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涛  邓云艳  杜颖  孙中华  秦培文  朱赫  纪明山 《农药》2021,60(3):230-234
[目的]明确辽宁省萤蔺种群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和机理。[方法]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测定抗性指数和马拉硫磷增效作用,PCR技术和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各种群萤蔺植株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机理。[结果]采自水田的9个萤蔺种群对苄嘧磺隆表现出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WT-2、WT-6和WT-22种群的抗药性源于ALS基因突变,ALS1上的Pro-197-Ser。而代谢增强是WT-5和WT-12种群非靶标抗性的关键原因。[结论]萤蔺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已普遍存在;ALS靶标基因突变和代谢作用增强是萤蔺对苄嘧磺隆抗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单中刚  刘君丽  司乃国 《农药》2005,44(10):477-479
杀菌剂抗性风险是指病原菌抗药性发展使杀菌剂防效丧失或药效降低的可能性.一个农药新品种投入市场时,抗性风险评估、抗性检测技术和抗性治理策略也往往同时推出.通过药剂驯化、诱导、化学诱变、紫外线诱变等方法获得抗性菌株,并对抗性菌株的致病力和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对新杀菌剂可能产生抗性的风险做出评估.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风险的高低,是影响杀菌剂新品种在市场中使用时间长短和销量的关键因素,杀菌剂抗性风险评估是新品种市场预测和应用开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曹明章 《世界农药》2009,31(4):23-25
害虫种群遗传变化导致的抗性可能会致使以前有用的农药不再有理想的防治效果。杀虫剂抗性水平和抗性发展速率与杀虫剂的化学特性、害虫的遗传和生物学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杀虫剂的用量和使用频率;杀虫剂作用机理;单基因抗性还是多基因抗性;昆虫种群的内在遗传变异水平、生活史和生态学。例如,害虫世代周期短和能产生大量后代有利于抗药性的迅速发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禤砾 《世界农药》2001,23(6):29-31
农药抗性危险分析对欧洲农药登记进程已越来越显现其深远意义。地处法国里昂的安万特(Aventis)作物科学公司的菲尔·罗素(Phil Russell)教授,对此曾作过精辟论述。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对有害生物(昆虫、杂草、真菌)形成抗药性将会对施药人员、生产公司和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施药人员会因抗药性的增长而使有害生物防治陷于失败,给作物销售和最终收入蒙受损失。生产公司则意味着销售锐减,给开发新产品投入带来相当困难。环境危害,常常可能为控制抗性有害生物而不顾一切过度使用某一产品或最终甚至依赖老的、不能顺应环境的农药产品。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还没有根据抗性治理对策批准农药产品销售和使用的要求。为维护产品功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害虫抗药性的定义是: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并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从药剂的剂量角度来说,害虫抗药性即指某一品系害虫能忍受杀虫剂一定剂量的能力,这个剂量对同种正常害虫种群中大多数个体是足以致死的。抗性是害虫遗传性状改变的结果。交叉抗性指某类害虫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产生抗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叶萱 《世界农药》2015,(1):23-25
在1914年,A.L.Melander首次报道了害虫的抗药性——介壳虫对一个无机杀虫剂产生抗性。自第一次发现农业重要害虫对农药发展了抗性到现在已经100年了。在抗性发生后,由于DDT抗性的广泛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前,大部分的种植者就熟知害虫的抗药性。这以后,种植者就预期到由于抗性问题一个杀虫剂最终会失去效力。而对于每一类杀虫剂,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甲脒类、拟除虫菊酯类、多杀菌素类和新烟碱类,在上市后2~20年内就出现抗性。  相似文献   

7.
《农化新世纪》2009,(6):39-40
抗药性监测结果 2008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新疆、海南、广西、福建、浙江、云南等省65个抗药性监测点对棉铃虫、棉蚜、褐飞虱、二化螟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测定农药品种12个。现就可以评估的害虫和涉及的农药品种抗性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害虫对噻虫嗪抗药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噻虫嗪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同翅目(蚜虫、粉虱、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部分鞘翅目(马铃薯甲虫)和鳞翅目害虫及其对其他种类药剂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群具有优异的防效。化学药剂的大量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本文简要综述了害虫对噻虫嗪的抗性发展概况、交互抗性、抗性机理及抗性治理策略。马铃薯甲虫和烟粉虱种群对吡虫啉和噻虫嗪都表现出交互抗性,然而,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和噻虫嗪却没有交互抗性。害虫的抗性治理应包括抗性监测、抗性机理研究、合理使用杀虫剂及实行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9.
李晓涛  黄青春  唐振华 《世界农药》2006,28(3):17-20,44
二化螟作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国内很多地区都有危害,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二化螟对许多杀虫剂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抗性。二化螟的初级水平抗性与解毒代谢酶活性增强,靶标敏感性降低以及穿透率下降等因素有关,二化螟的高抗性是由引起初级水平抗性的多种因子在基因水平上的进一步变化所导致。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引起二化螟抗性的因子共同作用时,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将以几何级数增长。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抗性因子之间的关系,总结了二化螟的抗性机理,对延缓杀虫剂抗性的发展,二化螟的合理防治和新型杀虫剂的研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害虫抗药性治理策略-多位点杀虫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降低了农药使用效率,增大了农药用量,污染了环境。害虫抗药性可分为单一抗性、多重抗性、交互抗性。害虫抗药性由遗传因素、生态因素和操作因素决定,3种因素作用不当都能引起害虫抗性的发生。农药有效成分作用于害虫的特定位点,害虫对农药抗药性就是克服农药位点作用,使之失效、钝化,保持农药作用位点敏感性是减缓害虫抗药性的有效方法。每一种农药对害虫都有一个主要作用位点,每一种害虫郜存在多个农药作用位点。多位点杀虫毒素的研究是克服害虫抗药性的有效途径。将B.t.的杀虫毒素进行酶切改造,形成带末端氨基的原毒素,将阿维菌素的羟基进行激活、衍生化,形成带羧基的杀虫毒素衍生物,最后利用氨基-羧基偶联剂(EDC)进行藕合,实现两种生物毒素的结构改造和生化结合。BtA解决了生物农药杀虫谱窄和杀虫速率慢的弱点。  相似文献   

11.
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发展对农药品种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吉 《农药》1993,(2):5-7
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和普及,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性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对药效高、选择性强的药剂产生抗性更快,已成为有害生物防治中一大难题。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危及到某些重要经济作物,如棉花,在抗药性严重地区能否种植下去的问题。而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发展对农药新品种研究、开发、引进乃至对农药工业发展的影响,虽不及对农业生产影响那样直观,但  相似文献   

12.
黄圣琳  何势  魏欣  薛罡  高品 《化工进展》2015,34(6):1779-1785
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其突出的抗菌性能和较低的副作用而被广泛用于细菌感染疾病的治疗和控制, 污水处理系统作为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一个重要污染点源, 已引起广泛关注。尽管如此, 目前关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降解行为及影响因子, 及其对降解微生物抗药性的选择性效应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基础上, 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行为及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 探讨了其抗性基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特征, 同时分析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其抗性基因的诱导、演变和传播的影响, 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从污水处理系统达到控制和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害虫对Bt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Bt作物现已在全球广泛种植,并在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已种植达十余年,目前尚无报道田间害虫对Bt作物产生抗性。高剂量/庇护所策略被广泛用于转Bt作物中,以延缓害虫对Bt作物的抗性进化。该策略的前提条件是与抗性遗传方式密切相关。本文在简要介绍害虫抗药性遗传方式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目前关于害虫对Bt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并讨论了抗性遗传方式在高剂量∕庇护所策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昆虫抗性靶标部位及其在杀虫剂创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从昆虫抗药性机理出发,重点评述了三种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杀虫剂靶标部位(GABA受体,电压敏感性钠通道和乙酰胆碱酯酶),介绍了几种具有新颖作用机制的、无交互抗性的新农药品种,最后讨论了新杀虫剂创制的新途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农药信息》2010,(5):39-40
<正>2009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广西、福建、浙江、云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新疆等省(区)52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水稻褐飞虱、灰飞虱、二化螟、麦蚜、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测定农药品种14个。现就可以评估的害虫和涉及的农药品种抗性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明确了蔬菜蚜虫已对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两种药剂产生了严重抗性,高效氯氰菊酯对蔬菜美洲斑潜蝇仍有较好的防效。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剂型剂量为11.25 g/hm^2时,对甘蓝蚜虫的药后3 d校正防效仅为70%左右,明显低于对照吡虫啉15 g/hm^2剂量的88%~98%防效,且持效期低于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2种剂型剂量为20.25 g/hm^2时,对甘蓝蚜虫药后3 d的校正防效仅为60%左右,对黄瓜蚜虫的校正防效仅为37%,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吡虫啉15 g/hm^2剂量的85%~90%防效;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剂量为40.5 g/hm^2时,对美洲斑潜蝇药后3 d的校正防效为90%左右,稍低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18.9 g/hm^2使用量的95%左右的防效,但持效期低于阿维菌素。试验结果表明,目前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已不适宜作为防治蚜虫药剂,但高效氯氰菊酯仍可作为防治美洲斑潜蝇备选药剂。建议农药管理部门把好两种药剂的登记关。  相似文献   

17.
姜延超  程桂林 《农药》1994,33(6):4-4,7
棉铃虫抗性治理中农药混配的研究姜延超,程桂林,刘润玺(青岛市园林科研所266071)在当前抗性棉铃虫综合治理中,化学防治们为主要手段,但由于棉虫对农药的高抗性,增加了防治成本及难度。如何合理使用农药成了关键,而农药的轮换作用、混合使用又是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负交互抗性防治抗性棉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润玺  杜学林 《农药》1991,30(3):1-4
本文研究了利用负交互抗性作用防止棉蚜抗药性的发展。经1981~1990年棉蚜抗药性监测,以及对棉蚜不同种群的培育和负交互抗性测定、大田生产实际应用,均证明氧乐果与溴氰菊酯有负交互抗性关系,其防治抗性棉蚜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产量比对照增加33%,百株蚜量减少2.3倍。  相似文献   

19.
棉蚜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邹先伟  蒋志胜 《农药》2004,43(7):294-297,326
棉蚜(Apkis gossypii Glover)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等多种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主要对棉蚜抗药性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抗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抗性治理对策。对于延缓棉蚜抗药性和治理该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5个省市马唐种群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不同种群对烟嘧磺隆抗药性水平,并通过ALS基因片段扩增研究抗敏种群ALS基因序列差异;同时,通过外源施用P450抑制剂马拉硫磷探究P450活性对抗性的影响。[结果]LN-11为敏感种群,其对烟嘧磺隆的GR50值为17.19 g a.i./hm2,其余34个种群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产生,其抗性倍数在4.57~72.88之间;所有供试种群中均未检测到ALS基因突变;LN-1、LN-21、HLJ-1、HB-1、HN-1在叠加施用马拉硫磷后,对烟嘧磺隆的GR50值有明显下降。[结论]抗性种群对烟嘧磺隆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非由ALS基因突变导致,可能是由细胞色素P450s活性增强参与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