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分析移动应用开发行业发展趋势及课程教学现状,形成“标准引领、分层递进”的教学内容,提出“双方参与、全程多维、产教融合”的合作课程育人模式,创新“情境化项目教学为主,移动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方法,搭建融入“数字化校园+云计算+大数据”的课程移动学习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标准,实施融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实践,通过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增强了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于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在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当中,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教学。而产教结合理论的提出,为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张丹丹 《软件》2022,(2):184-186
职业院校旨在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Photoshop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与编辑手段,这使得该项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计算机Photoshop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仍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这对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利。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立起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在特定环境下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从而使得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探讨了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在中职计算机Photoshop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提高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迎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产教融合的提出环境与发展背景,指出了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UI 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教学方法,从教学模式、实训方法、师资提升等几个方面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模式,为计算机专业及其他同类高职专业的教学及人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常州工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分析了本专业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仪器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的方法,为实现科学有效的“产教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融合体,开展产教融合型智能制造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势在必行。基于产教融合理论体系,以西安航空学院校办工厂作为智能制造实践教学载体,进行新型教学体系探索,构建了产教融合型智能制造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和工程实践体系支撑体系建设,健全新建本科院校多元化实践教学体制。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高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进行了基于ITSS和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与探讨,从校企合作制定符合ITSS规范的课程标准(整体设计)、设计“项目实战和项目研发”的教学内容、开发工作过程项目化的教材、工作过程项目化的单元设计、“产学并行”的实训模式、校企融合培养“产教研”高素质教学团队、实施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围绕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产教融合创新,从产教融合实训体系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结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阐述了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以“师生结合、学科竞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物联网专业学生为依托,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新兴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六段式”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以“校企融合、教产一体、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职业素质教育与拓展模块,引导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供需失衡问题,基于国家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提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湖北恩施学院中软国际大数据产业学院为例,介绍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讨如何共建产业学院合作模式和保障机制,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软件工程师》2019,(1):60-62
本文描述了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工程教育理念,以及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产教融合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的相关研究。提出了CDIO理念下的软件技术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厚基础、侧岗位、重实践"为指导思想,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教育部协同多部门提出"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四真教改目标,要着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行业产业链的产教融合,强调学生实训实践教学,构建基于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能力递进"课程教学体系,化解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窘境。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艺术系立足区位经济环境实际,积极探索"一系一公司"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注册成立广州金画笔创意设计有限公司,以教研室为单位围绕不同专业大类确定公司经营范围与设计教学内容,涵盖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动漫设计等多个专业课题,以校园项目、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来拓宽校企合作深度,形成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刘忠梅 《办公自动化》2023,(8):29-31+42
目前对多数高校来说,在设计竞赛方面多数从“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的角度上进行研究,而从“学”的角度、“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研究得并不多。近年来,三维数字化技术(3D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成为“赛学融合”强大的推动力。本文基于三维数字化技术,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赛学融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细节,使“赛学融合”教学模式的育人效果得以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种史无前例的高规格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通过本次大会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进行探析。分析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考核主要还是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核的方法仍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考核的形式比较单一;考核内容也是依附于教材比较强,题目也相对简单,理论性比较强;考核的方式也不能较好的体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新时期,为了体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的指导思想,让中职生很好的与市场接轨,特需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机制急需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共同参与教学改革,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共同参与教学改革,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物联网专业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探析产教融合教学体系构建、ICT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开放实验室建设等,提出培养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相关方法,以"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例,构建具有特色的物联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王雪 《办公自动化》2022,(16):25-27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融媒体电商直播制作中心实训基地研究,是根据《吉林省职业教育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改革实施方案》,助力吉林省“十四五”实现“开门红”,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需求,以顺应融媒体电商直播作为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为依托,拟将国内、国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与融媒体电商直播制作中心实训基地建设结合,通过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共建、共享融媒体电商直播制作中心建设,并结合数字供应链专业群的建设,为培养优秀的融媒体电商直播类人才及为吉林省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为吉林省职业院校建设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深入探讨了“教、学、做合一”在信息化课程中的应用,以“双创”融合教学为例,展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该模式的必要性,包括对接社会需求、培养实用技能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详细阐述了优化信息化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如整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结构,强化项目导向教学法,增强师生互动与反馈,以及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以PhotoShop教学为例,详细介绍课程实施与评价策略。总结“教、学、做合一”模式的优化经验。本研究发现,该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示了教育模式创新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