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层居住建筑的兴起是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而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量形式化的高层居住建筑矗立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共巨大的体量无疑对城市环境、城市风貌造成极大的破坏。本文主要从高层居住建筑的设计方法出发,结合国内外优秀实例,分析现代高层居住建筑的地域性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发展逐渐进步,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老年居住建筑设计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研究城市老年居住建筑环境设计的措施,本次研究中以老龄化现状分析、当前城市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现状为基础,对如何进行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从建筑设计规划、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备节能效果、节能管理环境四个方面,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选取19个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模型建立对居住建筑节能效果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个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权重。通过模型构建可知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建筑设计规划对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影响大。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提升居住建筑节能效果提供方向,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居住环境的形成,既具有物质(建筑环境)因素,又具有社会(人文环境)因素。本文从居住环境的构成方面,讨论了在居住过程中“物”与“人”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与影响。并从规划与设计角度,提出了解决在人们居住过程中,反映在建筑空间环境与社会空间环境上的一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鲁凯强 《智能建筑》2023,(9):129-132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使得各地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差。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越来越多的环保理念涌现出来,海绵城市理念就是其中一种,海绵城市理念的有效应用,能够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然而,现阶段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浅谈居住环境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李霰 《山西建筑》2005,31(1):17-18
从城市居住小区的环境及设计出发,分析了城市居住环境与室内设计的发展进程,力求探讨建筑环境与设计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区安全环境的整体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航 《规划师》2002,18(6):80-82,87
为了探讨城市住区安全环境的整体构筑问题,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及方法分析居住行为安全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外建筑师的理论措施,以及我国传统建筑布局上积累的经验,从社会手段、空间手段、技术手段3个方面,提出居住行为物质安全性的具体产生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5年武汉市居民"脑卒中"疾病数据,运用空间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城市高密度居住环境对居民脑卒中的影响。实证表明,中国城市高密度居住环境对居民罹患脑卒中具有显著影响,城市中心区已经成为脑卒中的高患病风险区域。城市建成环境要素中的人口净密度、居住用地密度、建筑密度与居民脑卒中风险显著正相关;社区医院、公园、快餐店、公交车站等设施的可达性对居民脑卒中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城市建成环境通过自然环境、居民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和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居民脑卒中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在中国健康城市规划中,应降低城市中心人口净密度与建筑密度、引导老年人口向外疏解、完善街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主动干预高密度居住环境下居民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9.
当今城市面临气候变化、人居环境与资源供给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作为一种量大面广的建筑类型,居住建筑环境性能及能耗表现与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城市居住建筑类型进行自适应表皮设计,来缓解城市资源危机、提升建成环境质量。结合自适应表皮3种特性,得出3种构成要素、2大构成系统;揭示了居住建筑自适应表皮的多要素协同设计关联机制,借助性能模拟工具、实测数据验证,构建了整合模拟与预测的居住建筑自适应表皮多目标择优方法;结果显示居住建筑自适应表皮可以有效提升室内光热环境舒适度,资源产出方面,满足每户全年6.6%~15.7%用电需求以及11.4%~15.5%蔬菜需求,展现了可观的环境、资源以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重庆市主城区的室内噪声环境状况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重庆市居民,调查的建筑包括两类:居住建筑和商用建筑,建筑朝向分为临街和背街两种。这次调研是受重庆市科委的委托,旨在了解近年来重庆市主城区室内噪声环境的现状,为重庆市制定环境噪声方面的标准提供资料和参考。通过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大部分人对室内声环境是不满意的,都把噪声归为影响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还表明:噪声带来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彻底解决,建筑的类型和朝向对室内噪声污染的类型和程度有直接影响。因此,除了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和技术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合理的城市环境规划和建筑设计来减少室内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11.
声环境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住宅设计导则中对建筑室内外声环境提出了较高标准。针对影响建筑声环境的各方面因素,提出了降低建筑室内噪声、改善住宅声环境的建筑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住区内不同因素对于通风廊道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城市的居住区风环境与城市通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合理控制建筑的高度、密度和组合形式可以改善城市居住区风环境。为了改善城市居住区的风环境,文章就吴江城市居住区的现状环境背景下进行风环境的模拟和分析,并且就研究结果提出在规划设计中适合城市居住区建筑组合布局形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声环境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住宅设计导则中,对建筑室内外声环境提出了较高标准.针对影响建筑声环境的各方面因素,提出了降低建筑室内噪声、改善住宅声环境的建筑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5)
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城市中大量的工业企业由于受环保、供水、交通运输或房地产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不少企业迁往远离城市中心一带的地方,这使大量旧工业建筑面临空置或拆除重建。考虑到人们对能源、环境以及文化符号记忆的追崇倡导拆除重建应该是要被避免的的,空置的工业建筑的改造就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具有极强设计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如高节能技术,资源的不可再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从这个角度看,人们还是很关心空间改造中的环境问题的。鉴于此,本论文提出了对城市发展中产生的空置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该文旨在探讨城市居民的居住建筑环境审美倾向,对象聚焦于新旧交杂的老城区中的居民。研究选取苏州老城区中不同类型居住小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探讨老城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基本审美倾向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老城区居民偏爱兼具传统意味、交往空间和现代生活设施的新中式低层住宅。其影响因素包括地方依恋,邻里交流的意愿和传统意味、现代生活方式兼顾三方面。此外,居民具有共同审美倾向表明城市历史和整体环境对个体环境审美倾向的影响大于个体生活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建筑》2018,(5)
新加坡居住建筑的适应性主要受气候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两方面综合体现在居住建筑可持续设计上的特质尤为显著。居住建筑是居民日常使用最直接的空间,使用需求的可持续须在建筑空间上最大程度地适应其地域气候和文化。被动式可持续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分析居住建筑在传统与现代文化时空背景下应如何智慧地承载被动式可持续设计,对研究该地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上海近10年统计数据及实际能耗调研结果,对上海地区居住建筑用电量水平、影响因素及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建筑用电量受家用空调器、电脑数量影响很小,受夏季室外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王卅 《城市建筑》2013,(14):7+10
绿色家园、环保宜居城市,是体现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从公共设施、建筑布局、森林绿化、产业布局、文化氛围等各方面发展城市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普遍发展方向。本文就结合宜居城市发展目标,阐述了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日文著作《健康住宅与居住行为指南》的中文版于2019年4月出版,该著作从建筑环境工学的角度,对居住建筑环境中健康风险的判定以及如何达到各影响因素指标的居住行为提出科学的依据。内容包括住宅室内的热环境、睡眠环境、空气环境和安全环境四个方面。通过介绍该著作的总体情况,简要叙述其中的部分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20.
王卅 《城市建筑》2013,(14):7-7,10
绿色家园、环保宜居城市,是体现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从公共设施、建筑布局、森林绿化、产业布局、文化氛围等各方面发展城市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普遍发展方向。本文就结合宜居城市发展目标,阐述了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