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菊仙 《江苏陶瓷》2012,45(2):32-32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李渔就称赞:"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他还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紫砂壶是最佳的泡茶器具,这种茶具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曾称赞紫砂壶艺"别出心裁,意在神韵"。在林林总  相似文献   

2.
宗志军 《佛山陶瓷》2014,(3):50-50,52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李渔就称赞:"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他还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  相似文献   

3.
论素器艺术     
吴奇敏 《江苏陶瓷》2004,37(1):38-39
宜兴紫砂举世闻名,被誉为“东方明珠”、“陶中瑰宝”。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明代李渔说过“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又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他称颂宜兴紫砂壶是最理想的茶器。  相似文献   

4.
李元军 《江苏陶瓷》2012,45(2):59-59
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李渔《闲情偶记》曰:"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文震亨《长物志》云:"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可见明清一些文人士大夫对宜兴紫砂壶泡茶优点的认识是一致的:这就是用宜兴紫砂壶泡茶能尽得茶之色、香、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生  相似文献   

5.
邵毓芳 《江苏陶瓷》2011,(5):33-33,35
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为何世人独钟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宜兴紫砂壶之所以  相似文献   

6.
紫砂泥最适于用来塑造茶壶。明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称颂宜兴紫砂壶是天下最为理想的茶具。  相似文献   

7.
范黎明 《佛山陶瓷》2012,(12):51-51
紫砂泥最适于用来塑造茶壶。明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称颂宜兴紫砂壶是天下最为理想的茶具。  相似文献   

8.
宜兴紫砂茗壶,因其造型千姿百态,色彩淳朴古雅,表现形式独具匠心,手工工艺精美绝伦,独特的泡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海内外,成为独树一帜的"国之魂宝"。所以要鉴赏一把好壶应从实用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三方面考量。一、紫砂壶的实用性。是指泡茶、注茶的茶器,应从实用功能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9.
顾建芬 《佛山陶瓷》2011,21(12):44-45
《李渔杂说》中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品茶是一种艺术享受,更需要泡茶技术的支持,本文通过对泡茶的方法进行讲解,使读者需要享受时会泡茶、泡好茶。  相似文献   

10.
朱建平 《江苏陶瓷》2012,45(3):73-73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曲家李渔说过:"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的确如此,宜兴出产的紫砂壶既是泡茶的器皿,又是蕴涵艺术和文化的艺术品。紫砂壶是一门"尚和"的艺术,它对书法、篆刻、绘画诸种艺术的吸纳,可以看成是一段微缩的艺术史紫砂壶的造型与肌理多取法于自然比  相似文献   

11.
曾有诗人李渔在<闲情偶记>如此写道:"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诗中所言"阳羡"指的就是阳羡紫砂壶.紫砂宜茶,被认为是最精良的茶具,那么它在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史上来说又有着什么优势体现呢?  相似文献   

12.
讲究饮茶,必讲究茶壶,而理想的用于泡茶的壶首推宜兴紫砂壶.它不仅影响中华文明的进程,对世界陶瓷制作也直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陶都宜兴,尤以紫砂陶闻名世界.  相似文献   

13.
"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这是明代李渔《闲情偶寄》中对宜兴紫砂壶的赞美之词。宜兴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主要分为几何形体(俗称光货)、塑器(俗称花货)和筋纹器三大类,常见  相似文献   

14.
正宜兴紫砂有着"世界名陶"的美誉,紫砂壶更是冠绝于世。明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记载:"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明末画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亦说道:"茶壶以砂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烫气。"自古以来,世人给予了紫砂壶高度的评价,肯定了其泡茶的实用价值,亦对其内在文化价值予以了赞赏。紫砂文化可以说是与茶文化一脉相承而来,因此,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紫砂艺  相似文献   

15.
周琴娣 《江苏陶瓷》2006,39(4):39-40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素以制作技术精湛、造型质朴大方、品种繁多、形制完美、色泽古雅,有实用、欣赏、收藏价值而闻名中外,被称为“东方明珠”、“国之瑰宝”。宜兴紫砂始于北宋,兴于明清,最被人推崇的是紫砂壶。明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又说  相似文献   

16.
讲究饮茶,必讲究茶壶,而理想的用于泡茶的壶首推宜兴紫砂壶。它不仅影响中华文明的进程,对世界陶瓷制作也直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陶都宜兴,尤以紫砂陶闻名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国庆佳节期间,由宜兴陶瓷博物馆主办、宜兴市氿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宜兴市常观堂创意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宜兴窑韵·常观自在——中日陶艺文创展"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亮相。展览集中展出了带有宜兴、常滑两地各自不同风格的文创陶艺作品60多件(套),其中有众人熟识的宜兴紫砂仿鼓壶、德钟壶、秦权壶等款式,还有产自日本常滑的后手茶铫、茶注、茶盏等。紫砂壶与常滑烧的艺术碰撞,传统艺术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吸引了到陶博馆参观的9000多名游客的目光。这些精  相似文献   

18.
宜兴紫砂茗壶,因其造型千姿百态、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独具匠心,手工工艺精美绝伦,以及独特的泡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独树一帜的"国之瑰宝"。论宜兴紫砂壶造型的艺术性,其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比拟的,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9.
翟喈 《江苏陶瓷》2012,45(6):34
人文宜兴,素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之美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千年传承的紫砂艺术文化、习文重教的良好风气塑造出了人文宜兴大雅之性。江南水乡,山水之中又有了"竹的海洋"之誉,宜兴南部山区林木荫翳,更以"岁寒三友"中的"竹君子"为最。竹子坚韧不拔的高贵品格,清奇俊秀、疏朗颀长的形态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良工巧匠以此为题材,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清代乾隆年间吴骞《阳羡名陶录》中《阳羡茗壶赋》曰:"竹节之清,清贞莫比。"将传统紫砂文化艺术创作中对"竹节壶"在创作中的应用作出了极高的评价,竹文化为创作"大圆竹壶"(见图1)提供了创作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20.
正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壶一盖碗,能泡天下茶。"它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太对。买过壶的人,尤其是紫砂壶的人都知道,虽然茶壶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泡茶利器",但在买壶时,卖家总会再三提醒:一把壶最好只冲泡一种茶,怕串味,也怕养得不太好。而在买盖碗时则没有这样的顾虑,它口敞肚圆出汤快,不但能冲泡上百种茶,就连从未接触过茶的新茶客也易于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