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现代学徒制将非遗古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非遗文化传承和培养专门技能人才中的独特作用。建立非遗特色课程体系,探索非遗传承教育融入职业院校,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有效路径,推动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同频共振,使非遗古彩制瓷技艺得到有效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体验与传播方式逐渐成为了非遗文化关注的热点。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虚拟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非遗文化数字化教学和传承已经正式进入到了虚拟交互的新时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针对坭兴陶烧制技艺传承努力将虚拟仿真交互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结合于坭兴陶非遗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活态性和传承性,并在时间和空间的多维角度进行传承与传播。对坭兴陶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方式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能够使其在民族发展、社会文化交流和自身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明显的作用,从而增强坭兴陶非遗文化在中国陶瓷艺术中的文化自信和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3.
赵振  李亮 《中国生漆》2022,(3):14-16+45
本文主要评论《漆彩鎏金——宁波非遗漆艺与高校教育传承》一书面世的意义与价值。宁波非遗泥金彩漆、朱金漆木雕、彰髹漆艺、骨木镶嵌等工艺所代表大漆艺术是宁波传统造物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宁波非遗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笔者以宁波非遗漆艺的历史溯源、特色和材料介绍以及制作流程为切入点,对如何教育并传承宁波非遗漆艺进行研究论述,并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推动“非遗”传承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通过调研“非遗”人才培养现状,以“芦苇画”为载体在艺术设计专业开展“非遗”传承研究,从“打造师资队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非遗’课程体系”“建设‘非遗’课程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五个方面,提出“曹妃甸芦苇画”传承发展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非遗文化传承提供借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粉彩、古彩非遗教育为例,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团队、提升创新意识四个方面探索将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非遗文化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铜官窑在陶瓷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占有浓墨一笔,是世界彩瓷的开创者。其非遗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为当前的文化创意设计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本文通过对铜官窑非遗文化的深入研究,尝试对其文创产品进行种类上的创新,为铜官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参考。探究陶瓷饰品创意设计的可行性分析,对提升铜官窑的影响力及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非常丰富,陶瓷从业人员众多,特别是当下景德镇成为了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更好地将陶瓷非遗传承下来已经成为景德镇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文化传承发展中,为陶瓷非遗传承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将陶瓷非遗传承打造成我国非遗传承保护的新范式,意义重大、时间紧迫.本文在剖析陶瓷非遗传承保护迫切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非遗物质文化是人类智慧、文明成果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活态基因。高校是传承创新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本项目拟对泉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进行探讨,并从非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探析开拓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十余个年头,但对于"非遗"的研究依然重要。当前我们并不缺少一些宏大的有关人类文化遗产或文化资源保护的理论,我们缺少的是对真正对生活和实践的近距离直接观察和剖析。本文采用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考察法,进入田野,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提供一幅鲜活的景德镇"非遗"传承人图景,在此基础之上主要分析了景德镇传承人的知识结构和传承模式,并对景德镇的"非遗"传承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非遗'的传承不仅需要老艺人的坚守,还需要年轻一代的积极参与。中国传媒大学‘非遗青年'学生社团用自己的行动吹响了90后传承‘非遗'的嘹亮号角。在当前的"非遗"保护和传承中,高校已成为重要的传习基地。在中国传媒大学就活跃着一个名叫"非遗青年"的社团,他们以实际行动扛起了"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任,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非遗青年"社团的做法,无疑也为"非遗",牵手高校提供了某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发起。该计划旨在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育资源支持,通过组织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交流研讨与实践,提高文化自信和传承实践能力,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基于信阳张氏陶瓷制作技艺非遗文化的“知尚”品牌设计为研究对象,将非遗文化的内核融入品牌设计中,从品牌文化、设计背景、设计过程及应用与传播等多个方面分析“知尚”品牌设计,致力于打造令用户认可和满意的具有文化内核和发展创新的陶瓷品牌,也为传承非遗文化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非遗"一词,在搜狗的搜索引擎上,对应8,874,244个结果;在百度上,对应100,000,000个结果;在Bing(国内版)上,对应3,870,000结果;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有如此多网友关心着"非遗"的动向,显然"非遗"传承与保护已经不再是国家政策的主导,已经成为了深入人心的"责任和担当",每一个人的关心和扶持,都可能让"非遗项目"走得更远,甚至成为未来文化建设的原始代码,从而繁衍更多现代文化细胞。非遗需要保护,需要传承,更需要宣传,需要用媒体的力量、学术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告诉世界,这是来自中国的非遗,这是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未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国家级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情况的梳理,分析了我国陶瓷非遗教育的现状,厘清了陶瓷非遗教育与非遗传承创新的关系,对开展陶瓷非遗教育和非遗保护传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展会信息     
《中华手工》2013,(2):96
展会动态首届两岸四地非遗精品展在珠海举办2012年12月22日上午,首届"两岸四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珠海精品展"在珠海金地门道文化创意产业园盛大举办。整个展会涵盖非遗饮食文化、非遗书画文化、非遗工艺文化、中华养生医药文化、非遗茶饮文化、非遗项目孵化、非遗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16.
陆旻瑶  陆小荣 《江苏陶瓷》2023,(1):19-20+25
通过对职业院校开展陶瓷非遗教育的SWOT分析,结合部分职业院校开展陶瓷非遗教育的经验与做法,探索职业院校实施陶瓷非遗教育的路径,以期对陶瓷非遗传承创新和陶瓷非遗传承人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遗文化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茶洋窑作为我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黑釉瓷生产窑厂,其制作成品远销海外,对全世界的陶瓷文化都造成了深深的影响,现如今,虽然茶洋窑作为遗址已经成为了文物保护单位,但它千百年来的影响力,却深深的影响了我国的非遗文化传承,是我国非遗文化组成的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深入分析非遗文化与茶洋窑瓷器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这一典型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多要素协同视角下,非遗档案资源的构建。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档案学相关概念、理论,探讨在多主体参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技术合力推动三要素下的非遗档案资源构建,并提出加强政府管理,文化机构通力合作;学科技术互融互通,提供保障,加强宣传;借助教育平台,保护和培育非遗传承人三方面的保护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大国非遗工匠专项公益工程工美项目大国非遗工匠认定与资助仪式"(简称"大国非遗工匠"相关认定活动),因违反《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被紧急取消。若非这次"意外",全国将产生321位"大国非遗工匠"、1位"华夏大国工匠"和29处"大国非遗工匠传承基地"。面对种类繁多的评选活动与多如牛毛的"师级"名号,传统工艺领域应如何有效地通过评选活动促进行业发展,这不仅需要大众积极面对和参与,还需要更多的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20.
受到市场环境多重因素影响,陶瓷手工技艺类非遗面临着资源枯竭、机器替代、竞争残酷、创新乏力等诸多困境,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与现实课题。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国家级非遗——“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为研究载体,从“工艺、艺人、保护、价值”四个维度,阐述其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手工艺文化的巨大冲击与过度商业化、符号化、头衔化导致的传承危机,迫切需要非遗的整体性保护,以实现其社会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