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26):14-15
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本文在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大背景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如何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路径,分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常见误区,同时结合国内部分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来构建基于问题逻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为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肖敏 《高等建筑教育》2023,32(2):159-166
高校之根本在于“立德”与“树人”,思政教育是立德的有效手段之一。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当前大思政背景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注重专业教育与价值引导之协同作用,在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政教育。以建筑构造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对思政教育融入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进行探索,构建融合与创新的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法,运用建筑构造理论知识深度剖析建筑工程实践案例,并深度融合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向学生传递工程实践案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高等教育育人育德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赵馨 《重庆建筑》2023,(12):70-72
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开展思政入课的教学探索与研究,结合专业特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在分析和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确定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列举出课程思政实践过程所采用的典型案例,实现课程章节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培养,使人的教育与人才的培养最终在专业课教学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融合,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是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尝试,是培养一流人才、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以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课程为例,在深刻理解土的特点与工程问题、全面厘清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确定土力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根据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育人目标定位,确定土力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组建教学团队,创建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深入挖掘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凝练出课程的四大思政元素: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程伦理、专业兴趣与认同,依据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教育角度,遴选出一批典型的、本土化的思政教学案例,将其有机、有效融入到日常教学环节中,如盐入水,润物无声,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和熏陶。通过实施土力学课程思政,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提高,职业责任及安全意识增强,专业兴趣与认同感提升,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融合,形成了土力学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有效补充和辅助力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6)
思政理论课要主动融入专业教育,聚焦于专业人才培养,统一于课程,形成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融合课程",重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快将思想政治课融入专业教育,必须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为此,有必要建构一种思政理论课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育人长效机制、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诊断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必然目标。针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薄弱的现状,按照土建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职业伦理、道德要求,本文深入挖掘了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元素,明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培养目标;构建了“立体化、分层次、全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学体系,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颖多样、有趣灵活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弥补了现有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化的不足;并以国家在线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等3个维度,对思政元素融入此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而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举措。针对土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目前的局限性,把握关键问题,以地下结构抗震课程为例,提出树立正确的专业教学目标及思政教学目标,积极丰富和拓展教学方法。根据地下结构抗震教学内容,深度挖掘与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关联的思政元素,设定明确的目标导向。依托各个章节所提炼出的思政元素,设计对应的思政教学体系。从案例导入、案例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价4个维度出发,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路径。通过案例密切联系现实中的思政要素,落实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将思政成绩纳入最终考核成绩,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内涵相互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韩晓娟  彭芳  曾磬 《安徽建筑》2024,(3):124-125+128
提升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仍是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的重要任务。文章在把握课程思政建设布局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建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的实际,以主干课程“建筑设计4”为研究对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框架,努力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有效推进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命题,本文以信管专业开设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融入专业课堂的结合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师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
文章针对课程教学中育人方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课程思政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要把思想政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能够融合不同学科的课程体系,推进学科、课程以及专业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形成多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其中"课程思政"是育人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突出高等教育的“育人导向”,把隐性的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工科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理论知识教育同社会价值观教育水乳交融、同频共振,是近年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以土木工程专业的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为例,通过“基因植入”方式将红色基因、爱国基因、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功能“润物细无声”地植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全过程、多角度、多维度引导推进,促进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要素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6)
课程思政目的是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这一教学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论文以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创业管理课程建设为例,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置开展深入研究,以期更加有效实现这门课程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不仅是一门基础专业课程,而且是一门具有课程思政体现空间与实现价值的课程。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思政为例,对教学案例和教学环节进行思政融合设计,构建思政系统框架,探索思政课程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融合的过程,深度研究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并将其融汇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从“自然山水探索认知”“自然山水保护求索”以及“新时代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建设成就”三个维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一步探索思政课程有机融合的实践途径,以期对风景园林专业以及其他学科专业的思政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7)
高职院校的理工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着大量可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工程法律法规课程为例,充分挖掘可被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立德树人理念,探求道桥专业的思政课堂与课程思政协同并行切入点,实现专业课的实践教学适时适量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之间进行结合,达到功能互补,协同并行。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2)
当下,课程思政作为指引高校各专业教学的重要理念和原则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大学英语因其课程性质以及受众面广的特点成为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平台。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要深植课程思政意识,提炼课程思政元素以及加强课程思政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6.
原伟  王丹  张华 《高等建筑教育》2023,32(5):135-141
在专业课程的授课中,教师如何有效解决课程思政教育“碎片化”“生硬感”等问题,是实现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作用的根本。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整合并教授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文章通过分析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布卢姆(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课程思政内容层级构建的引导作用,从教育理论角度和课堂实施环节寻求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路径。结合城市设计课程的思政内容探索,提出了系统化构建课程思政的措施与方法,指出专业教师应从定位、认知和实践三个层面强化课程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5)
本文以课程思政为视域,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讨日本文化课程融合渗透思政内容的具体路径,对高校日语专业达到新国标要求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9)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课程思政与《人体解剖学》专业知识讲授有机融合,在传授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医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新时代卓越医师。本文从高等医学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政教学切入论述,以期为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讲授相融合做出有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国家首批一流本科线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多高层建筑结构。在专业教育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法治精神、担当精神、人文素养,以更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教学团队充分依托"名师、名课、名专业"三方面优势,提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双核心"课程建设理念,重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等工作,初步形成"三阶段"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体系、"四要素"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五形态"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和"六模块"课程思政案例库,构建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3)
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努力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合与日常教学中尤为重要。本文从课程简介、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的开展路径几个方面对《车站调车作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展开探讨,为本专业其他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