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秀梅 《机械制造》2010,48(11):56-58
精益生产方式是生产的科学管理,信息化技术作为管理的有效工具正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企业的信息需求及其信息化实现方法,构建企业的精益生产信息体系。随着企业精益生产信息体系的逐步构建,推动和加强企业精益生产的实施,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精益生产思想的变革,从而再造企业精益生产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精益生产的竞赛(上):正确理解精益生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精益生产已经成为国人熟习的术语,而且至迟己经在1994年,在中国某个大学的一位教授支持下我国某个大型国有制造企业已经宣布实现了精益生产与“一件流”。但是,半年后给企业带来的并不是喜讯。近10年来,人们很少听到有关中国制造企业推广与实施精益生产的消息,2004年却从美国传来:“中国轿车的生产成本高于在美国底特律生产的成本”需要认真学习与实施精益生产技术与精益管理的消息。追究其根源是我国制造企业还未能正确理解和实施精益生产。因此,值得研究与讨论的是:在精益生产的理解、支持技术及其实施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应该消除的某些错误与模糊的认识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精益生产或丰田生产方式?如何从中国企业的实际出发,在低劳动力成本条件下正确学习、利用与实施精益生产?如何把信息化与精益制造结合起来?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精益生产的研究与实施,探索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在中国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荷 《新技术新工艺》2013,(10):103-108
介绍了精益制造的起源与发展,并结合西飞公司实施精益制造的典型案例,指出精益制造是我国航空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过渡的有效途径,并提高航空制造企业对精益制造重要性的认识。本文论述了精益生产体系与精益企业的关系,分析了我国航空制造企业的现状及面临的竞争,认为只有将精益思想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强调各部门业务活动的改善都必须围绕产品和创造价值,努力营造企业合作文化,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绩效,实现从精益制造走向精益企业的宿愿。  相似文献   

4.
精益生产中人因作用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益生产是日本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战胜美国并取得世界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与手段。尊重人是精益生产的两大特色之一,是支撑精益生产运作的基本手段。首先简要介绍了精益生产中对人的看法的一些基本理论,然后分析了这些看法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与西方理论的对比研究,分析了精益生产存在的基础——企业文化。最后,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精益生产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在企业中实施精益生产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不知道自身的生产特点是否合适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又应该如何实施精益生产。  相似文献   

6.
精益生产的发展在中国制造业现代化发展中十分重要.新世纪以来,工厂企业对发展精益生产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文章介绍了精益生产的发展,并从一个工厂企业改造,论述如何一步步地实施精益生产改造.  相似文献   

7.
杜建伟 《中国机械》2014,(14):40-40
精益生产方式是现代制造业中最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文章介绍了Z公司运用精益生产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生产企业所占的资源,降低了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本文意在分享精益生产理念和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8.
精益生产方式能使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用最合理的资源,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所以该生产方式被视为当今制造企业最为适合的生产方式。它是从生产制造领域以推行准时化生产为基础,拓展到产品开发、物资供应、协作配套、销售服务、财务成本管理各个环节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 企业的物资供应体系是顺利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前沿阵地,物资供应体系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精益生产方式能否顺畅运行。正是由于物资供应体系处于企业生产过程前沿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推行精益生产方式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现就企业物资供应体系如何实施精益管理作些简析。 一抓住精益生产方式特点树立正确观念  相似文献   

9.
精益生产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以来,已经经历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不少欧美企业都在推行精益生产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汽车制造厂家,更是将精益生产作为努力的目标,尤其是近年来,像戴尔电脑、沃尔玛超市等公司更是成为新时代精益生产的杰出代表,零库存、低成本、高品质、柔性化生产已成为精益生产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王振华 《机电信息》2006,(20):41-45
精益质量管理模式是围绕生产作业系统质量、效率、成本综合改善目标,吸收借鉴精益生产、六西格玛、ISO9000体系的优秀成果,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精益质量管理由五大子系统组成,分别为员工职业化、生产系统化、工序标准化、度量精细化、改进持续化,这五方面是企业推行精益质量管理的五大法宝。这五大法宝各自又由相关要素组成,从而使精益质量管理形成体系。此文将进一步通过模型直观展示精益质量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即精益质量管理的五大法宝模型,并通过模型比较阐述精益质量管理与精益生产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理论方法的关…  相似文献   

11.
一、精益供应 1.精益供应商选择的要点 实现精益供应是成功实施精益生产与管理的要素之一,而精益供应商的选择是其中首要的管理控制措施.精益企业应该根据顾客订单中的产品,从众多的全球生产与提供供应的供应商中选取最佳的,因此,在精益供应商的选择中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柔性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其中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符合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需要,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进行简要介绍,然后结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精益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分析了精益生产在提高企业绩效、促进团队建设、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危机影响下,通过对精益生产以及企业所处现状的研究,说明精益生产对处在经济不景气下的企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实施精益生产中的数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分布特征和故障的起因,分析了精益制造与数控机床故障维护维修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在精益生产方式下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方法.最后,指出精益生产企业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企业自身、有效的维护维修途径是保证落实精益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精益生产管理是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降低成本,使企业以更少的投入达到利润最大化。对生产制造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可以消除生产中的浪费,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交货周期,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对精益生产方式的深入研究探讨,对每个企业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通过利用精益工具和管理方法,结合精益生产的思想,在复材制件压缩生产流程、精益化改善等方面持续改善,使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生产周期大幅缩减,达到了降本提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构建精益生产体系构架,明确精益生产目标、方针、工具.阐述精益实施四部曲,为企业精益生产的全面推进提供指导.建立精益方案层次结构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精益项目方案优越度评估模型,为实现精益项目备选方案的优选提供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制造工艺是贯彻精益生产方式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应用精益生产的思想,对制造过程中主要工序和辅助工序以及不同类别的工艺进行研究。按照精益思想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对工艺进行改造、重组达到节约制造资源的目的。另外工艺平面布局、生产方式、工艺装备如何适应精益生产也做了介绍。本文对企业如何理解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指导企业的工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书籍推荐     
正为了推动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工作,本书作者结合集团公司2011年高管轮训班研学成果,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企业的实地考察,深入研究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紧密结合机械制造企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了精益管理的推进方略;同时通过对丰田公司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精益研发和创新营销等的详细介绍,向读者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精益管理推进方法和工具。《精益管理推进方略》的出版得到了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尹家绪的大力支持和推荐。本书可为从事精益生产和精益  相似文献   

19.
提出精益管理、绿色管理、智能转型能力与制造企业运营绩效2个维度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精益管理和绿色管理都对企业生产、环境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精益—绿色”协同管理对企业生产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智能转型能力对精益管理和绿色管理与企业生产、环境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都不显著,但对“精益—绿色”协同管理与企业生产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对“精益—绿色”协同管理与企业环境绩效的关系虽未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接近统计显著度要求。总体看来,制造企业的“精益—绿色—智能”协同管理,产生了一种合力,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精益生产的理念及其实施手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精益生产的理念和特点,说明了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精益生产所产生的效益,分析了传统企业的精益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