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酸链球菌冻干保护剂的筛选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9因素2水平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可溶性淀粉、蔗糖、甘油、大豆粉、海藻糖、甘露醇、明胶、甘氨酸和谷氨酸钠9种材料对乳酸链球菌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的有效冻干保护剂是大豆粉、蔗糖、甘油和甘露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冻干保护剂的配方组合和用量,即大豆粉10%、蔗糖10%、甘油3%和甘露醇0.8%(均为质量分数),经过多次实验证明最优保护剂配方组合能使乳酸链球菌的冻干存活率达到77.85%.  相似文献   

2.
采用混料设计优化保健型餐桌代糖的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感官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混料设计法优化以三氯蔗糖为主甜味剂,葡萄糖、木糖醇、麦芽糊精为主要填充料的保健型复合餐桌代糖的配方.最佳配方为:葡萄糖的添加水平为21.3%、木糖醇为23.3%、麦芽糊精为55.4%.感观评价得分为4.66.  相似文献   

3.
酱油的总酸,通常是指酱油中所含有的乳酸、醋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等各种有机酸。适当的有机酸存在,对于酱油的风味有着一定的作用。酱油中有机酸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细菌,特别是乳酸菌能把糖分解且生成乳酸。经分离酱油生产中常见的乳酸菌有:嗜盐片球菌、酱油四联球菌、酱油片球菌、植物乳杆菌等。这些乳酸菌不但能利用单糖,即葡萄糖、果糖等六碳糖,也能将双糖即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先变为单糖,  相似文献   

4.
比较不同方法对酱油中三氯蔗糖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样品用水稀释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三氯蔗糖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进行检测时,采用空白基质提取液配制标准曲线溶液,回收率明显改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时,首次发现了其铵加和物离子的稳定存在,正离子模式检测比负离子模式响应提高近4倍,两能力验证样品的Z值分别是-1.0、-0.9,评价为满意。2种方法准确、可靠,均可用于酱油中三氯蔗糖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在基层实验室普遍适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更加快速、灵敏、准确,但其检测成本、对人员技术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5.
AccQ.Tag法测定酱油中游离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AccQ.Tag法对酱油中氨基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售酱油中氨基酸的组成与酿造酱油中氨基酸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人为添加了鲜味剂,或者是使用植物蛋白水解液所致.经研究表明通过对酱油中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可以作为酿造酱油品质评价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探讨黄酒、酱油、增稠剂、淀粉糖及蔗糖的用量和比例,对调味液黏度和烤海苔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烤海苔调味液的最佳配比为:酱油100g、黄酒40g、增稠剂4%、淀粉糖100g/蔗糖40g。影响夹心海苔黏结程度的主次顺序:淀粉糖/蔗糖(D)增稠剂(C)黄酒(B)酱油(A);影响夹心海苔口感的主次顺序:酱油(A)=淀粉糖/蔗糖(D)黄酒(B)=增稠剂(C)。黏度显著分析表明:酱油F_(A1)黄酒F_(B1)增稠剂F_(C1)淀粉糖/蔗糖F_(D1)9.00,说明4种调料的黏合效果都不显著;口感显著分析表明:黄酒F_(B2)=增稠剂F_(C2)9.00,说明黄酒和增稠剂对口感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酱油F_(A2)=淀粉糖/蔗糖F_(D2)19.00,说明酱油和糖对口感的调节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蔗糖脂肪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弃油脂生产的脂肪酸甲酯和蔗糖为原料,无溶剂法合成蔗糖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脂肪酸甲酯与蔗糖摩尔比2.5∶1,催化剂无水碳酸钾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3%,乳化剂脂肪酸钾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135 ℃,反应时间4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蔗糖酯产率为78.9%.所合成的蔗糖酯的HLB值为11,红外表征确证了蔗糖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以元蘑为实验原料,采用酶提取法提取多糖,以元蘑多糖提取液为原料加入适当蔗糖,柠檬酸配制成一种元蘑多糖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 hnken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3%,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3h,多糖提取率为3.29%.通过感官评价得出,元蘑多糖饮料最佳配方为:元蘑多糖提取液添加量为70%,蔗糖添加量为8...  相似文献   

9.
三种蛋白质原料对酱油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豆粕、棉籽饼、菜籽饼为酱油发酵的主要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选用麸皮,采用天然晒露法和低盐固态发酵法进行酱油的实验室酿造实验,在发酵前拌曲盐水浓度设定0、6.0%、13.5%、24.6%4个盐度梯度.发酵结束后,经过浸淋得到24个酱油样品.通过对酱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测定得出,低盐固态保温发酵法酿制的酱油品质优于天然晒露法酿制的酱油;对于相同的原料、相同的发酵工艺,均以盐浓度为13.5%(即13°Bé)时酱油品质最好;3种蛋白质原料得到的酱油品质优劣次序为:豆粕、菜籽饼、棉籽饼.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角试验法对酱油进行了感官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酱油之间有显著差异,对酱油的喜好程度无显著差异,三角试验法能分析出酱油样品之间的差异,适合于酱油的感官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