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国维博学多才,其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翻译并非王国维的主要涉猎范围,但王氏的翻译却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王国维将所译哲学与美学思想用于阐释传统文学作品,开创了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先河,促进了文学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中,傅雷先生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翻译理念。包括:“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视文学翻译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翻译态度要“特别郑重”;译者“趣味”要“广”,“涵义”要“杂”而“精”;文学翻译“文字问题基本上也是艺术眼光问题”等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翻译史上伟大的理论家和实践家,而儿童文学翻译又是他翻译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其儿童文学译作中,有童话、童话剧、科幻小说和儿童小说等。本文将从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去探析鲁迅先生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文本类型、目的以及针对特殊的译文接受者所采取的特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谢天振的《译介学》可被视为中国学者对翻译文学研究的先锋之作,它奠定了翻译文学以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被接纳为民族文学的地位,但对翻译文本应当具备怎样的品质才够资格被纳入翻译文学的范畴,翻译文学被接受为民族文学后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探讨甚少。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对翻译文学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翻译文学的界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翻译,作为一种文学表达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由译者的文学观、世界观所支配。梁实秋的翻译活动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翻译思想体现了中庸之道的基本内容。将从梁实秋的翻译选材,反对转译,坚持翻译应与文本研究相结合,及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汉语纯洁性的同时丰富中国文化这几个方面对他的中庸翻译观做较为深入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6.
重点从林纾的翻译意念、翻译理论、翻译功绩、翻译评价等方面探讨林纾的翻译,认为林纾的翻译是依据翻译目的、译者修养和译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尽管译作中对原作作了大量删改,但符合当时浸染于古典文学中的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促进了外国文学顺利地融入中国文学的传统形式,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经验,依然不失为优秀译作。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巨人,他取得了炫目的文学和翻译成就,他在中国文坛上以思想的独异性和革新性见称,他的翻译思想具有同样的特质。从翻译手法、翻译意图、翻译态度,翻译词句等方面来诠释鲁迅翻译的革命性创新。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翻译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翻译通常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领域。但儿童文学翻译却促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文章介绍了儿童文学翻译的概况,特别是在中国的情况。文章指出应该重视儿童文学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围绕归化和异化两类翻译方法,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翻译方法研究的成果。归化与异化现在仍是讨论研究的课题。文学翻译应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正统一,好的译文应做到归化与异化的辩正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别探寻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定义,认为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既不是许多比较文学家以为的"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之下的一个分支",也不是巴斯奈特宣称的"比较文学是翻译研究之下的一个分支"。事实上两者之间具有"交而不同"的关系,它们的不同在于两者有各自关注的对象:文学和翻译;它们的相交点在于二者共同关注文学翻译并且都开始"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在清末民初提出他的“直译”主张后,又于“五四”前后提倡改革中国白话文,并在翻译上提出“宁信而不顺”的看法,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观点,也引起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场讨论。拟分析鲁迅先生的“欧化”翻译观的形成过程和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翻译史上所起的利、弊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中,美学对译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然而,对于翻译美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翻译领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越来越重视与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这使得各种国际经贸文本的翻译愈加显示出其重要性。因而,对经贸文体的翻译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从一个相对崭新的视角——美学视角出发,来探讨美学与经贸文本翻译的关系,并根据刘宓庆教授提出的翻译基础层次的审美原则,尝试提出翻译美学视角下适合于经贸文本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意图性是话语层翻译的七项建构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意图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从而强调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文学鉴赏力。  相似文献   

14.
艺术和科学具有不同的准则和方法,不同文体对象的翻译应有不同的矛盾侧重,文学翻译重在艺术性,科技翻译重在科学性,本文对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的特点进行了理论的探讨和实例的分析,论证了任何翻译都应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翻译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迅的翻译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宁信而不顺"和"直译"继承了古代文质说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说,他的"洋气"翻译思想对后来的翻译思想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鲁迅的翻译思想可以说是为翻译目的服务的,本文将从他的翻译目的入手开始他与翻译的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6.
意图性是话语层翻译的七项建构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意图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从而强调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文学鉴赏力。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留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在外国文学翻译中,"自我"使自己成为"唯一",并且不断"物化""他者"的精神倾向,我们称为"反翻译"。由于各种语言文化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外国文学翻译中,反翻译对实现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通过对外国文学翻译中的反翻译进行探析,希望对促进外国文学翻译的发展做出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身为作家和翻译家的余光中从自身创作和翻译实践出发对文学翻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提倡文学翻译时采用变通手段,呼吁“以诗译诗”,再现原诗的音韵美和意象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翻译美学的相关理论不吻而合。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余光中所译诗歌,探讨其如何以变通手段以诗译诗,再现原诗的音形意之美,能够为普通译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一直是读者接触外国文学的主要媒介.读者反应理论在翻译文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深化了翻译文学中读者和译者的互动,也推动了翻译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不论文学翻译的艺术创造性多么强烈,文学翻译绝不是纯粹主观任意的,它具有类似科技翻译的科学性。从实例分析入手,通过揭示文学翻译中的科学性因素和要求,证明艺术论的片面性和翻译科学论的普遍适用性。文学翻译必须是艺术论与科学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