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板超滤膜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微污染水源水处理难题,采用浸没式平板超滤膜进行了超滤直接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现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超滤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浊度的去除率>99.0%,出水浊度<0.1 NTU;对CODMn的去除率为25.8%~46.9%,出水CODMn<2.5 mg/L;对UV254的去除能力相对较低,平均去除率为13.3%;超滤膜跨膜压差的增幅和过滤时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辅助空气表面冲洗可明显降低跨膜压差的平均增长速率,膜清洗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活性炭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活性炭吸附、生物活性炭、臭氧活性炭技术等的对水源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工艺特点,指出活性炭对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污染方面是其他水处理单元难以取代的,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水源可能会由于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成为微污染水源,若仅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的品质难以达到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微污染水源,相应处理厂需要积极推动技术改造进程,制订更具可行性的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案。鉴于此,论文以微污染水源的处理为背景,着重围绕其中的预处理单元改造设计展开探讨,提出一些思路与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源水受到污染,藻类含量过高、总氮超标、嗅味以及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原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了提升改造。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艺,充分利用了原有构筑物,将平流沉淀池改造为气浮-斜管沉淀复合池,提高了处理水量。改造后解决了水厂原有工艺存在的工艺滞后、部分构筑物超负荷运行等不足,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相似文献   

5.
根据东北高寒地区某水厂的水源及水处理设施现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采用预氧化、强化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滤池及超滤膜工艺,以提高高寒地区微污染水源水厂的供水水质,达到保障供水安全的目的。介绍了该工程的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实践证明该工艺适合高寒地区微污染水源水厂的水质提升。  相似文献   

6.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适合受微污染水水质净化的基本技术对策,指出今后的水处理技术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特点及优势进行综合治理,从而达到最低成本下的最佳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水源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为了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需要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原水进行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本文对微污染水源常规处理的各种工艺方法以及在各工艺中应相应增加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今后在面对有机污染物日益严重的水源水而又要生产出合格的饮用水时,对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基建投资、运行成本和维护管理等基本必要条件提供一些技术概念支持。  相似文献   

8.
将沉淀/气浮串联工艺应用到给水厂的升级改造中,并在淮河流域某水厂建成了处理能力为2×104m3/d的示范工程。对微污染期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测定,除常规指标外,还分析了原水以及沉淀、气浮出水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对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物的去除特性。研究表明,当水厂原水处于微污染期时,沉淀/气浮强化常规处理工艺能有效削减污染物,并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保障后续臭氧高级氧化工艺和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正常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沸石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沸石结构性能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介绍了沸石在去除微污染水中氟、氨氮、苯、砷的实验研究,与活性炭结合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方面的应用及生物沸石反应器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净化,认为应继续加大对各种天然沸石改性及加工工艺的研究,使其在水污染处理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接超滤、气浮/超滤两种工艺对微污染高藻水库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气浮/超滤组合工艺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直接超滤工艺;组合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60%和50%,对嗅味物质土臭素的去除率为42%,对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前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1%和99.7%,而对浊度、叶绿素a的去除率则接近100%。  相似文献   

11.
针对神东矿区微污染地表水源水质特征,结合最近几年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和实践,采用高锰酸钾复盐-粉末活性炭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有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出水浊度<1 NTU,色度≤10度,COD Mn<1 mg/L,出水水质远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运行实践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运行效果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成本低等特点。详细介绍了净水厂的工艺选择、工艺流程、主要构(建)筑物设计参数等,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的情况呈上升趋势。如何对微污染水源进行处理成为当前给水处理中新的发展方向。总结西北某微污染水源净水厂的工艺设计,重点介绍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选型和相关参数,并对其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核算,总结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水生植物滤床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太湖陈东港入湖口处进行了水生植物滤床(APFB)处理河水的中试,结果表明APFB的最佳水力负荷为2.5~3.0m3/(m2·d),最佳水深为10~20cm。在最佳运行条件下,APFB对氨氮、有机物、叶绿素a(Chl-a)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30%、25%、80%和90%以上。此外,在分析污染物沿床体长度方向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APFB的工艺原理。  相似文献   

14.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装填了包埋固定化微生物颗粒(以下简称包埋菌)的好氧流化床对广州某自来水厂的微污染地表水进行处理,其中包埋菌颗粒的填充率为10%,流化床采用气升管曝气内循环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包埋菌颗粒可以高效、快速地去除原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水温为25-27℃、DO为3-4mg/L的条件下,当进水NH4 -N平均为0.90 mg/L、HRT为10min时,出水氨氮平均为0.32 mg/L,亚硝酸盐氮<0.05 mg/L.包埋菌颗粒的密度为1.02-1.04g/cm3,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流态化特性,非常适于在自来水厂应用.  相似文献   

15.
林李苗  李军 《城镇供水》2009,(7):20-22,28
本文探讨了小型水厂在经济有限的条件下处理微污染水时采取的一些措施。针对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微污染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遇到不同的水质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低温低浊污染水源的气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质特点 牡丹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的牡丹岭,全长725km,流域面积37.654km~2,年平均径流量64.7亿m~3,最大流量1,280m~3/s,最小流量26m~3/s,极端最小流量4.13m~3/s,污径比1∶1.8。历年从11月初至翌年3月中旬,牡丹江水温0~3℃,浊度4~6mg/L,色度31.6度。因位于  相似文献   

17.
微污染水源水水质特点及其处理工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微污染水源水质特点的分析表明,微污染水源水的污染指标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主,具有高锰酸盐指数较高、氨氮浓度较高、嗅和味明显等特点,通常采取强化常规处理、增加预处理单元、增加深度处理单元、增加膜技术等手段,使出水水质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介绍了以常规工艺为基础的各种水质处理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并推荐预处理/常规工艺、常规工艺/深度处理工艺、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膜技术等方案,可作为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污染为主的微污染水处理工艺。各水厂可根据原水的污染程度和所在地区的经济能力,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生物陶粒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的试验研究。从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该试验可有效改善后续传统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节省部分混凝剂和氯的投加量 ,降低制水成本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浮/活性炭/微滤膜一体化工艺处理高藻、低浊、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微污染湖泊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有机物和藻类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浊度、色度、CODMn、氨氮、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50%、81.60%、76.50%、63.40%、94.60%。对于浊度的去除,气浮、活性炭和微滤膜均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色度、CODMn和氨氮的去除,气浮和活性炭发挥主要作用;对于叶绿素a的去除,气浮发挥主要作用。另外,该工艺还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膜污染能力,试验开始时跨膜压差约为2.1 kPa,至试验结束时跨膜压差仅增至3.4 kPa。  相似文献   

20.
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阐述了微污染水处理主要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