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为掌握东北某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对该区2016至2020年环境空气自动站点获取的SO2、NO2、PM10、PM2.5、CO、O3等六个环境空气基本监测项目浓度值变化情况结合气象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污染物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SO2、NO2、PM10、PM2.5、CO浓度冬季较高,O3浓度与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观测了2004年10月和2005年6月北京大气PM10中水溶性组分、总碳、总有机碳及元素成分.分析发现,北京大气PM10的浓度2004年10月为(186.1±113.9)μg/m3,2005年6月为(113.4±82.1)μg/m3.其中总碳(TC)、总有机碳(TOC)、水溶性成分的浓度范围秋季(10月)分别为19.3~33.9,12.9~25.8,89.8~118.9μg/m3,夏季(6月)分别为16.8~59.4,11.8~56.0,49.7~69.8 μg/m3.PM10的浓度和水溶性浓度秋季(10月)高于夏季(6月),TOC的浓度夏季略高,TC和总元素浓度夏秋季节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上海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臭氧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臭氧已成为影响上海城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夏季臭氧日均浓度高于其余季节,臭氧日内浓度变化呈单峰型,与前体污染物氮氧化物呈负相关性。臭氧的生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温度越高,臭氧浓度越高。相对湿度在50%~60%时臭氧浓度出现峰值,通过后向轨迹分析,上海南面大气输送对监测点臭氧污染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1~2004年西安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PM10浓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年平均浓度约为142 μg/m3,明显高于同时期广州的浓度(107 μg/m3).近5年的数据分析显示,PM10质量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西安地区PM10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分析显示,PM10浓度与湿度正相关,即浓度较高时,湿度相对较高,浓度较低时湿度相对也较低.PM10浓度还与风速和气压负相关.高浓度日的5 d后项气团轨迹分析显示,影响西安地区的气团有A,B,C,D 4条路径,其中路径B和C分别占到高浓度日的40%和45%,为主要传输路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鄂州市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采集的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的PM2.5和PM10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2015年鄂州市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鄂州市PM2.5和PM10的年均质量浓度均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年均值二级标准限值;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整体变化趋势非常相似,PM2.5和PM10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均为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夏季最低,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日均值冬季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呈双峰型,夜晚整体高于白天;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月均值峰值均出现在1月,谷值均出现在7月,各月PM2.5的超标天数都多于PM10;11月的β值(PM2.5和PM10的浓度比)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瑞昌市城区三个常年大气监测点的实验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城区PM10的浓度夏季最低,冬季最高,其中冬季高出夏季1.88倍;城区春、秋、冬季PM10浓度峰值出现在傍晚19:00—20:00,次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13:00,夏季的变化幅度不大,而PM10一年四季的谷值均出现在凌晨4点前后。本研究同时分析了瑞昌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特征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梧州市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网上公开发布的2015~2016年连续两年的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在线观测数据对该市大气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梧州市2015~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3.3%,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大气污染以颗粒物为主,2015~2016年梧州市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6μg/m~3、39μg/m~3,均超出国家二级标准(35μg/m~3);梧州市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并无明显差异;PM2.5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PM10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M2.5/PM10逐年增加,梧州市颗粒物污染逐渐由粗颗粒物污染向细颗粒物污染转变。  相似文献   

8.
廖宇强  许舒婕 《广东化工》2014,(11):183-185,189
通过对深圳市2012年臭氧监测数据统计,选取出典型自动监测站,利用EKMA曲线及调查自动站周边实际污染情况,分析出了植物源VOC是城市大气环境中臭氧来源的重要因素。臭氧作为城市环境大气污染因子控制和评价空气质量应与其他因子有所区别。在探讨臭氧在AQI评价空气质量的应用时,引用WHO关于PM2.5及臭氧的标准,明确我国现阶段,在对6项污染计算AQI同时,仍应以PM2.5为指标性评价因子,播报其浓度值,在接近或达到WHO过度目标2时,在对6项污染计算AQI同时,应单独播报细颗粒浓度及臭氧浓度。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学校园内PM2.5中的正构烷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辽宁省抚顺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采样点夏季和冬季大气PM2.5颗粒物中的正构烷烃组成,运用Cmax、CPI地球化学参数对污染源进行了初步示综研究,并对污染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市夏季空气中PM2.5粒子中正构烷烃主要来源植物污染,冬季主要是人为污染,夏季PM2.5质量浓度为31.7~86.7μg/m3,碳优势指数CPI为1.76~2.06,植物蜡参数WaxC为33.8%~42.3%。冬季PM2.5质量浓度为33.3~192.3μg/m3,碳优势指数CPI为1.03~1.87,植物蜡参数%WaxC为5.3%~28.1%。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安康市2015~2017年臭氧及其他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7年臭氧浓度年均值呈逐渐上升趋势,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分别为92天、103天、120天,每年出现臭氧污染的主要时段为5~7月。臭氧已成为继PM2.5之后困扰安康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又一种重要大气污染物。同时本文浅析近年来安康市臭氧污染形成原因,并提出若干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后向轨迹模型计算了2020年6月以营口为起点的逐时48 h后向轨迹,并将后向轨迹与臭氧浓度相结合,表征出超标轨迹,进行轨迹聚类与臭氧潜在源区及浓度权重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6月,营口市超标轨迹主要来自西南方向,以山东省和京津冀西南部为主。聚类分析表明,营口市的气团来源主要是华北气团和东北气团,分别占27.92%和23.89%;通过PSCF和CWT分析法,计算不同来源地区对营口市O_3浓度的贡献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和河北省东南部对营口市O_3浓度贡献最为显著,辽宁省本地的气团对营口市O_3浓度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合肥市范围内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的PM10与PM2.5数据,分析了不同监测仪器组合下的PM10与PM2.5监测数据异常情况。结果表明:当PM10采用振荡天平法时,PM10与PM2.5的倒挂率较高;冬季和夏季异常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M10与PM2.5在线监测数据异常的概率受方法、仪器、数据采集频率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苏州市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的变化规律,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季节性变化特点。研究发现该城市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春季和夏季最强,秋季其次。臭氧含量日变化呈现出一种“单峰”式的趋势,即白天为高,晚上为低。在周末的臭氧浓度比平时要高。以此为基础针对降低臭氧浓度提出有效的措施,提高整体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聚氯乙烯》2021,(3):18-18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3月5日发布公告称,为全力推动全省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河北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21年底前雄安新区将达到无煤区要求。2013年初,河北持续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成为民众讨论的高频词,随后河北决心大力治理行大气污染。据监测,“十三五”时期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74μg/m3降至2020年的44.8μg/m3,降幅近40%。2020年河北省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抑尘、控车、增绿等措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8%,空气质量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的年份。  相似文献   

15.
广州冬季PM10和PM2.5中有机碳与元素碳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1月至2月在广州市3个点采集不同粒径(PM2.5和PM10)大气气溶胶样品,测定了PM2.5,PM10及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探讨了广州市冬季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PM2 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105.9 μg/m3及161.7 μg/m3,其中PM25中的OC,EC浓度分别为22.6μg/m3和8.3μg/m3,PM10中的OC,EC浓度分别为29.4和10.4 μg/m3.PM2.5和PM10的总碳气溶胶含量分别为40.5%和35.7%.PM2.5和PM10中OC/EC的比值平均为2.7,这与大多数城市大气的OC/EC比值接近.OC与EC的相关性很好(R>0.9),表明OC与EC的排放源相同.估算的PM2.5中次生有机碳(SOC)平均浓度为12.1μg/m3,占PM2.5中总OC浓度的49.6%;PM10的SOC平均浓度为14.3 μg/m3,占PM10中总OC的44.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1年1月至12月期间乌鲁木齐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PM2.5-10)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颗粒物比表面积的分析,并查询采样期间的气象因素(风速、湿度和温度)。分别将多环芳烃浓度和气象因素、颗粒物表面积做相关性分析。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中除蒽之外,PM2.5质量浓度、各多环芳烃的浓度随其PM2.5比表面积均为正相关;PM2.5-10中,PM2.5质量浓度、各多环芳烃的浓度随其PM2.5-10比表面积也均为正相关。PM2.5和PM2.5-10质量浓度和气象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采暖和非采暖期间,PM2.5和PM2.5-10中的总多环芳烃和温度之间为负相关性;采暖期间,可吸入颗粒物中所含的总PAHS浓度和风速也呈负显著相关,在非采暖期间PM2.5-10的质量浓度和风速呈正相关,而多环芳烃与风速之间都没有显著相关性。采暖期间,颗粒物的浓度及对应的∑PAHS浓度和大气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而在非采暖期间总多环芳烃浓度和湿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北京市2015年冬、春、夏、秋四个季节代表月1、4、7、10月大气细颗粒物PM2.s和PM10及相关的气象数据,分析研究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M2.5和PM10浓度呈现出春冬季节浓度偏高、夏秋季节浓度偏低的特点.除了冬季之外,其余三季PM2.5浓度均未超出国家二级标准值(75 μg/m3).PM10在四个季节中均未超出国家二级标准值(150 μg/m3).北京地区细粒子污染严重,春夏秋冬四季中PM2.5/PM10比值分别为0.60、0.87、0.92和0.81,全年中比值为0.78.PM2.5和PM10随气温变化图都出现两个峰值,都出现在气温在0℃和16℃时.日均气温在14~16℃之间相关性最好,在此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颗粒物浓度随之升高.颗粒物浓度有髓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且PM2.5受湿度影响更为明显.风速与颗粒物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且风速对细粒子的去除作用更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合肥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根据2015~2020年合肥市内10个国控监测站点的六项基本污染物和AQI的观测数据对大气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大气污染物PM_(2.5)、PM10、SO2、CO浓度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NO_2和O_3浓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PM_(2.5)、PM10、NO_2、SO_2、CO浓度年变化趋势呈现"U"型,O_3浓度呈现倒"U"型。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优良天数增加。风速、降雨等气象因素和日照时长对大气污染物浓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武汉市2018~2020年春季8个环境监测点的空气污染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以及各个污染物的污染来源,同时结合疫情期间的防控情况来分析疫情防控情况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武汉市2018~2020年春季空气质量状况有变好的趋势,尤其是2020年春季,由于疫情期间防控措施的影响,使得各个污染的浓度有所下降,空气质量指数基本都处于一级水平。武汉市各个环境监测点的空气质量状况由好到坏的顺序依次为:风景区>居民区>工业区。武汉市春季的污染因子主要是PM2.5和PM10,近几年,武汉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和工业废弃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对抚顺市望花区2013年4、7、10、12月进行了四次大气采样,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大气细颗粒物PM 2.5中美国优先控制的16种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PAHs总浓度年均值为712.4 ng/m3,冬季浓度最高为2 306.4 ng/m3,夏季最低为63.5 ng/m3,其中冬季的苯并[α]芘超标2.2倍,表明抚顺市望花区大气PM2.5中PAHs污染较重,且冬季明显高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