:NaGd(MoO4)2∶Eu3+发光粉的形貌与柠檬酸钠的用量相关.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特征发射峰来自于Eu3+的5D0-7F跃迁.宽的激发带主要来自Eu-O和MoO的电荷迁移带.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合成的样品,发光强度和激发强度下降.讨论了柠檬酸钠对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微波法合成了强耐水性SrAl2O4:Eu2 ,MxSr1-xAl2O4:Eu2 (M=Ca Zn)发光粉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得SrAl2O4为α-SrAl2O4,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0.084 4nm,b=0.088 1 nm,c=0.051 5nm,β=93.249 1°.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体形貌的结果表明:产品微粒直径在300~700 nm之间,无需机械研磨可直接应用.在340 nm紫外光激发下,SrAl2O4:Eu2 的主发射峰位于513.4 nm处,少量钙离子(Ca2 )的掺入引起发射峰红移;少量锌离子(Zn2 )的掺入引起发射峰蓝移.Ca2 在微波场的作用下,增大了在基质中的极限浓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添加剂对SrAl2O4:(Eu,Dy)磷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较低的温度下用燃烧合成法快速合成了 Eu2 ,Dy3 掺杂的SrAl2O4长余辉磷光体发光材料.研究了P2O5,CaF2,H3BO3,NaF 几种添加剂对SrAl2O4:(Eu,Dy)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H3BO3和P2O5的添加有利于改善磷光体的发光性能,而在配料中加入CaF2和NaF,磷光体发光效率降低.随着这几种添加剂的加入,SrAl2O4:(Eu,Dy)磷光体材料发射光谱的主发射峰不同程度的出现蓝移.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11.
溶胶-凝胶法合成YAl3(BO3)4:Eu3+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硝酸盐为原料、柠檬酸为配位剂的有机-无机杂化凝胶法合成掺Eu3 的四硼酸铝钇[YAl3(BO3)4:Eu3 ,YAB:Eu3 ]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发光光谱测试,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焙烧3 h所得粉体的物相、形貌与发光性质.结果表明:YAB:Eu3 的最低合成温度为1 000 ℃,在反应过程中,首先形成中间相Al4B2O9,YBO3和Y3Al5O12,而最终形成单相的YAB:Eu3 .1 100 ℃合成的晶粒尺寸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尺寸为108.2 nm.发光光谱的测试表明:在252 nm激发下,溶胶-凝胶法合成的YAB: Eu3 荧光粉最强发射峰位于612 nm处,属于Eu3 的5D0→7F2跃迁.Eu3 在YAB: Eu3 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10%.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KNaCa2(PO4)2∶Sm3+系列橙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样品的激发光谱在402 nm有很强的发射带,与近紫外LED芯片匹配.在402nm近紫外光激发下,KNaCa2(PO4)2∶Sm3+的发射光谱由3个峰组成,发射峰值位于569、601和648nm处,分别归属于Sm3+的4G5/2→ 6HJ/2(J=5,7,9)跃迁.随着Sm3+掺量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Sm3+掺量为0.02 mol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Sm3+掺杂浓度样品的荧光衰减时间,并研究了电荷补偿剂Li+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样品KNaCa1.96(PO4)2∶0.02Sm3+,0.02Li+发射光谱(402nm激发)的积分强度是商用红色荧光粉Y2O3∶Eu3+发射光谱(253 nm激发)的1.5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急冷法在母体玻璃中原位析出四方LiYF_(4)和立方Zn Al_(2)O_(4)两种纳米晶。结构和光谱表征表明Ln^(3+)(Ln=Eu,Tb,Dy)随玻璃原位晶化进入LiYF_(4)晶相,而Cr^(3+)进入ZnAl_(2)O_(4)晶相中,因此发光中心Ln^(3+)和Cr^(3+)实现空间隔离,有效抑制其能量传递,从而同时得到Ln^(3+)和Cr^(3+)的高效发光。此外,利用Ln^(3+)和Cr^(3+)发光对温度的不同响应,实现Ln^(3+)/Cr^(3+)的荧光强度比温度传感。在377 nm波长激发下,Tb^(3+)和Cr^(3+)同时被有效激发,并且Tb^(3+):^(5)D_(4)→^(7)F_(5)和Cr^(3+):2E→4A2能级跃迁强度比呈现出强烈的温度依赖特性,测温相对灵敏度在570 K时达到最大值0.80%·K^(-1);在364 nm波长激发下,Dy^(3+)的^(4)F_(9/2)→^(6)H_(13/2)和Cr^(3+)离子的^(2)E→4A2能级跃迁强度比随温度变化而剧烈变化,测温相对灵敏度在573 K时达到最大值0.86%·K^(-1)。因此,双晶相玻璃陶瓷可有效隔离Ln^(3+)和Cr^(3+)等不同发光中心,同时实现高效发光,有利于荧光强度比光学测温,同时也拓展了玻璃陶瓷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与咪唑、DL α 丙氨酸的4种配合物晶体。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后确定其组成为[Ln(C3H7NO2)x(C3H4N2)(H2O)](ClO4)3(Ln=La,x=3;Ln=Pr,Nd,Sm,x=2)。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4种配合物的热分解数据,4个配合物开始熔化分解的温度分别为502 5K,532 4K,495 7K,516 7K,配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NaY(WO4)2:Dy3+上转换荧光粉. 通过XRD、SEM表征该荧光粉结构和形貌. 探讨了Dy3+浓度、pH值、反应温度及焙烧温度对NaY(WO4)2:Dy3+晶体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在Dy3+浓度为0.5%,pH=8,反应温度180℃,800℃焙烧条件下的样品具有最佳上转换发光性能. 利用776 nm近红外光激发NaY(WO4)2:Dy3+,观察到480 nm处的蓝光发射峰以及577 nm处的黄光发射峰. 其中蓝光来自Dy3+离子的4F9/2→6H15/2跃迁,黄光由Dy3+离子4F9/2→6H13/2跃迁产生. 相似文献
17.
《当代化工》2020,(8)
通过高温固相法,在550℃下煅烧4h,制备了KY(MoO_4)_2:Pr~(3+)新型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PL),研究了其结构和发光性质。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50℃、煅烧时间为4 h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好;随着Pr~(3+)浓度的变大,样品的发光强度不断增加,当Pr~(3+)的摩尔掺杂量为4%时,样品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加Pr~(3+)的浓度,由于浓度猝灭,样品发光强度降低。KY(MoO_4)_2:Pr~(3+)在456 nm处可被蓝光有效地激发,样品的发射峰波长主要位于609、627、657 nm处,其中在657 nm处发射出较强的红光。在不同Pr~(3+)掺杂浓度下,KY(MoO_4)_2:Pr~(3+)的色坐标均显示出相近的值,并且均位于红色区域。KY(MoO_4)_2:Pr~(3+)有望用于蓝光激发白光发光二极管(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Dy3+和Eu3+共掺杂的NaY(WO4)2上转换荧光粉,用XRD, SEM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不同干燥方式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尺寸及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均为四方白钨矿结构的NaY(WO4)2,空间群为I41/a,掺入Dy3+和Eu3+未改变基质晶格;常规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及真空干燥后荧光粉的尺寸分别为817.91, 486.04, 388.74和349.82 nm,真空干燥的样品分散性最好。在793 nm近红外光激发下,冷冻干燥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能最佳,与干燥过程中粉体团聚程度减弱及表面层缺陷减少有关。576 nm处的黄光发射峰来自Dy3+的4F9/2→6H13/2跃迁,595 nm处的橙光、616和655 nm处的红光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u3+的5D0→7F1, 5D0→7F2和5D0→7F3跃迁。荧光粉的CIE色坐标均位于红光区,表现出良好的红光发射特性,在发光二极管和彩色显示等光电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以硬脂酸镧和硬脂酸铕为反应物,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Eu3+离子掺杂的La2(MoO4)3:Eu3+纳米红色荧光粉。利用TEM、 XRD、FL对其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Eu3+掺杂浓度对产物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异丙醇为溶剂,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2h,得到的样品结晶度高、分散性好、形貌均一,粒径小于100nm。该样品可被近紫外光(391nm)和蓝光(462.5 nm)有效激发,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3.5 nm,为窄带的红光。La2(MoO4)3:Eu3+的发光强度与Eu3 +离子掺杂浓度有关,其最佳掺杂浓度为15%(摩尔分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