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活性炭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活性炭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活性炭吸附、生物活性炭、臭氧活性炭技术等的对水源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工艺特点,指出活性炭对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污染方面是其他水处理单元难以取代的,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水源可能会由于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成为微污染水源,若仅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的品质难以达到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微污染水源,相应处理厂需要积极推动技术改造进程,制订更具可行性的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案。鉴于此,论文以微污染水源的处理为背景,着重围绕其中的预处理单元改造设计展开探讨,提出一些思路与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根据东北高寒地区某水厂的水源及水处理设施现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采用预氧化、强化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滤池及超滤膜工艺,以提高高寒地区微污染水源水厂的供水水质,达到保障供水安全的目的。介绍了该工程的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实践证明该工艺适合高寒地区微污染水源水厂的水质提升。 相似文献
6.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适合受微污染水水质净化的基本技术对策,指出今后的水处理技术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特点及优势进行综合治理,从而达到最低成本下的最佳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水源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为了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需要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原水进行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本文对微污染水源常规处理的各种工艺方法以及在各工艺中应相应增加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今后在面对有机污染物日益严重的水源水而又要生产出合格的饮用水时,对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基建投资、运行成本和维护管理等基本必要条件提供一些技术概念支持。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装填了包埋固定化微生物颗粒(以下简称包埋菌)的好氧流化床对广州某自来水厂的微污染地表水进行处理,其中包埋菌颗粒的填充率为10%,流化床采用气升管曝气内循环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包埋菌颗粒可以高效、快速地去除原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水温为25-27℃、DO为3-4mg/L的条件下,当进水NH4 -N平均为0.90 mg/L、HRT为10min时,出水氨氮平均为0.32 mg/L,亚硝酸盐氮<0.05 mg/L.包埋菌颗粒的密度为1.02-1.04g/cm3,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流态化特性,非常适于在自来水厂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小型水厂在经济有限的条件下处理微污染水时采取的一些措施。针对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微污染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遇到不同的水质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低温低浊污染水源的气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质特点 牡丹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的牡丹岭,全长725km,流域面积37.654km~2,年平均径流量64.7亿m~3,最大流量1,280m~3/s,最小流量26m~3/s,极端最小流量4.13m~3/s,污径比1∶1.8。历年从11月初至翌年3月中旬,牡丹江水温0~3℃,浊度4~6mg/L,色度31.6度。因位于 相似文献
17.
微污染水源水水质特点及其处理工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微污染水源水质特点的分析表明,微污染水源水的污染指标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主,具有高锰酸盐指数较高、氨氮浓度较高、嗅和味明显等特点,通常采取强化常规处理、增加预处理单元、增加深度处理单元、增加膜技术等手段,使出水水质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介绍了以常规工艺为基础的各种水质处理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并推荐预处理/常规工艺、常规工艺/深度处理工艺、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膜技术等方案,可作为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污染为主的微污染水处理工艺。各水厂可根据原水的污染程度和所在地区的经济能力,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气浮/活性炭/微滤膜一体化工艺处理高藻、低浊、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微污染湖泊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有机物和藻类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浊度、色度、CODMn、氨氮、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50%、81.60%、76.50%、63.40%、94.60%。对于浊度的去除,气浮、活性炭和微滤膜均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色度、CODMn和氨氮的去除,气浮和活性炭发挥主要作用;对于叶绿素a的去除,气浮发挥主要作用。另外,该工艺还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膜污染能力,试验开始时跨膜压差约为2.1 kPa,至试验结束时跨膜压差仅增至3.4 kP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