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傅乃林 《机械制造》1990,(10):24-26
二十多年来,在内孔挤压加工的生产实践中,挤压余量的选择是内孔挤压工艺的一个主要问题。多年来,压光工具的工作部分尺寸和挤压前预加工孔的尺寸主要靠试验获得。这样,不仅要化费一定的试验费用,又往往耽误生产。因此,推导公式,用计算方法求得挤压余量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曾琦华 《机械制造》1990,(10):23-23
压气机叶轮是废气涡轮增压器中的一个主要零件,它除了有较复杂的叶型和外部轮廓之外,内孔的精度要求很高,如图1所示。如何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这是我厂生产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1.国外同行业的加工技术在国外的同行业中,这个孔最后的形成是用一把可微调的滚压刀完成的,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高精度薄壁内孔的加工问题。如图1所示零件,材料为ZQSn6—6—3管材。过去的加工工艺是:车→磨→研磨。该加工工艺需要精度较高的磨床和研磨设备,而且互换性差,其形位公差很难得到保证,也不适应大批量生产。为此,经过理论论证及实践,我们采用了挤压法,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徐立功 《机械制造》1992,30(12):23-23
我厂引进美国 Kellogg 公司技术生产335型空气压缩机,其中连杆小头孔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如图1所示,小头孔直径为φ28.5_(-0.047)~(0.039),公差为8μm,圆柱度为0.005mm,表面粗糙度 Ra 为1.6μm,连杆材料为可锻铸铁,牌号 KT35-10。  相似文献   

5.
陈波 《工具技术》1998,32(11):23-25
1.前言在汽车、拖拉机、机床以及煤矿、工程、纺织、冶金、建筑等机械上,广泛使用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合材料制成的轴瓦、缸套、衬套等零件。这些零件的孔加工要求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高、耐磨性好。由于有色金属材料塑性大、硬度低,易粘结、堵塞砂轮,因此不适合磨孔加...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砂带珩磨内孔的工艺方法,设计了适用于内孔珩磨加工的砂带珩磨头,并对砂带珩磨加工的原理及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小型精密流体轴承内孔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轴承内孔具有的体积小、加工精度高,加工困难等问题,结合内孔挤压加工原理和检测技术,提出了一套内孔挤压加工参数优化算法和测量技术,首先通过挤压塑性变形的极限位移量,对挤压过盈量进行选择,得到挤压加工的塑性变形量,进而确定钢球直径和挤压前孔的预加工直径;运用测量钢球检测孔径,并阐述了测量原理,分析了钢球直径的选择原则,设计了孔加工与测量流程。应用表明,该技术加工精度高、速度快、检测效果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图1所示为我厂柱塞泵中的垫圈,它的孔加工是难题,若采用薄料加整修的加工方法,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因整修孔的精度,一般只能达到0.03mm,且多一副整修模,极不经济。用落料→镗孔→热处理后铰孔的工艺方法,又因铰刀定位长度短,无过渡区易啃刀,粗糙度与精度均难满足设计要  相似文献   

9.
对超声波振动挤压加工中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机理及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并对其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选.  相似文献   

10.
抽油杆接箍是连接抽油杆的关键零件,材料为45#,调质处理HB220~250,内螺纹牙型几何尺寸要求较严,并要求挤压成型。在国内挤压有色金属小螺纹孔和公制内螺纹曾经有过报道,也提出过计算挤压前螺纹底径的经验公式,但对挤压英制螺纹还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针对我厂所生产的几种规格的抽油杆接箍,通过了现场工艺试验,利用数学优选法,优选出了符合我厂设备状况的工艺参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塑性加工原理为基础,在构成表面粗糙度的峰谷值有效金属体积区域内施加压力,并使之发生有效的塑性变形,产生外表面的微观体积塑性变形区,获得Ra0.03~0.05um的超精表面管棒材。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表面光洁度及硬度得到了极大提高,缩短了加工周期,具有大批量生产的质量同一性。  相似文献   

12.
粗糙表面塑性变形对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弹塑性动压润滑理论来分析线接触条件下粗糙表面的塑性变形对润滑性能的影响。首先计算总变形量,然后根据弹塑性理论对总变形量进行修正获得弹塑性变形量。计算中采用直接迭代法对雷诺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用多重网格法得到弹塑性变形量。为定量分析塑性变形的影响,采用余弦粗糙度来代替实际的粗糙表面,通过改变余弦粗糙度的峰高、波长和相位来表征粗糙度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粗糙度对弹塑性流体润滑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塑性因素后,在接触的高压区膜厚变小,油膜分布曲线变得平坦,同时接触区域的油膜压力也明显变小;此外塑性变形因素的存在使得接触区的压力和油膜分布宽度增加,第二压力峰和最小膜厚点后移。  相似文献   

13.
在过盈配合设计方法中增加可靠性程度的验证步骤,给常规过盈配合设计提供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计算方法,使所设计的过盈配合更趋完善、可靠,并便于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断裂总延伸率是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中一项基本的计算项目。如果全程使用引伸计做试验,那么计算很简单,结果不会有异议;但是,如果采用通常的做法,即在试样受到最大力之前取下引伸计,使用变形读数和位移读数混合计算,则结果很难让人满意。本文经验证,采用手工输入与自动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机转子冷压入装配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估算转子冷压装吨位的有效方法,并结合实验数据得出计算吨位的简明、可行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VC++.NET和ObjectARX[1]开发工具,开发基于AutoCAD平台的"圆柱面过盈联接计算"程序,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而且可输出计算书,减轻了设计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依据材料的塑性变形原理,详细地计算了组合模具装配时所需要的挤压力大小,进而阐述了验算有关丝杠螺母副设计时参数选择正确与否所遵循的原理。  相似文献   

18.
Aerodynamic bearings utilizing near-field acoustic levitation, as a novel hybrid gas-lubricated bearing, can operate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rotational speed with low power loss and wear.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acting mechanisms of aerodynamic and squeeze effects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ybrid gas-lubricated bearing. The resonance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of the bearing were obtained from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validated by publishe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The effects of static elastic deformation, dynamic elastic deformation, and bearing clearance on the load capacity were analyzed. A nonlinear numerical model coupling the air film and the structural vibration was also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hybrid gas-lubricated bearing. The predicted bearing load capacity shows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using only the aerodynamic effect has a large load capacity but poor stability. By utilizing the squeeze film effect, especially at a proper resonance frequency, the load capacity of the hybrid gas-lubricated bearing can be improved and its stability can also be remarkably promoted.  相似文献   

19.
邵红艳 《现代机械》2005,(2):37-38,41
本文根据模具的加工性和塑料成型的工艺性要求,对注射成型塑料零件结构设计中的工艺性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地下式热带卷取机夹送辊偏转角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广泛用于热轧带钢车间的三辊地下式热带卷取机上下夹送辊的偏转角大小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利用弹塑性弯曲变形理论建立了带钢进入夹送辊后弯曲变形的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为夹送辊的国产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