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为了研究碱体系提高采收率机理,采用旋滴界面张力仪测定Na2CO3溶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Na2CO3可以与原油中的石油酸在界面上反应生成表面活性剂,活性剂不断富集在油-水界面上,界面张力逐渐降低,在反应的后期,反应逐渐减弱,扩散作用导致界面张力迅速升高,同时温度较高时也会增强扩散作用导致界面张力升高.通过测定油膜的收缩速率和可视化驱替实验表明:碱与原油反应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会吸附在油-固界面上降低油-固界面张力,增强固体表面的亲油性.温度升高导致的扩散作用会降低活性物质在油-固界面上的吸附量,因此温度较低时,碱具有更强的改变润湿性的能力,有利于降低水相渗透率,提高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胜利油田陈家庄稠油黏度大、开采难的问题,考察了阴离子烯烃类磺酸盐乳化降黏剂SS、阴离子烷烃类磺酸盐乳化降黏剂SD、非离子乳化降黏剂SF以及SS+SF(质量比1∶1)和SD+SF(质量比1∶1)复配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和乳化稠油的能力,并采用SS、SF、SS+SF溶液进行了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0.4%,温度25℃下,SD、SS阴离子乳化降黏剂体系与模拟油的界面张力分别为1.87×10-2mN/m和1.21×10-2mN/m,与稠油模拟油(黏度187 m Pa·s)形成乳状液(质量比3∶7)的黏度分别为42 mPa·s和46 mPa·s;在微观驱油过程中,阴离子乳化降黏剂SD、SS的提高采收率分别为56.75%、61.93%。同样条件下,SS+SF体系具有优于单组分乳化降黏剂的界面活性和提高采收率能力,界面张力降至1×10-4mN/m以下,与稠油模拟油形成的乳状液黏度为30 mPa·s,相对于SF乳化降黏剂提高采收率14.93%。SS+SF乳化降黏剂有望用作普通稠油油田的驱油处理剂。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大部分油藏的持续开采,稠油油藏所占比例增大,开发难度大于常规油藏。针对如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这一重要课题,概述了目前稠油油藏开发采用的热采技术(热水驱、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和蒸汽吞吐)和冷采技术(表面活性剂驱、碱驱、聚合物驱、复合驱和微生物驱),浅析了其作用原理,结合现有矿场试验资料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参47  相似文献   

4.
5.
美国俄亥俄州的钻石动力专业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用于调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隔热注蒸汽油管。该管专门设计的接头与管子几何形状,增加了强度,同时通过两种基本方法用隔热材管使接头处的热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第一,村管在蒸汽聚集的接头处产生一个小空腔,形成一个耐热的冷凝地;第二,村管外径上的聚四氯乙烯密封图形成低导热屏障,限制了冷凝地的对流。这种新式油管由内外管组成,由焊在每个内管端部的机加短管连接。短管的锥面朝着外管,并被焊到端部。形成真空的环形区。环形空间设置隔离螺栓,以保持管子定位。内管的外侧包覆锡箔和微纤…  相似文献   

6.
冯耀忠  史权 《试采技术》2006,27(3):57-58
目前,稠油储量已占原油总储量的40%~60%。针对稠油开采特点,介绍一种稠油油田综合处理新工艺。该工艺的实质就是在注蒸汽过程中将尿素水溶液注入被蒸汽加热的地层从而提高稠油采收率,油田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施工简单,增油降水,成本低廉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内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相关技术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室内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辽河稠油区块和江汉油田油水样中分离的4株本源微生物,对江汉王新斜3稠油样的微生物作用进行了详细测定和分析。比较微生物作用前后的原油组成,发现4种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作用长链烷烃、芳烃,且混合菌较单一菌效果好,并同时生成大量具有生物表面活性的羧酸、酯、酮和醇类物质。粘度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菌能使江汉、南阳等地原油粘度明显降低。模拟试验表明,4种微生物及混合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圆管填砂模型,饱和辽河稠油模拟辽河稠油油层的油层温度和压力下进行LPG吞吐实验,系统评价了LPG吞吐采油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实验中研究了注入量即注入压力、液化气注入速度、液化气与原油作用时间即闷井时间对吞吐效果的影响。其结论认为,LPG吞吐开采稠油效果显著,吞吐效果与油品黏度有关,黏度越大,吞吐效果越差。油品黏度越高,降压吐油阶段压力释放速度越慢,时间越长,出气速度也越慢;LPG吞吐稠油各周期采收率存在峰值,总趋势为上凸线;LPG注入速度对LPT吞吐的采收率影响不大;气体注入压力和注入量对采收率影响较大,注入压力越高,注入量越大,LPG吞吐的周期采收率越大。闷井时间对采收率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要小于注入压力。  相似文献   

10.
Saskatchewan和Alberta有许多活动的稠油油藏 ,因为一些原因包括地层厚度小于 10m的油藏是不适宜应用热力开采的 ,如注蒸汽。采用非热力方法也能达到从这些油藏中开采石油的目的 ,其中化学驱油方法有考虑的必要性。本文论述的就是最近用化学驱油技术试验的结果。同时 ,也考虑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性、在稠油层有限的现场经验以及可能进行的改进。在化学驱油方法中碱驱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更为重要 ,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化学药剂便宜 ,另一方面也能从实验室和油田现场以往的实践中获得许多经验。实验室的研究讨论包括 :注表面活性剂和两次Lloydminster重油注蒸汽吞时试验。注表面活性剂的采收率可高达 33%。也讨论了提高采收率的其它方法 ,如使用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周期增产法 ,获得的采收率可高达 12 % ,虽然采收率较低 ,但在特殊情况下 ,这样的采收率能接近它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1.
DNA检测技术及其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专题论文。第一节简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特点、原理及在微生物采油中的作用。第二节介绍了菌种16S rRNA基因碱基序列分析的操作程序,包括基因扩增及精翻、16S rRNA基因克隆、荧光标识基因序列PCR扩增、基因碱基序列及微生物属种确定,给出了2个MEOR菌的基因碱基序列及属种。第三节介绍了多酶切和混合酶切两种PCR.RFLP基因检测技术(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后一种方法使操作减少l/4。第四节介绍了直接DNA扩增基因检测技术,包括平板菌落法(检测时间2d)和最大可能数法(当天得检测结果),DNA模板制备及其反应体系,电泳法检测及菌种检出。第五节介绍了DNA基因检测技术在吉林油田多项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中的应用,包括常在菌对微生物采油影响分析.微生物单井吞吐、微生物清防蜡、微生物调驱效果分析,多功能案采油菌构建的实验探索。图2参9。  相似文献   

12.
邓京宁 《石油商技》2002,20(4):28-31
论述卸油系统正常工作的条件及减阻措施,并对卸车工艺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为投资选择合适的卸油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dynamic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Gudao heavy oil and petroleum sulfonate/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complex system was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with the addition of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into the solution of petroleum sulfonate, not only is the viscosity of the complex system increased, but also the dynamic interfacial tension is further lowered. Thus a complex system with high viscosity and low interfacial tension can be constituted by 0.3 wt% petroleum sulfonate and 0.18 wt%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with a viscosity-averaged molecular weight of 1 × 107. In addition, the dynamic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complex system and crude oil can also be lowered by increasing the salt content in solution.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效果差、化学降黏驱不能有效提高驱替过程中的波及效率的问题,以N,N-二甲基 胺、3-氯-2-羟基-丙磺酸钠、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为原料,研制了具有降黏和起泡功能的复合驱油体系。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对稠油乳化降黏效果的影响,以及聚合物、油藏压力和稠油对驱油体系起泡能力与 稳定性的影响;对比了聚合物/降黏复合驱、聚合物/降黏/泡沫复合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质量 分数为 0.3%、温度 30~80 ℃、油水体积比为 7∶3 的条件下,复合驱油体系可使稠油黏度从 1607 mPa·s 降至 35.0~60.3 mPa·s,降黏率达到96%以上;加入聚合物能提高复合驱油体系在更低浓度下的降黏能力。复合驱油 体系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随着油藏压力增加、稠油含量提高,泡沫稳定性明显增强。在70 ℃下,压力由1 MPa 升至13 MPa时,泡沫的半衰期由8 min提高至120 min。稠油稳定泡沫的作用明显。聚合物主要通过提高黏度、 降低泡沫液膜的排液速度、增强膜的强度来提高稳定性。在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中,聚合物/降黏复合驱体系可在 水驱基础上提高稠油采收率10.05百分点。在注入聚合物/降黏复合驱油体系后再注入氮气,复合驱效果得到大 幅提高。注入气体后生成的泡沫有效提高了驱替过程中的波及效率,聚合物/降黏/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率达到 22.0 百分点。降黏/泡沫复合驱技术能实现降黏与剖面调整一体化,对水驱稠油提高采收率具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  相似文献   

15.
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勇  易绍金 《油田化学》2006,23(3):289-292
综述了用微生物方法开采稠油的技术现状与进展,论题如下。①概述。②基本方法:异源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本源微生物采油压大港孔店油田的实例。③主要机理,包括产表面活性剂,降解稠油中重质组分及其他。④技术研究,包括机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效益研究,列举了国内外6个实例。⑤现场应用,包括国外1个、国内6个实例。⑥该技术的优势及问题。参22。  相似文献   

16.
适用于高渗稠油的缔合型聚合物驱室内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海海上稠油水驱采收率较低的问题,研究了疏水缔合型聚合物AP-P4溶液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原油黏度的增加,水驱和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均降低;采收率增幅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原油黏度在100~300mPa-s时,AP-P4聚合物采收率增幅大于7%.随着AP-P4溶液浓度增加,剪切后溶液的阻力系数Fr和残余阻力系数Frr逐渐增加,Frr可达2.3~14.5,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建立高渗流阻力的能力较好.可以降低AP-P4溶液在稠油油藏聚合物驱中所需的溶液黏度,有助于降低聚合物溶液的浓度.在渤海典型稠油油藏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为缔合型聚合物提高高渗稠油油藏的采收率提供了理论和应用依据.图3参5  相似文献   

17.
风城超稠油油藏属陆相辫状河流相沉积,夹层广泛发育,特别是超稠油Ⅲ类油藏,非均质性强,导致SAGD开发过程中存在水平段动用程度低、蒸汽腔扩展不均等问题,严重影响SAGD开发效果。针对该问题,在风城超稠油油藏辫状河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将夹层发育状况归纳分类为4种典型模式,分析了4种模式下SAGD蒸汽腔的发育形态,并对应提出了直井辅助SAGD、多分支SAGD及储层改造等开发技术,形成了一套针对超稠油Ⅲ类油藏SAGD高效开发技术体系,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成果对强非均质性储层超稠油油藏SAGD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复合驱油体系与胜利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离子强度和碱浓度条件下胜利原油-碱水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特性,考察了复合驱体系各组分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发现胜利原油与碱水间的界面张力在适宜的离子强度和碱浓度条件下达到最低,碱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降低界面张力方面在明显的协同效应,而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