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优化蚕丝纤维和石墨烯材料的相互结合作用并进一步增强和丰富蚕丝纤维的性能和用途,扩大其在纺织及生物医疗柔性可穿戴领域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材料通过内在改性法和外在改性法制备蚕丝材料的方法及应用,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改性蚕丝材料中氧化石墨烯化学还原法和高温还原法的特点。阐述了在力学性能、导电性能、抗紫外线性能、抗菌性能、防污/防水性能等方面,石墨烯改性蚕丝的工作机制及研究进展。综述了石墨烯改性蚕丝材料的性能及其在智能传感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石墨烯改性蚕丝材料的研究及发展方向,以期拓宽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蚕丝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有着良好的透气性、透湿性、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是高档纺织产品的重要原料。利用非织造方法加工得到的蚕丝非织造材料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可大幅提高蚕丝的利用率。文章概述了用于蚕丝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及其产品特点,主要包括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及静电纺丝法成网等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并阐述了蚕丝非织造材料的亲水、抗菌、阻燃、防紫外线等后整理技术,介绍了蚕丝非织造材料在美容、医疗卫生、组织工程、保暖等领域的主要应用,最后对蚕丝非织造材料在材料复合化、多功能化、高性能化、标准化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探讨光学功能化蚕丝纤维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喂食法、后修饰法、基因工程法所制备的光学功能化蚕丝纤维的优势特点、应用领域及存在的局限性。展望了光学功能化蚕丝纤维在生物成像、荧光示踪等方面的发展潜能。认为:蚕丝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高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光学功能化蚕丝纤维高效、绿色、便捷的生产与开发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蚕丝纤维及其制品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华  王琛  王梅 《丝绸》2012,49(5):16-20
蚕丝纤维及其制品经改性处理后,其阻燃性、吸湿性和抗皱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蚕丝纤维及其制品在穿着、洗涤过程中存在易泛黄、不耐磨、难打理、染色牢度欠佳等问题出发,综述了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及其与纳米颗粒共混改性在蚕丝及其制品改性中的应用,总结了各类方法对蚕丝及其制品的改性效果。分析认为:由于采用单一的改性方法目前仍难以得到性能完美的丝绸制品,未来蚕丝纤维及其制品的改性发展方向仍以多种方法相结合改性为主。  相似文献   

5.
蚕丝因其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近年来逐渐应用于组织工程、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为了进一步改善蚕丝的性能、提高其应用价值,需要对天然蚕丝进行改性,增强其力学性能、抗菌性能、抗黄变性等。作为一种新型方法,添食育蚕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后续处理、可大规模生产、绿色环保的优点。近年来,该方法在喂食有机᳿料获得彩色蚕丝,以及喂食纳米材料获得性能增强蚕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蚕丝纤维及其制品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蚕丝纤维及织物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新技术在蚕丝纤维及织物上的应用,分析了蚕丝纤维及织物改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刘元臣  赵书国  宋秉政 《丝绸》2012,(10):20-24
选用阳离子改性剂DL对蚕丝纤维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剂DL及其改性工艺条件对蚕丝纤维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剂DL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阳离子改性剂DL质量浓度3.3 g/L,碳酸钠质量浓度10 g/L,浴比1∶30,在60℃条件下改性20 min。经阳离子改性剂DL改性后的蚕丝纤维染色性能显著提高,染色温度为60℃,上染百分率可达85.88%。本改性工艺和染色工艺简单,而且改性蚕丝纤维可以实现活性染料低温和无盐染色,对于蚕丝纤维的低温染色和无盐染色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蚕丝纤维的结构、组成和性能特点,分析了蚕丝纤维改性的目标、方法途径和发展方向,阐述了复合缫生丝、蚕丝/氨纶包覆弹力丝、粗纤蓬松丝等改性蚕丝及其丝绸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发展状况,介绍了真丝织物增重、抗皱、抗菌消臭等功能化改性新技术,认为蚕丝改性的研究方向应主要集中在蚕丝原有品质的强化与缺陷补正、多重纤维品质的组合与大众化、蛋白质分子设计基因重组综合技术与蚕丝全新功能的实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俞加林  段亚峰  李旭明  司伟 《丝绸》2006,(10):44-46
结合蚕丝纤维的结构、组成和性能特点,分析了蚕丝纤维改性的目标、方法途径和发展方向,阐述了复合缫生丝、蚕丝/氨纶包覆弹力丝、粗纤蓬松丝等改性蚕丝及其丝绸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发展状况,介绍了真丝织物增重、抗皱、抗菌消臭等功能化改性新技术,认为蚕丝改性的研究方向应主要集中在蚕丝原有品质的强化与缺陷补正、多重纤维品质的组合与大众化、蛋白质分子设计基因重组综合技术与蚕丝全新功能的实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溶解试验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解决纺织品中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和蚕丝混纺时,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中的牛奶蛋白和聚丙烯腈比例未知情况下的定量化学分析检测问题.试验表明:硫酸法定量分析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蚕丝的混纺产品,蚕丝能够完全溶解,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质量损失相对较小且稳定,可以满足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赵兵  张岩  王萍  祁宁 《印染助剂》2017,(11):1-4
蚕丝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天然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光电器件等领域。但蚕丝的力学性能与蜘蛛丝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并且易皱、泛黄、抗紫外和抗菌性能差,这些大大限制了蚕丝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常用的后整理、接枝等常规改性方法大都存在附着力差、影响蚕丝原有手感和光泽等缺点。相比于上述改性方法,纳米材料喂食法是一种高效、低成本、可大规模生产和绿色环保的蚕丝改性方法。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喂食法改性蚕丝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蚕丝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天然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光电器件等领域。但蚕丝的力学性能与蜘蛛丝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并且易皱、泛黄、抗紫外和抗菌性能差,这些大大限制了蚕丝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常用的后整理、接枝等常规改性方法大都存在附着力差、影响蚕丝原有手感和光泽等缺点。相比于上述改性方法,纳米材料喂食法是一种高效、低成本、可大规模生产和绿色环保的蚕丝改性方法。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喂食法改性蚕丝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新蚕丝蛋白和新生物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蚕丝丝素蛋白在有关生物领域的应用前景看好,对它形态及结构的研究也随之增多。蚕丝纤维因其与人体活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已长期被用作外科手术缝合线。此外,它还能被用作生物传感器中的酶固定载体。对蚕丝结构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蚕丝新用途的研究和开发,例如透氧膜和生物相容性材料。以蚕丝为主要成分的膜是与软组织相容性良好的聚合物。以杆状病毒为载体的家蚕转基因使目标序列发生特殊转变成为可能。通过基因重组可能在蚕体内产生有用的结构蛋白或对丝蛋白进行改性。通过控制后部丝腺的丝素,丝素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构成的一种嵌和蛋白在蚕体内得到表达,且这一基因工程产品做成了蚕茧。这一基因打靶技术将改善和提高丝蛋白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文摘天地     
《丝绸》2004,(8):54-54
041743特殊热处理对蚕丝丝素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周岚等/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No.2,81~85应用X衍射分析、贝克线法、单纱强力测试和水洗色牢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以温度、张力、助剂等为主要工艺因素的特殊热处理对蚕丝丝素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寻求对蚕丝丝素进行改性的新途径。结果表明:湿热条件下,张力作用能增加蚕丝纤维的取向度和结晶度,从而提高蚕丝的断裂强度和耐洗色牢度。润湿保护剂对蚕丝纤维有良好的润湿膨化作用和一定的高温保护作用,有助于上述处理效果的提高。041744 蜘蛛丝的力学性能及其应用取向/黄献聪等/纺织导报,2004,…  相似文献   

15.
生物解离大豆残渣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为明晰生物解离提取法对大豆膳食纤维的改性效果,获取高品质大豆膳食纤维,本研究测定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的纯度、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并与水提法天然大豆膳食纤维,化学法、发酵法及挤压膨化法改性大豆膳食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纯度可达82.58%,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约占总膳食纤维的60%,属于优质膳食纤维;生物解离膳食纤维的持水性、持油性、膨胀性和溶解性分别为6.87 g/g、5.48 g/g、8.22 mL/g和5.07%,均明显高于其他方式提取的膳食纤维。功能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方式提取的膳食纤维功能特性强弱次序均为生物解离膳食纤维>挤压膨化法改性膳食纤维>发酵法改性膳食纤维>化学法改性膳食纤维>水提法膳食纤维。生物解离膳食纤维在pH 7.0时对Pb2+、As+、Cu2+ 3 种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分别为351.2、304.1、214.1 μmol/g。此外,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的葡萄糖吸收能力、α-淀粉酶抑制能力和胆汁酸阻滞指数分别为6.56~35.78 mmol/g、18.42%和33.12%~35.52%,均显著高于其余提取方式的膳食纤维。因此,生物解离提取法对大豆膳食纤维改性效果显著,生物解离残渣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膳食纤维来源进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6.
聚酰亚胺纤维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酰亚胺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有机纤维,因其高强高模、低介电、耐高低温、耐辐射和阻燃等性能,市场前景广阔.综述了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纤维的制备、纤维的性能与改性方法以及纤维的应用,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据报道,上海科技大学凌盛杰课题组与Tufts大学的David L. Kaplan教授及MIT的Markus J. Buehler教授合作,基于天然蚕丝开发出可规模化生产的多功能导电纤维。这类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可以通过工业化纺织设备直接加工成具有环境响应性、力学响应性的多功能电子织物。基于前期研究,凌盛杰课题组设计了一种碳纳米管混合浆料,利用简单的浸泡—纺纱技术即可制备高性能导电蚕丝。该方法几乎完全保持了天然蚕丝本身的结构及力学性能,并且可以稳定负载较大含量的导电纳米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研究者对天然蚕丝展开深入研究并通过物理或化学改性方法回收制备再生丝素蛋白纤维,可提升废旧蚕丝的回收利用率并赋予其一些特殊功能。文章重点阐述了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的性能及改性加工,以及其在生物医学、电子传感、能源储备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再生丝素蛋白纤维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梳理和归纳近年来多功能纺织新型纤维材料的功能特性及表现形态,详细介绍基础纤维、生物基纤维、高性能纤维、智能纤维4大类纤维的多功能性特点、纤维种类、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新型多功能纤维的基本特征。同时提出制订多功能纤维功能评价标准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TS102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混合染液对蚕丝/涤纶交织物轧染过程中存在的染色深度的问题,采用堆置法调节染料在两种纤维间的分配率并改善其染色性能。研究了堆置时间对分散染料在蚕丝和涤纶纤维上分配率的影响,探讨了蚕丝/涤纶交织物的染色深度和堆置时间的关系,考察了染色前后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结果表明,通过密封堆置浸轧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混合染液的蚕丝/涤纶交织物,提高了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上的分配率,促进了活性染料对蚕丝的吸附和渗透,显著提升了蚕丝/涤纶交织物的染色深度。同时,染色织物具有良好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