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河流水沙变化受人类活动、流域气候、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而人类活动是河流水沙变化直接影响因素。从柳河流域六个水文站多年径流泥沙观测资料看,径流量、输沙量均有递减趋势;通过分析,河道内径流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少。自从1983年柳河流域上游被列为全国八大水土流失治理区之后,经过多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由27%增加到54%,林地面积由11万ha增加到22万ha,人工草地面积由2万ha增加到4万ha,坡面和沟道水土保持工程控制水土流失85%,径流系数由0.56减少到0.50,侵蚀模数由2086t/km2.a减少到1094t/km2.a。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流域河流泥沙变化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泥沙是反映流域生态环境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河流自身演变及气候、流域下垫面、水土流失、人类活动的综合产物。选取青海湖流域主要河流水文站观测资料,采用特征值统计法、时间序列趋势法、累积距平分析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河流泥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得出:青海湖主要河流水沙关系密切,泥沙在时间、空间、沿程上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主要集中在洪水期;泥沙总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与径流变化一致,由西向东递减,北部大于南部;泥沙强度与径流变化恰恰相反;河流输沙量沿程变化明显;泥沙与河势变化、径流等关系密切,不同河道河势变化对河流泥沙变化影响较大,河流输沙总量随径流量增大而增加;河流泥沙与流域下垫面情况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的泥沙来源与组成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河流泥沙是反映河流水质的物理特性和流域水土流失的程度,同时也是反映河川径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收集了1959~2013年玛纳斯河上中游4个代表站实测悬移质泥沙(以下简称泥沙)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该河流悬移质输沙量沿程变化、输沙模数区域分布、含沙量的时空分布及水沙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是一条多沙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需要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研究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泥沙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剧,过度的垦荒,放牧,砍伐森林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使一些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以我国长江流域为例,5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为36.38万km^2,占总面积的20.2%,以8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到56.24万km^2,占总面积的30%以上,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沙变变化的影响并预测未来水沙变化趋势,是水土保持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下游水利工程的涨沙淤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理河流域主要水文站1959~1999年间实测的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降雨径流泥沙特性及其年际变化过程。应用水文法分析了大理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效益及流域水沙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1970~1999年累计减洪量89.08亿m3、减洪效益35.6%,减沙量35.39亿t、减沙效益36.7%。  相似文献   

6.
嘉陵江为三峡入库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在长江上游各支流中居首位。支流渠江位于大巴山暴雨区 ,为含沙量较高的支流 ,其来沙量占北碚站比例较大。因此 ,在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对三峡工程来沙影响研究中 ,选定水沙来量较大的渠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流域中泥沙来量及其在出口断面的时程分配较为复杂 ,主要与泥沙来源和水流挟沙能力等有关。根据渠江流域降雨、地形、地质特点 ,选定合适的泥沙释放函数 ,结合现行流域降雨径流预报方案 ,建立起渠江州河流域产水、汇水汇沙模型。模型具有概念明确 ,能结合流域降雨径流预报方案等特点。水沙过程检验预报表明 ,能够较好地模拟洪水及其含沙量过程  相似文献   

7.
根据黑孜河流域黑孜水文站52年系列水文资料,采用水文统计方法,分析了黑孜河流域径流、泥沙、降水、洪水水文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分布规律,得出黑孜河流域内水文变化周期,为开展克孜尔水库泥沙淤积规律研究,探索水库调水、调沙的运行方式及合理开发利用黑孜河流域水资源、水土保持等,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8.
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对水土流失治理水沙效应的研究,文章根据大凌河流域来水来沙特点和径流、降水等数据资料,对降水、输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运用距平累计法与Mann-Kendall秩相关法进行分析,然后对不同时段的输沙衰减量及其所占比重运用降水-输沙双累计曲线和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法进行定量的计算。研究表明:在多年平均变化中大凌河流域输沙量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水土流失治理和降水量变化是引起河流泥沙衰减的主要因素,不同时段的水土保持措施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每年的7、8月份为水土保持措施影响大凌河流域输沙量最为显著的时段。文中研究成果可为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流域侵蚀产沙过程随尺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寻求不同尺度下侵蚀产沙过程的变化规律和普遍规律,是进行尺度转换的基础。本文以岔巴沟流域及其团山沟径流场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探讨了不同尺度下流域径流过程、侵蚀产沙过程、水沙关系随尺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峁坡、全坡面、毛沟、支沟、干沟的径流和泥沙分析表明,全坡面将流域径流过程、侵蚀产沙过程、水沙关系有机的区分开为坡面和沟道两种类型的变化过程,而全坡面又对毛沟的径流和泥沙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依据马莲河流域实测水文资料、气候和NDVI数据,分析流域泥沙演变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泥沙分布地区差异较大,总体从上游向下游递减,最大产沙区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达8 148 t/km2,支流合水川泥沙最少,年输沙模数为1 663 t/km2;人类活动和降水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93.0%、7.0%,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是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流域内降水以及下垫面的变化,使产流产沙机制发生显著变化,分析流域泥沙演变规律及其成因,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河、辽河两条河流都具有多沙冲积性、宽浅散乱的游荡型河段、局部河段呈地上河以及洪水暴涨暴落和防洪任务重等共性,整治目的也基本相同,因此采取的整治方案、整治措施也具有类似性。  相似文献   

12.
桑干河河道特征及水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干河是我省的第二大河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的洪水,给沿河两岸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灾害。从建国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河道治理规划,目前河道行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本文通过对桑干河逆州段河道特征及水文进行分析研究,为将来进行系统的河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围绕"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的总体思路,通过分析珠江流域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论述了"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的指导思想及内涵,阐明了"建设绿色珠江"的总体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重点依托两大抓手,通过三大途径,完成四大任务,逐步建设"洪涝无恙、供水安全、山清水秀、管理无虞"的珠江.  相似文献   

14.
左江、右江及邕江水污染事故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左江、右江及邕江入河排污情况及1999年1月至2003年4月发生的14起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预防及处理水污染事故的对策: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加强水环境保护的立法和监督;建立河流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及优化调配,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对冷水河河道整治与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方案进行了介绍。改造后的冷水河能继续承担排涝、行洪、排污和排除雨水的功能;按照坚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以人为本、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等原则,对冷水河进行整治和景观设计,最终可形成由点、线、面组成的绿化系统空间;沿冷水河绿化带可塑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达到了社会与自然、文明与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伊洛河夹滩地区对伊洛河入黄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洛河河道两岸堤防的存在使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不同于天然滞洪区,它不仅对人黄洪水起滞洪削峰作用,而且对洪水总量还略有削减。不 同时期堤防的建设标准及河道条件不同,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也不同。经过1935、1937、1954、1958、1982年实测洪水资料的分析知,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滞洪作用与洪水量经大小、洪水过程胖瘦、堤防决溢程度等因素有关,在现状堤防条件下,如何再发生1954、1958年量级的洪水,在确保洛洛北大堤安全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使用夹滩及南岸滞洪共滞洪,则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削峰率可达20%~25%。但夹滩地区的容量有限,因此对洪水总量的滞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7.
按照河流与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河流水沙模拟与专题研究和长江治理与防洪实践应用3个领域,对长江流域河流泥沙与治河防洪研究及实践进行综述。①河流与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包括河流分级、干流河道分段与河势贴体网格等河流分类及形态研究,以及泥沙分界、长江水沙变化与输沙地形对比等泥沙特性及运动研究。②河流水沙模拟与专题研究包括河流水沙模拟研究与河流水沙专题研究,河流水沙模拟研究涉及河流水沙数学模型、应用及关键技术;河流水沙专题研究列举了弯道水流基本特性及数值模拟、空腔回流区水沙特性及模型变态影响研究,以及河湖岸线洲滩利用对河湖功能影响研究。③长江治理与防洪实践应用包括重大治江工程(三峡、葛洲坝、南水北调)研究、治江重大问题研究和长江防洪实践应用3个方面。建议加强基于泥沙的河流研究、不限于河流的泥沙研究以及河流与泥沙相互影响研究,并强化河流泥沙理论研究与治河防洪实践应用之间关联研究与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属于国境界河,其河道演变问题不仅是自然科学问题,更事关国土面积的增减,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近30年来黑龙江河道演变及工程整治技术的研究成果,从河道演变、暴雨洪水、河道整治3个方面总结了研究进展,得到如下结论:黑龙江河道演变、水沙运动相关的研究成果稀少且陈旧,尤其缺乏系统性、长序列的河道演变分析;黑龙江防洪抗灾技术经历了“被动”获取、“主动”获取和“超前”获取3个阶段;受限于国界河和高寒地区的双重属性,工程整治使用的防护材料应符合流域特点,工程型式也需尽量简化布置。  相似文献   

19.
洪涝灾害是松花江流域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尤其是嫩江、松花江( 以下称为两江) 交汇处时常出现洪水遭遇 而造成的大洪水现象。以两江洪水在三岔河口附近的遭遇现象作为工程背景, 基于两江历史洪水资料分别采用统 计学方法及 Copula 函数 2 种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综合分析两江洪水的洪峰遭遇及洪水过程遭遇情况, 为提高 两江的防洪能力提供有力帮助。通过研究发现: 两江洪水以小量级洪水遭遇居多, 且遭遇发生在 8 月 7 日左右的概率最大; 通过计算还得到两江在同频率洪水下每日的遭遇风险以及遭遇概率最大时两江在不同频率洪水组合下的遭遇概率。采用 2 种方法所得的遭遇规律相同, 结论可信。洪水遭遇可通过上游水量调节等方式予以避免。  相似文献   

20.
天然河川随水流输砂能力、底床条件及来水来砂条件等变化而演变,以相应调整河床型态与水砂关系,促使河川趋向近似冲淤平衡稳定状态.在一定流域来水来砂的条件下,河流将调整它的比降、型态、河床物质组成及河型进而达到稳定状态.河川型态分类将有助于了解河床稳定特性、来水来砂条件及河床地质条件相适应之均衡型态.本研究以台湾重要河川荖浓溪流域为研究范围,利用Leopold and Wolman(1957)[1]、Ferguson(1984)[2]、许炯心(2004)[3]及陈树群五层分类法(2001)[4]等方式进行著浓溪河川型态分类,透过水文地文数据分析、河川型态分类与水力几何型态判别等计算,以进行河川型态特性分类及河床稳定等课题之分析探讨,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了解流域河川特性及河床演变之定性定量评估,并提供作为河川复育与流域经营管理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