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冷机房能耗占集中式空调系统总能耗的80%~85%,高效制冷机房的发展对于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制冷机房的无人值守控制技术,该技术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群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空调制冷机房的高效智慧管控。通过项目验证,对某实际地源热泵机房采用无人值守技术进行连续一个月的运行测试,结果表明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相对于常规的控制系统可以节约27.4%的能源消耗,实现了较大的节能效果,在“双碳”目标下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空调制冷机房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如何通过BIM技术实现空调制冷机房的设计、施工、调试及运维的闭环管理,给出了基于BIM的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建造的常规流程及重点注意事项,为城市轨道交通空调制冷机房系统节能运行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国内高效空调机房建设相关技术和相关标准研究如火如荼,但目前厦门市尚未发布公共建筑高效空调制冷机房建设与能效评价相关标准。厦门市乃至夏热冬暖地区的既有公共建筑空调制冷机房系统能效水平具体情况到底如何,新建公共建筑高效空调制冷机房系统能效建设可达到什么水平,如何规范厦门市乃至夏热冬暖地区高效空调制冷机房系统能效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实地调查、线上调研、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从国家政策、标准发布、典型项目能效水平调研三个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为引导未来厦门市高效空调制冷机房建设与能效评价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项目高效制冷机房的设计,详细介绍了冷热源系统设计、输配系统设计、制冷机房系统全年平均设计能效比计算及碳排放计算。选用四管制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源,冷源侧接入制冷系统免费供冷,降低制冷主机投资。该项目配置二级泵系统,通过精细化设计,制冷机房系统全年平均设计能效比达到5.49,相较于常规设计制冷机房碳排放量减少2 502 t/a。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南京三山街高效制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思路.设计中空调冷源系统、输配系统及控制系统等采用了节能措施,使制冷机房系统综合能效比达到了5.86.结合工程设计,总结了适合商业项目的高效制冷空调系统的精细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的数学模型,以某综合楼为例,分析了空调水温、地埋管长度、土壤初始温度、土壤导热系数对系统运行能耗的影响,以及地埋管运行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空调冷水温度每提高1℃,制冷耗电量约减小3.5%;空调热水温度每提高1℃,供热耗电量约增加2.3%;地埋管长度每增加10%,制冷耗电量约减小0.43%,供热耗电量约减小0.56%;土壤初始温度每提高1℃,制冷耗电量约增加1.9%,供热耗电量约减小2.4%;土壤导热系数每增加0.1 W/(m·K),制冷耗电量约减小0.22%,供热耗电量约减小0.20%。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寒冷地区某干线机场进行能耗统计,详细分析了机场能耗构成,重点阐述了电耗构成特征,指出了航站楼空调系统节能的关键点与技术方向。结果表明:机场主要能源消耗为电力,约占机场总能耗的66%,其中航站楼是电力消耗的主要部分,约占机场总耗电量的70%;航站楼中的空调系统耗电量约占航站楼耗电量的35%,空调系统中空调箱风机耗电量最大,约占空调系统总耗电量的50%。为了降低空调末端风机电耗,提高空调系统能效比,航站楼空调设计可采用分布式空气处理末端、辐射空调末端、变频风机等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负荷估算、制冷原理、冷源方案、气流组织等方面的设计体会。结合两个具体实例,对空调冷源系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以后的数据中心机房的制冷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谈建筑空调的节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晋诚 《广东建材》2007,(11):205-207
制冷空调系统的出现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空调环境,但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使制冷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户面临严重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能耗的35%,空调能耗又约占建筑能耗的50%~60%左右.由此可见,暖通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可高达21%.因此,在建筑能耗占整个能源消耗的比例不断增加的现状下,尤其是当前世界"能源危机"日益紧迫的关头,空调建筑节能特别是建筑中的空调系统节能已成为节能领域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我国目前在空调工程中,压缩式电制冷以其技术较成熟,制冷效率高而占主导地位,在大部分空调工程中仍然以压缩式电制冷为冷源,空调方式普遍采用大风道低速风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我们多年的设计实践中体会到,如果对这种系统进行改进,进一步挖掘其节能潜力而使其变为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将会有更为实际的意义。变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州地铁6号线,在夏季最热的7—8月期间,在某列车车底的电气箱内安装测试电表,对列车车载空调器的耗电量进行了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列车空调耗电量占列车辅助设备耗电量的比例为86%左右,占列车总耗电量的比例为21%左右;列车空调耗电量与牵引耗电量之比约为2∶8,单位里程列车空调平均耗电量为2.90 kW·h/km;短期内开、关轨道排热系统对列车空调耗电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根据青岛某高校空调制冷机房的运行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安装了Metasys机房群控系统,将冷冻水泵改造成变频水泵。当外界负荷发生变化时,使空调系统的制冷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等设备做出相应调整,确保在最佳工况下高效运行。通过对该空调系统的实际能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造后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节电率为20%,同时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机房管理水平,减少了设备损耗。  相似文献   

13.
从IDC机房楼的角度来看,数据中心能耗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数据通信设备、空调(制冷机房、空调末端系统)及电源(电力输配系统、交直流不间断电源),目前大多IDC机房能耗占比与绿色节能机房能耗占比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4.
从负荷计算、冷源设备配置、输配系统、控制策略等方面介绍了武汉光谷大悦城购物中心高效制冷机房的设计。该项目采用一级泵变流量系统,制冷机房全年平均设计能效比为5.2,制冷机房运行能效比达到5.54。对高效制冷机房能效比进一步提升的路径和手段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医院影像科与核医学科设备机房空调要求。结合南京市某医院工程实例,分析了溶液调湿新排风空调与恒温恒湿空调这两种方案的系统构成、空气处理过程、适用特性、初投资。利用华电源能耗模拟软件,对全年空调负荷、全年空调系统耗电量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案都可以满足机房的温湿度要求,恒温恒湿空调方案初投资低14.4%,溶液调湿新排风空调方案年耗电量低17.3%。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9)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空调制冷系统设计也在不断进步,满足人们对生活高要求的标准。以空调制冷系统设计为出发点,针对室外低温环境下空调系统运行设计、不同防护等级、冷风机组配合电容量设计等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为空调系统设计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论述了现代建筑中主要的设备用房例如:制冷机房、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热力机房、变电室、配电室,水泵房、空调通风机房在排烟及通风系统设计上,各个规范的要求及设计的通常做法。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某工业厂房中央空调制冷机房系统为例,对其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制冷机房系统全年综合能效比约为4.7,系统实际最大供冷量不超过原设计容量的60%。经系统测试计算,夏季某典型日机房EER均值为5.12,日耗电量可达4348 kW·h,主机COP均值为6.67,水泵WTF均值可达50以上,冷却塔热质交换系数εct均值为0.53、冷冻供回水温差均值为5.1℃、冷却供回水温差均值为4.6℃。而过渡季节典型日和冬季典型日,EER均值分别为4.86和4.10、日耗电量分别为1684 kW·h和1431 kW·h、COP均值分别为9.14和12.45、WTF均值分别为32和15、εct均值分别为0.38和0.2、冷冻水温差均值分别为2.5℃和1.1℃、冷却水温差均值分别为1.71℃和0.75℃。结果表明:该系统季节运行模式需要改善,部分设备热质交换效率不高,系统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个大型公共建筑中,空调制冷设备的耗电量往往占建筑物总耗电量的1/2~1/3之多,可见其电能的消耗是相当可观的。因之,如何减少空调制冷设备的电能消耗,是当前设计人员普遍关心和深入探讨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信息机房热管空调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高发热密度设备的大量应用,信息机房空调能耗急速增长,为能源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甚至直接制约着机房的扩容。因此,寻求低能耗高效率的冷却方式成为了业界讨论的热点。热管技术以其高密度、远距离高效导热的特点成为了辅助制冷的备选方案。本文以北京某典型信息机房节能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讨论了热管空调系统在辅助制冷和降低能耗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和改进潜力,为其日后在不同地区机房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