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家用电器配线组件现状为主线,以空调电器电源连接组件及电热电器电源输入组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为例,从而进一步论述家用电器环保配线组件发展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家用电器配线组件的产品构成、行业发展现状及及发展特点;并通过对下游家用电器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论述家电配线组件制造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对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元器件的检测是家电维修的一项基本功,准确有效地检测元器件的相关参数,须根据不同的元器件采用不同的方法.本文对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分上,下两部分,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家电的漏电现象,检查方法以及防触电措施中保护接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向东  杜洪波 《电力学报》2002,17(3):206-208,211
总结了电力专用通信网中行政电路、生产电路、计算机管理电路的配线系统设计实际工作经验和体会 ,分析了配线系统的理想模型 ,提出了优化配线系统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和笔记本进行工作时谐波的测量,并根据各电器不同的工作机理,总结出由于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家用电器在使用时会产生谐波。  相似文献   

8.
9.
朱晓 《电器评介》2014,(14):13-13
家用电器的安全性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安全。对家用电器安全监测要求也比较高,我国颁布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中已明确规定了家用电器安全监测应用标准,对家用电热电器以及电动电器都必须进行监测,以判断其绝缘电气和泄露电流等情况。本文主要从绝缘电阻安全检测、家用电器泄露电流测试、家用电器绝缘电气强度检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电气制造》2004,(11):75-76
由于在产品设备中通过的电量过多,因此电气安全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困素。为了防止潜在的起火危险以及保障车间内工人的人身安全,在设备上安装的所有电导体电气设备都有安全代码。对于机器制造商来说,遵守这些严格的指导原则是标准的程序。但随着控制系统设计发展,人们对于安全性的关注越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通过对家用电器产品安全标准中有关条款的解读与分析,介绍了家用电器产品额定电流的几种确定方法,并给出了典型产品类别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衡水电力通信网中配线记录越来越多,因长期对该项数据记录混乱,削弱了对其监管力度,直接影响了通信设备的维护、施工和改造效率.文章从影响配线记录准确性因素的分析入手,通过破解原有的配线维护流程,绘制出错误配线记录原因分析关联图,找出了影响配线记录准确率的关键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了管理系统功能,规范了配线数据地收集、更新方法,增加了核对记录和培训制度等,有效地提高了配线记录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17.
《家电科技》2004,(4):23-23
近日,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华东、华南分院分别在慈溪市及珠海市揭牌。这标志着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进一步走向市场,完善自我,扩大服务地域有了新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复合型的防爆电气设备,税控燃油加油机的电气配线及接地等由于某些影响因素的长期作用,会形成不安全爆炸隐患。章介绍了税控型燃油加油机电气配线的安全防爆要求,讨论了加油机在选型、维护和电气设备接地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叶青 《电工技术》2017,(5):171-172
分析了不同技术组件的发电特性,并采用软件模拟了不同技术组件年发电量的差异。在假定所有技术都具有相同均化发电成本的前提下,进行了不同组件的技术竞争力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目前晶体硅组件的效率和售价下,低于8%效率的组件技术将无法实现竞争,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除非开发出自己的特定细分市场。若薄膜确实可实现相比晶体硅10%的发电收益,则此转换效率可放宽至6%。计算结果还表明,提高薄膜组件转换效率是增强薄膜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靳冬  崔强  刘畅  李杰  侯新伟 《家电科技》2022,(5):120-123
电磁兼容是家用电器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家用电器EMC检测实验室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家用电器EMC实验室发展现状和常用的检测方法,对该领域实验室认可要求进行了解析,从方法验证有效性、设备校准、测试场地确认和检测实施规范性等方面总结了常见的技术问题,给出了我国家用电器EMC检测实验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