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垂直管内不互溶液滴群直接接触汽化传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气升式外循环实验设备中研究了冷剂正戊烷与热流体水在垂直管内直接接触汽化传热过程。根据单液滴不互溶冷剂汽化关联式,推导出多液滴汽化过程中局部和平均体积传热系数表达式,表达式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讨论了冷剂表观流速、冷剂与热流体间的传热温差对体积传热量qv和体积传热系数av的影响;以及冷剂表观流速对冷却温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酒精液滴在蔗糖溶液中汽化冷却传热及其结晶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一汽升式循环管中于减压条件下研究了冷剂酒精在高粘度高浓度的蔗糖水溶液中直接接触汽化传热过程,讨论了冷剂流量,冷剂进口温度和蔗糖溶液的粘度和浓度等操作条件对体积传热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剂流量Vd=0.9 ̄1.9ml/min,冷剂进口温度为45 ̄60℃时,传热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酒精汽化冷却法制取蔗糖晶核的过程,利用显微照相技术分析了晶核的外观特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液滴在不互溶的液相介质中上升汽化时的传热和传质,导出了数模,进行了数值求解,获知在泡滴与液相接触的汽液边界处温度下降和浓度升高,存在着溶液的过冷(或过饱和)边界层。实验结果与数模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測液滴汽化的整体特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频闪摄影的实验方法研究直接接触汽化传热过程中戊烷液滴群的行为及与传热系数的关系,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戊烷与水直接接触汽化传热的机理。分析了戊烷进口流量、水温、测试高度对戊烷与水液液界面面积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泡滴上升速度、测试高度、戊烷汽化率对戊烷泡滴传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测试高度和水温的增加,液液传热面积逐渐减小,而戊烷的流量增加使得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加;连续相水的剧烈湍动和液液界面的频繁更新使得传热系数增加;流体的混合强度越大,越有利于减小传热热阻,促进水主体与界面水的传热。  相似文献   

5.
《化学工程》2017,(12):30-34
为了研究戊烷与水直接接触汽化传热过程中其液液界面的真实传热温差,文中搭建了汽化传热的闭路循环实验装置,设计了一种戊烷-水直接接触界面面积不变的圆形接触面,运用双平行电导探针测定液液界面的波动情况,采用红外热像技术确定液液界面处水的表面温度,进而确定直接接触汽化传热的真实传热温差,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流速和温度对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戊烷汽化传热的真实传热温差Δt远远小于传统计算方法得到的温差Δt_m,这种温差的差别导致了计算得到的真实传热系数远远大于根据传热方法计算得到的传热系数。同时,热通量随着水流速和传热温差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该实验方法为直接接触汽化传热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方法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非均相载热体直接加热物料的低持液量蒸馏釜即湿式干釜的传热蒸发机理。对底部进料情况下单泡滴在连续相(热载体)中的直接接触传热蒸发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泡滴的初始直径对连续相液深、泡滴完全汽化时间、瞬时传热温差以及瞬时传热系数的影响。提出了极限深度的概念,并推导出连续相极限深度的计算公式,对泡滴所处液深超过极限深度时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载气蒸发传热及其流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载气蒸发是在沸腾的液体中引入一种惰性气体,成为液体的汽化中心,使液体的汽化在气—液界面上进行。载气的引入,强化了传热,降低了壁面液体的过热度。本文对空气一水物系,在φ32×3长为1300mm的垂直管中,进行了载气蒸发过程的传热研究和流型观测,并对载气蒸发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垂直管内连续相水和分散相戊烷泡滴之间的流动和传热性能 .在全面考虑了汽体的膨胀、水蒸气的蒸发、界面张力的作用、汽液两相的相互作用和滑移、泡滴的破碎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了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的一维流体力学模型和传热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超声波辅助冷却冻结过程中的热质传递机理,在声场理论和热质守恒的基础上,结合液滴冷却冻结过程,建立了超声波作用下液滴冷却冻结数学模型,分析了冷却冻结过程中超声波对液滴温度、液固界面、液滴直径的影响,揭示了冷却冻结过程中超声波空化效应导致传质引起的传热量与超声波热效应产热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空化效应强化了液滴表面的传质,有利于液滴的冷却冻结;对于不同频率和强度的超声波,存在合理的超声波加载时间;将超声波作用下液滴冻结过程中液固界面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性好,最大误差10.6%,最小误差0.3%。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错流降膜液体干燥剂除湿及再生传热传质过程 ,建立了基于实际除湿系统的描述再生和除湿过程的数学模型 ,考虑到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 ,以氯化钙溶液为除湿剂时 ,对气侧和液侧的传热传质系数进行了理论和数值求解 .计算结果表明 ,传热传质系数与气流流动状态、除湿剂的热物理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电子器件的发展依赖于冷却技术的进步,而液体冷却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散热技术。文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液冷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将纳米流体应用于液冷技术的新概念,并对液体冷却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螺旋板热吸虹式重油冷却器是一种与热管的工作原理相同,可控制壁面温度的新型换热器。它克服了普通间壁式冷油器因壁面温度低而形成粘油绝热层,冷却效果差的缺点,又比热管式换热器的结构更适合于容积流量较小的液液热交换场合。  相似文献   

13.
塔釜液闪蒸再沸式热泵精馏节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丙烯-丙烷、苯-甲苯物系,对塔釜液闪蒸再沸式热泵精馏的系统特性进行分析,采用稳态模拟技术对两种物系常规精馏流程和热泵流程进行研究,确定最优理论板数和最佳进料板位置,在最优条件下研究不同进料物系对热泵精馏节能效果的影响。将热泵精馏流程的计算结果与常规精馏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规精馏相比,热泵精馏节能优势明显,沸点相近的丙烯-丙烷物系更适用于塔釜液闪蒸再沸式热泵精馏,节能率在80%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4.
针对液滴-蒸汽直接接触换热过程提出了计算换热速率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使用水滴-水蒸气的体系和实心圆锥形喷头,在4个不同的喷头压力下进行。将实验测得的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良好,研究了换热过程的总换热系数随喷头的压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a vertical annulus with inner side heated with and without air introduction i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boiling heat transfer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ir. When ai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liquid with a temperature below boiling point, the enhancement of heat transfer is also detected. It is concluded from the study that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d by introduction of inert gas is due to the liquid vaporization at the gas-llquid interface near the wall, which removes a large amount of latent heat and lowers the interfacial temperature considerably. Thus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acts as a “heat sink” and the heat transfer is augmented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带复杂流向外换热器的搅拌容器中液体不稳定传热计算方法,对几种常见的这类情况进行了算式推导,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a vertical annulus with inner side heated with and without air introduction i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boiling heat transfer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ir. When ai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liquid with a temperature below boiling point, the enhancement of heat transfer is also detected. It is concluded from the study that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d by introduction of inert gas is due to the liquid vaporization at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near the wall, which removes a large amount of latent heat and lowers the interfacial temperature considerably. Thus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acts as a "heat sink" and the heat transfer is augmented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8.
针对粘稠液体传热系数很低这一现象,开发了MC新型强化传热扰动元件。该元件以圆环作为基本扰动部件,在一个横截面上将若干个小圆环以不同方式组合成一个单元,形成圆弧网格型或球网格型.圆环与管子内壁紧密接触,单元节距可以改变构成不同线密度。以1%CMC水溶液作为粘性介质对节距为24、40、60、80、160及400~40 mm变密度六种元件进行实验研究。在Ae<100,Pr数为5~1300m范围内,管内传热膜系数较光管增加4~6倍,摩擦因子为光管的10~20倍。因此可以认为MC型元件是一种低阻高效的传热强化元件。并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对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颜廷武  叶红 《辽宁化工》2005,34(6):258-259
介绍了无机传热技术在空气预热器上的应用及其技术的优越性。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以解决工艺操作及设备结构较独特的液蜡加热炉热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4氨基苯酚与对苯二甲醛加成缩合反应合成一种新型西佛碱单体(DP-1),然后通过DP-1与环氧氯丙烷在碱性条件下合成环氧化合物(EP-1)。对EP-1结构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分析了其性能。通过EP-1对耐高温环氧树脂(AG-80)进行增韧改性,以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固化剂,研究AG-80/DDS/EP-1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液晶型环氧化合物EP-1,当EP-1含量为5 %时,冲击强度为23.27 kJ/m2;弯曲强度为126.39 MPa;弯曲模量为4.14 GPa;热变形温度为232.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