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浅谈防火门的可靠关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火门是建筑物水平防火分隔设施的一种 ,其主要作用一是防火 ,二是防烟。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 ,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 ;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 ,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常开的防火门 ,当发生火灾时 ,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1 防火门应用现状防火门按平时的开启状态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平时呈开敞状态 ,火灾时自动关闭 ,称之为开式防火门 ;另一种为平时呈关闭状态 ,有人员走动时 ,要推动门开启 ,称之为闭式防火门。目前我国使用的绝大部分为闭式防火门 ,主要原因是所有部件均为机械产品 ,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2.
张林龙 《中国消防》2012,(15):42-42
编辑同志: 据我观察,目前,部分居民小区的楼梯间存在一个消防安全隐惠,即楼梯间及前门开启方向与逃生(疏散)方向不一致,不符合国家建设部制定的《住宅建筑规范》。《规范》中对“防火与疏散”、“安全疏散”等内容有明确要求:“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徒手开启。”  相似文献   

3.
疏散通道的流通能力及人员的行走速度是预测建筑物内人员疏散时间的主要因素,而疏散通道的流通能力、人员的行走速度、人员密度三者之间密切相关。本文对现有典型的国内外密集人群沿水平通道、楼梯上行、下行的移动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中人群密度与行走速度及流通能力之间关系的异同,并通过工程案例对用不同模型预测的的疏散时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疏散通道,各模型在人员自由移动与人员高度密集状态下的结果差异较大。对于水平通道,大部分模型在0.5人/m2≤D≤2.5人/m2的人流密度范围内,结果比较接近。对于沿楼梯上行的人员移动,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各模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不同疏散楼梯设计模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构建了5类疏散场景,采用仿真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楼梯形式和楼梯转换平台数量与人员疏散效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楼梯形式和转换平台数量与建筑内的人员平均疏散距离和疏散效率有直接关联.分散设置4部楼梯且不设置楼梯间内转换平台时人员平均疏散距离最短,分散设置4部楼梯且楼梯间设置2个转...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和消除公轨合建隧道轨道层地铁火灾的危害,运用Pathfinder建立了轨道层B型地铁疏散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修正了模型中乘客在疏散平台上的速度。针对地铁中部起火且正对疏散门的最不利火灾场景,模拟分析了疏散门设置间距和宽度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厢侧门的流量分布主要与疏散门间距有关,侧门的开启方式会影响乘客整体疏散时间;当疏散门间距小于地铁车身长度一半时,疏散时间同时受疏散门间距和宽度的影响;当疏散门间距大于地铁车身长度一半时,疏散时间主要受疏散门间距的影响。研究可为公轨合建隧道轨道层疏散门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2020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对欧洲进行考察后发布的《全球卫生状况报告》(Global Health Assessment)指出:从人类的角度来看,“缺乏安全意识”已经成为影响世界范围内社会安全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部分人群(如老人、婴幼儿、残疾人等)因缺乏逃生知识和安全意识再加之行动不便而无法进行有效疏散。这就要求在设计中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全部人员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点,从而保证人员和财产伤亡最低限度。其中重点就包括楼梯间,通常楼梯间均设在人员密集或通风采光不良的场所中,对于处于紧急疏散状态时尤其是紧急情况下或火灾现场情况紧急时,极易发生弱势群体被疏忽的现象。近年来,一些城市也发生了因疏散楼梯间未设置必要的安全设计而发生的伤亡事件,其中最常见的即是“一梯多户”形式下由多个家庭组成“一家人”集体从楼梯间内逃出而导致事故灾难发生。因此,对在疏散避险情况下楼梯间的无障碍设计进行研究,对于确保全部人群能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全疏散基础参数的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测统计法对人流密度、疏散速度和通行流量3个基础参数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参数特性及其在疏散设计中的应用,建立基础参数的关系模型。通过参数模型分析认为合理的疏散设计应当控制人流流量接近但不超过通道的峰值流量,保证水平通道内的人员密度不大于1.6人/m2的极限值,楼梯内的人流密度不大于2.5人/m2极限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层建筑内的人员疏散特性,在一幢高8层的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开展人员疏散实验。根据摄像机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楼梯间内人员疏散的现象特征。引入一种适用于楼梯间的多格子疏散模型模拟疏散过程,将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基本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疏散系统应用中存在安全出口封闭导致疏散拥堵问题,提出了基于人流均分的疏散路径优化方法。设计疏散场景,模拟不同出口关闭时人员疏散的情况,评估智能疏散指示标志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并分析人员密度和开口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有效改善疏散条件,且随人员密度增加而效果明显。该优化方法可为智能疏散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结合工程实际,对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中疏散距离、疏散宽度、安全出口及楼梯间的设计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使在火灾时更利于人员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某实际明挖隧道的竖向逃生通道结构设计,对隧道外部结构的前室门宽度、楼梯宽度、楼梯间休息平台深度三个因素各自对隧道内部疏散过程的影响,利用Pathfinder工具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隧道外部竖向疏散通道对隧道内部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约为忽略竖向通道的2.43倍,尤其逃生人数众多时影响不可忽略;其中逃生楼梯宽度影响最大,宽度增加至1.6m,隧道内疏散时间可降低高达47%;前室门宽度、休息平台深度减小至1m均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本文研究预期为城市地下隧道的疏散模拟和隧道外部逃生结构的设计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某实际明挖隧道的竖向逃生通道结构设计,对隧道外部结构的前室门宽度、楼梯宽度、楼梯间休息平台深度三个因素各自对隧道内部疏散过程的影响,利用Pathfinder工具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隧道外部竖向疏散通道对隧道内部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约为忽略竖向通道的2.43倍,尤其逃生人数众多时影响不可忽略;其中逃生楼梯宽度影响最大,宽度增加至1.6m,隧道内疏散时间可降低高达47%;前室门宽度、休息平台深度减小至1m均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本文研究预期为城市地下隧道的疏散模拟和隧道外部逃生结构的设计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世界建筑》2009,(4):96-100
这是一座双拼式别墅,它由两个规模不同却可以自由组合的住宅单元构成。一部分严格地围合成为一个二元的区块,另一部分则以基本开敞的流动空间为主。通过地下通道进入位于地下的前厅及衣帽间。最短的路径则是通过一间三角形大厅中的楼梯进入。楼梯旋转升高,像是要高过整个住宅.然而屋顶的美景却也值得一看。  相似文献   

14.
A series of tests has been performed in a model of a typical passenger train compartment (railcar). Th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scale of 1–10.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tests was to investigate if it is 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 heat release rate for a flashed over train compartment with simpl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derived for ordinary compartment fires. The combustion that takes place outside the windows was considered in the study. The parameters that were varied include: the ventilation, the fuel load and the type of interior surface material. In all tests, one door was open and the number of windows varied from all windows closed, to all windows opened. The ignition took place in the corner of the model compartment opposite the door opening.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大型地下超市的建筑结构和人员分布,应用网络节点疏散模型模拟人员疏散情况,并根据防火分区布局和疏散楼梯布置情况对内部防火门的位置和开启方向进行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防火分区间防火门的优化设计使各个防火分区的疏散时间和疏散楼梯的利用率相当,总体疏散速度加快,对整体人员疏散很有利。  相似文献   

16.
应用流体网络分析法,对现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8章第8.3.2条表8.3.2-2中的风量控制数据进行了校验性计算,揭示了分别加压送风的流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向防烟楼梯间加压是徒劳的,因为加压送风会直接从防烟楼梯间的疏散外门流失。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人员疏散动力学模型,认为人群的移动速度取决于位于人群前面和后面的人的移动速度,以及行人本身想要移动的积极性。于2011年春节期间在杭州火车站进行了一个关于拥挤人群疏散的研究,研究表明拥挤人群的最大人员密度和每个人最快的移动速度分别是2.75人/m2和1.54 m/s。在此基础上合理化人员疏散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市中东新生活购物乐园等大型综合商场为例,分析大体量综合商场疏散设计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并说明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介绍商场的布局及防火分区划分;依据调查研究计算人员密度,疏散宽度可小于规范要求。探讨疏散楼梯的设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风洞试验对村镇地区常见的带有硬山搁檩的双坡屋面风压规律进行研究,讨论了房屋在完全封闭、门窗洞口打开以及屋面开洞三种情况下的屋面外部、内部平均风压系数在不同方向角下的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硬山搁檩双坡屋面在风向角为50°,60°时,外屋面角部易破坏;屋檐下部的风压系数随屋面坡度的改变而改变;门窗开洞时内屋面风压会加大屋面荷载;屋面开洞对降低屋面风荷载起到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