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地下洞室外压力形成的原因和分析它的压力大小,排水降低外水压力和渗漏水的可行性及效果,同时还研究了钢筋混凝土衬砌的高压引水隧洞(含高压岔管)内水外渗引起外水压力升高。并通过充水试验及运行初期外水压力观测,证明外水压力的研究是可行的,采取排水及防渗措施是得当的,从而保证了地下洞室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因地下洞室埋深大,承受外水压力大而造成渗流、渗透变形等问题。基于饱和二维渗流理论,对高压岔管区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环向帷幕和纵向帷幕两种防渗方案下高压岔管区外水压力和排水廊道的渗漏量,评价了两种防渗方案的防渗效果,并给出渗控建议。结果表明,高压岔管区的防渗处理比较复杂,采用环向帷幕对洞周围岩进行高压灌浆加固处理能大大提高围岩的完整性,优于纵向帷幕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登抽水蓄能电站由引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和尾水系统以及上下库组成。复杂地下厂房洞室群、上下库大坝防渗系统以及压力管道上方的平洞和密集排水孔幕构成了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复杂的防渗排水系统。采用GWSS(Ground water Simulation System)软件对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区复杂的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重点研究了抽水蓄能电站正常运行后工程区复杂渗流场特性、引水系统管道的外水压力和上水库防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压隧洞下水平段上部设置排水洞和排水孔幕的排渗方案,对引水管道和岔管具有显著排水降压作用,使该区域的渗控效果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黄登水电站地下厂房地段地下水位线较高,且距水库较近,为降低围岩的外水压力,以利于地下洞室的围岩稳定,同时也为防止地下水向地下厂房渗漏,在地下厂房顶部及四周设置防渗及排水系统。防排水设计采用"以排为主,防、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证明其防渗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支管区域具有断层裂隙较发育、地下水很丰富的特点.如何有效降低岔支管区域的外水压力,对防止压力钢管外压失稳,确保水道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十分关键;同时,对最大限度减轻地下厂房排水压力,从而保证地下厂房安全运行尤为重要.该文通过介绍高压岔支管区域防渗、排水系统设计方案,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介绍马鹿塘水电站二期工程地下厂房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及应对处理措施建议.地下厂房埋藏较深,工程规模较大,围岩完整性好,相对于厂房洞室的地下水外永压力水头较高,对洞室围岩的长期稳定性产生不利因素.为确保厂房围岩的长期稳定和电站长期安全运行,建议:在主副厂房、主变室、尾闸室及母线洞的顶拱和边墙设排水孔,以降低外水压力.对局部滴水、渗水明显地段根据实际情况专设特定捧水孔进行引排.充分利用地下厂房周边的各施工支洞、主变运输洞、尾闸交通洞等作为厂房的排水廊道.以确保厂房围岩的长期稳定和电站长期安全运行,并为运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7.
渗流控制是地下厂房设计的重要内容,黄金坪水电站地下厂房运行期渗流主要考虑调压室及压力管道内水外渗以及地下水的影响。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厂房洞室布置,进行了地下厂房渗控排水设计,运用三维有限元对渗流场和渗流量进行了分析计算。成果分析表明:通过布设排水廊道和排水孔,地下厂房洞室群的浸润线明显下降,三大洞室顶拱及大部分边墙位于浸润线以上有利于洞室稳定;厂区洞室在未设防渗帷幕的情况下总渗流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工隧洞外水压力设计分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库建成蓄水后 ,因地下水位抬高 ,对地下水工隧洞将作用较大的外水压力。文章针对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左岸泄洪系统地下洞室的外水压力分析 ,结合部分已建工程的实际经验 ,在大量结构计算的基础上 ,提出了外水压力的设计思路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排水系统由洞室群周围布置形成环排水幕的排水廓道,洞室群岩壁设置的排水孔及自流排水洞组成,总排水为自流型,是该工程较为有特色的排水设计,自流排水洞近期初步运行情况表明,排水顺畅,优点甚多。  相似文献   

10.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排水系统由洞室群周围布置形成环形排水幕的排水廊道、洞室群岩壁设置的排水孔及自流排水洞组成总排水为自流型是本工程较为有特色的排水设计。自流排水洞近期初步运行情况表明,排水顺畅,优点甚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