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连铸过程中的点状偏析是后续轧材中带状缺陷的源头,对产品服役过程抗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了控制管材中的带状缺陷,以C110级石油套管钢为对象,研究了其铸态组织对后续热轧管和调质管中粗大带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状偏析主要存在于铸坯中心粗大等轴晶区,其内部存在细小的枝晶结构,但却伴随较严重的斑块状溶质元素偏析,遗传到热轧管中则表现为粗大的带状组织缺陷。这类带状组织很难通过热处理工艺消除,会保留在调质管中,从而影响产品服役性能。浇铸工艺研究表明,当前管坯连铸条件下,控制铸坯中心等轴晶区可有效抑制这类半宏观点状偏析的形成,明显减少热轧管和调质管中的粗大带状缺陷;随着铸坯等轴晶区的缩小,热轧管和调质管壁厚方向的显微硬度均匀性均获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轴承钢碳化物带状组织的形成及危害。为了降低轴承钢碳化物带状组织级别,研究了钢材退火工序对轴承钢带状组织级别的影响,通过4组退火工艺进行对比试验,明确了轴承钢球化退火后,带状组织级别增加1.0级以上;得出了轴承钢球化退火在710~800℃区间降温时采取快速冷却工艺措施,可减少碳化物析出,降低轴承钢带状组织级别。  相似文献   

3.
摘要:点状偏析是连铸坯中的常见半宏观缺陷之一,严重影响后续产品的加工性能和服役性能。点状偏析的形成与枝晶形貌以及凝固末期钢液流动有关,经热轧会遗留至管材中变成带状偏析,两者在成分和位置上存在一致性。热力学计算分析表明,该钢种圆坯点状偏析内存在富Nb碳化物,该析出相是凝固过程中分散型剩余液相溶质偏析的产物。通过SEM观察到,在常规加热过程中该富Nb碳化物并不能完全回溶,在管材带状偏析处仍然可以发现未溶碳化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以CJ20CrMnTi为试验钢种,调整断面200 mm×200 mm的连铸二冷强度,并将不同冷却强度条件下生产的钢坯以不同的轧制工艺轧制,分析铸坯的碳偏析,对比检验轧材带状组织级别,来研究连铸二冷冷却强度对带状组织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连铸二冷比水量的提高,钢坯平均中心碳偏析指数由1.08降至1.065,有效改善铸坯成分偏析,提高轧材组织均匀性,轧材带状组织级别控制由3.0级降至小于1.5级及以下;提高了轧制过程中生产效率,降低了煤气消耗,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16Mn钢中锰含量的偏析及其对带状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6Mn热轧钢板中Mn含量的偏析及其对带状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板中心部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以及少量的贝氏体和马氏体所组成,钢板其它部位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各组织相中存在Mn元素含量的偏析,其中尤以中心偏析带中B-M相和珠光体中偏析最为严重。16Mn热轧钢板中带状组织的形成与显微组织中锰含量的偏析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含锰结构钢中带状组织的形成演化规律及对冷轧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板中的带状组织是由连铸过程中元素的中心枝晶偏析所致。带状组织的存在对冷轧板的强度无明显影响,但使冷轧板的塑性显著降低,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采取控制连铸时钢水的过热度、加大电磁搅拌等措施,可减轻铸坯的中心偏析,遏制带状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徐芗明 《特殊钢》2007,28(4):54-55
低碳高硫易切削结构钢(%:0.07C、0.86Mn、0.06P、0.32S)Φ11.5 mm冷拔材出现0.3 mm深的一次纵裂纹,造成批量废品。经取样分析表明,Φ14 mm冷拔坯(热轧材)的带状组织达4级,冷拔一次断面缩减率达32.52%,致使在冷拔过程中产生裂纹。通过控制连铸时钢水过热度,在冷拔坯连轧过程精轧温度由850℃提高到1050℃,喷淋冷却,650℃回红,使Φ14 mm冷拔坯带状组织降至1.5级以下;冷拔时一次断面缩减率降低至30.5%以下,从而避免了Φ11.5 mm冷拔材纵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计6种热处理工艺和4种热轧工艺分别完成气氛保护热处理试验和热轧试验,借助电子探针面分析和定量分析手段检测板坯热处理前后Mn元素枝晶偏析程度的变化,并比较不同加热制度下板材显微组织的差异,从而分析了高温加热制度对380CL板坯枝晶偏析以及轧材带状组织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加热温度从1 140 ℃逐步升高到1 300 ℃,热处理前后偏析比变化量从1.65%逐渐增大到3.52%,1 200 ℃时保温时间从0.5 h、1.0 h延长到2.0 h,偏析比变化量从1.79%、2.12%增大到3.59%,即加热温度每升高50 ℃左右,或保温时间延长0.5~1.0 h,枝晶偏析减轻0.1%~1.5%;热轧工艺时加热温度从1 140 ℃升高到1 200 ℃,板材带状组织可减轻1级,带状偏析程度可改善20%左右。  相似文献   

9.
李娜  孙斌  徐博  张青龙 《河南冶金》2021,29(6):9-11,30
以开发800 MPa级高强度调质钢为目的,采用不同的轧制工艺并进行相同的淬火和回火处理,研究了轧制工艺对高强度调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经控制轧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粒状贝氏体及M-A组织,经高温大压下连续轧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组织.钢板热处理后均得到高温回火索氏体组织,且两种工艺对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硫印、热酸侵蚀、原位分析和SEM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J55钢级石油套管铸坯中心元素的偏析,研究加热温度、终轧温度、未再结晶区变形率、终轧后冷速及卷取温度等因素对消除或者减轻带钢中带状组织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n元素偏析是引起热轧带钢带状组织的直接原因,采取提高加热温度、终轧温度、未再结晶区大变形率、终轧后冷速及降低卷取温度等措施,可以减轻或者消除由于铸坯中心偏析引起的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11.
以屈服强度450 MPa级船板钢为研究对象,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硬度计等检测分析手段,研究高强船板钢断口分层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铸坯中心出现明显的组织偏析;热轧船板回火后心部的珠光体带宽度达76.81 μm,带状组织处Mn、Si、Cr、Ni、Cu均存在明显偏析;断口形貌观察发现裂纹沿珠...  相似文献   

12.
无缝管线管主要是用于油井或气井的井口附近输送高压油、气的无焊缝钢管。文章就无缝管线管的显微组织及带状组织对材料抗HIC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材料抗HIC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浇注工艺参数对ЖC-6y镍基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观组织形态和碳化物的分布是影响合金性能的主要因素.浇注温度在1410~1430℃范围内且模壳温度在900~980℃时,该合金获得最佳性能匹配;浇注温度为1600℃时,可获得较好的合金组织形态和碳化物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为减轻20CrMoH齿轮钢带状组织,进行了Φ80mm棒材在精轧区的3种穿水冷却试验。结果表明:精轧前穿水冷却,轧制温度处在两相区轧制,带状组织级别为2.5~3.0级;精轧后以及精轧前、后进行穿水冷却,轧制温度处在奥氏体区轧制,带状组织级别为1.0~2.0级,尤其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时,带状组织级别为1.0~1.5级。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45CrNiMolvA超高强度钢等温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为材料的合理使用和热处理以及焊接等提供了有效的依据。通过对退火工艺、淬火加回火工艺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研究,得到钢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80~740℃,保温时间大于5h。钢的最佳淬火温度为840~960℃,最佳回火温度为500~550℃C,保温2h。钢经淬火加回火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强韧性配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基于Thermo-Calc热力学模拟软件、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实验手段,研究GH625合金铸态试样棒的显微组织,并对比讨论浇注温度对其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GH625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为发达的树枝晶,枝晶间可见δ相与M6C型碳化物伴生析出.一次枝晶臂间距λ1和二次枝晶臂间距λ2均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枝晶偏析程度则同时受扩散时间和扩散距离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综合相互作用导致1420℃浇注试样里Nb元素高度偏析,为枝晶间δ相的大量析出提供有利的浓度条件.因此,在制定浇注工艺时,需要综合考虑扩散时间和扩散距离的影响程度,选取合适的浇注温度(或者冷却速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种轧制工艺方案,对20CrMnTi钢棒材的带状组织缺陷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CrMnTiH钢Φ130 mm圆钢的生产工艺流程为120 t BOF-LF-VD-300 mm×430 mm坯连铸-连轧。不同连铸工艺(过热度15~30℃,电磁搅拌0~400 A)生产的连铸坯和轧材的宏观碳偏析表明,较高的过热度和过强的结晶器电磁搅拌会加重20CrMnTiH钢连铸坯和轧材的宏观碳偏析;严重的宏观碳偏析,加剧晶枝偏析,提高钢的带状组织级别并提高退火钢材正偏析区的硬度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轧方式生产的15Mn无缝钢管,管体存在明显的带状组织。对管体进行化学成分和金相检验,通过对连铸坯凝固过程和轧制过程的分析,得出连铸坯中的枝晶偏析是管体产生带状组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油气输送中对抗硫管线管抗HIC性能要求和调质态无缝管线管的生产特点,着重对调质态无缝管线管组织控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试验验证了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等对无缝管线管调质态组织的影响,并结合不同组织状态对其抗HIC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调质态抗硫无缝管线管最合适的组织控制状态。研究表明,通过调整合金成分,并搭配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控制获得均匀细小的回火B+F组织,从而有效提高无缝管线管抗HIC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