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建筑但凡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则必然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既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消亡。因此,研究传统建筑,只有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才可能探明其真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判别良莠,决定取舍。  相似文献   

2.
《百年建筑》2006,(5):F0005-F0005
这样的讨论话题,也许容易引起争议:中国建筑.需要拯救吗?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建筑源远流长,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的基本体系没有大的变化,也没有消亡,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都能满足中国人的建筑需求。世界别的地方也有过一些古老的建筑体系,而它们不是一变再变,便是早早夭折,象中国传统建筑这般长寿的建筑体系,全世界没第二个。长时期以来,我国建筑学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做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成绩卓然。不过,人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评价,似乎偏于说好的一面,对其缺点和不足之外,则少有评述。这可能同“为贤者讳”的习惯有关,这也是一种传统。实则中国过去的建筑体系是存在缺点的。譬如,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乔景顺 《山西建筑》2007,33(2):35-36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的多样性、主、流、环境、木构架特色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以求深刻理解,古为今用,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楼     
伯益 《建筑工人》2010,31(5):1-1
“楼”是两层以上的房屋。楼的建筑在中国随处可见,它比亭和台高大复杂,但比宫殿小巧玲珑,精美多姿。它的特色是造型优美,雕梁画栋,飞檐青瓦,古朴清雅,常是宴饮、会友、酬唱、庆喜的场所。跟亭和台一样,楼与很多历史事件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受很多名人的登临吟唱所影响。  相似文献   

6.
包括去年11月份在内,本刊曾多次发表专家和读章,谈住宅建设中国风,现要发表谭庆琏、奚瑞林、李先逵去年在《中国建设报》上发表的章,以飨读。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岭南派建筑从地域环境条件出发,从规划和设计入手,营造宜人的环境,最大限度的节约材料、降低投入的设计理念与手法引出现代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并提出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中关于“中国式建筑”的看法是:既适宜采撷丰富的中国建筑形式语言,又依据独特的中国建筑设计理念,采用现代的材料、结构与技术,为人们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中介空间从单体建筑,群体建筑,城市三个层次作了较透彻的分析,指出了正是这些中介空间使得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形体与空间相互依存,并形成多样而富于变化的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独立发展的一个体系。这种建筑体系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至迟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直到清末(即二十世纪初页)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周边邻国,为世界建筑技艺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迥异于西方建筑的独特之处。它有着强烈的个性、它被赋予独立的人格,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种专门技术,主要靠师徒相传,口授心领,建筑专著数量极少,且不受重视;年代久远的木构建筑物又因自…  相似文献   

10.
徐强  王晓青 《山西建筑》2003,29(8):20-20,66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深层含义,揭示出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提出只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精”、“气”、“神”,才能创造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汪芳 《南方建筑》1997,(3):75-78
本文拟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四十年代中国所处时代背景来分析当时的建筑活动,将其建筑物大致分为四类:仿古建筑,仿欧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和早期现代建筑,分别阐述其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要对整个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历史加以评论并非易事,所以我选取了一些关键点和关键人物。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建筑评论.那么我主要关注以下6部分内容:1.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  相似文献   

13.
该文是顾馥保先生和其他同志们一起编撰的忡国现代建筑100年卜书的序文,该书辑录了20世纪我国建筑创作的优秀成果,从1900~1999年约600余例,每例除作扼要介绍外,并附以每例的钢笔插图,力求作到“探寻历史的足迹,传递现代的信息,通向未来的桥梁”。黑白描图,一方面以钢笔画的细腻而精确的表现创作特色一则可降低书价,以利青年学生得以购买。书稿已交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预计年内即将出书。伴随着19世纪后期欧洲的工业革命,在“新建筑运动”,工业化思想为基础而产生的“现代建筑”,就其创作方法、功能类型、技术要素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余孝恒 《四川建筑》1995,15(1):19-22
宗教建筑是人类宗教意识、审美观念、风俗习惯、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在建筑史、尤其是古建筑史、文化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的佛寺道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灿烂古代文明的凝聚和结晶,展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和古代建筑匠师的智慧和高超技艺。这些建筑中不少是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记载了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出及发展。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都引导人们去寻求脱离人间苦难的美妙世界,作为宗教活动重要场所的守观教堂等宗教建筑,是这种宗教观念和需要的物化形式,为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色觉与设色特征中国古代的色觉与设色,也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有着强烈而鲜明的特征。中国古代的色彩观,可以总括为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直观的,非理性的;二是社会伦理的,有诸多约定俗成的“意义”;三是其艺术特征,即与宗教及民俗文化相结合,是程式化的。从理性来说,人对于色彩,可以用“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来感受和分析,但这些都是西方的理性的色党原理;中国古代对色彩的认识并非如此。中国古代往往把色彩单一化,即以色相作为基本的色系列。例如把灰色也列人色相之中(西方的灰色意味着色的纯度等于…  相似文献   

16.
日前.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平添几分热闹。建筑学术界的泰斗钟训正院士.戴复东院士.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主席潘祖尧先生.以及以设计大师崔恺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设计先锋、全国知名建筑院校和建筑学术杂志的代表在此欢聚一堂.出席“2005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共同讨论中国建筑的现状及未来。本次论坛以“审视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十年”为主题.揭示近10年中国建筑创作的成就与问题.关注建筑师主导下的城市设计.探讨跨学科的建筑创作与实践,呼唤具有地域文化的精品建筑.并期望形成有效的建筑评论机制,以促进和繁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条件下的中国建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与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设计体制和建筑教育这两个与建筑新技术应用是息息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指出设计与技术的更紧密结合是在新纪元中提升中国建筑文化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体会张一、熏陶与影响北京的传统建筑艺术,从以“大式”为蓝本的宫殿寺庙大尺度建筑到以“小式”为主的民居、四合院等,离不开以汉族文化为依据的“明”、“清”式的艺术和构造,基本上是四梁八柱的木框架结构。为了防寒、保温,屋面厚重,厚墙填充,向...  相似文献   

19.
饶红 《新建筑》1995,(4):37-39
中庸之道在中国由来已久,两千多年来已成为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我国的现代建筑运动虽各个时期表现不同,但似乎都笼罩在“中庸之道”的氛围之中。我们应开放思想,忘掉中庸,走出平庸,使我国现代建筑的百花园呈现百花齐放的灿烂景象。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中国,中国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辉煌的贡献。中国建筑健康建筑和历史经验就很值得研究。四合院是自古以来遍及全中国的传统建筑。由于各地的气候不同,四合院也有不同的形式,如图1-图5所示^「1」。这些四合院的共同特点是容易保持好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