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多功能缩绒柔软整理工艺技术及装备的研究背景、总体思路、新工艺技术与我国传统毛纺面料后整理工艺技术的比较、涵盖的主要技术内容、相关设备CM101-350型多功能缩绒柔软整理机的研制、设备主要特点、设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先进性、工艺技术主要创新点、设备应用经济效益等方面做了全面论述,提出了短流程、气流洗涤、洗液雾化、撞击缩绒、气流爆破蓬松、无化学助剂柔软、织物柔性牵引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山东泰达染整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QL2400间歇式气流柔软机的结构特征和技术参数.指出由于采用具有专利技术设计的喷射管以及节能型高压风机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织物在处理过程中能够达到充分松弛.在具有一定速度和温度的气流介质条件下可以进行机械柔软整理.同时此机器还可进行缩呢和摇粒绒整理.实现一机多用功能。在工艺温度设定时.一般按照相同布匹品种的烘干(或定形)工艺温度值降低10%作为基础工艺温度值;工艺速度设定时,处理柔软、顺滑、悬垂织物可选择较低的风速,进行摇粒、缩绒、烘干工艺应保持较高风速;工艺时间则受工艺温度和速度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毛针织物的缩绒问题利用MK6型高温高压染色机对其进行缩绒整理。缩绒后的织物光洁膨松富有弹性,绒毛细腻而线圈清晰,裁剪缝制时不会脱套。介在整理过程中,缩绒坯布要按批次、分规格、同色泽入机,缩绒温度不应超过65℃。  相似文献   

4.
测试了不同混纺比的竹绒混纺纱的拉伸性能,并对其针织产品的手感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竹绒混纺针织物进行缩绒处理、柔软处理,测试织物的尺寸变化率、手感和起毛起球性能,确定了该产品的生产工艺。结论为:竹绒纤维的混纺比45/50比30/70具有更优的可编织性;缩绒工艺为:温度40-50℃,时间20-30min;竹绒混纺针织物的耐磨性较好,不同混纺比纱线、不同组织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均在4级以上。  相似文献   

5.
王栋 《毛纺科技》2012,40(1):39-42
以山东康平纳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缩绒柔软整理机为例,介绍了气流在织物整理中的主要作用及其作用原理,并结合生产试验和效果,与传统整理工艺分析对比,得出气流整理具有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特性,具有织物运行无张力、汽水渗透作用大和织物与整理液交换频率高等特点.为气流在纺织染整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毛针织物的缩绒问题利用MK6型高温高压染色机对其进行缩绒整理。缩绒后的织物光洁膨松富有弹性,绒毛细腻而线圈清晰,裁剪缝制时不会脱套。但在整理过程中,缩绒坯布要按批次、分规格、同色泽入机,缩绒温度不应超过65℃。  相似文献   

7.
《纺织导报》2002,(3):48-48
意大利MAT公司Rotormat气流洗呢、柔软、缩绒联合机采用了创新技术,如与众不同的织物传送系统:织物用一个直径2m的滚筒传送(因此没有张力),由于滚筒内部的抽吸作用,织物依附在滚筒上。然后,从内部抽吸的空气经过滤(如果需要干燥,还需用加热器加热)被送到滚筒表层的织物上(对织物产生轻微的压力)。在此过程中因为不使用压辊,因此即便是非常纤薄的织物  相似文献   

8.
竹纤维羊绒混纺针织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不同混纺比的竹绒混纺纱的拉伸性能,并对其针织产品的手感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竹绒混纺针织物进行缩绒处理、柔软处理,测试织物的尺寸变化率、手感和起毛起球性能,确定了该产品的生产工艺。结论为:竹绒纤维的混纺比45/50比30/70具有更优的可编织性;缩绒工艺为:温度40~50℃,时间20~30min;竹绒混纺针织物的耐磨性较好,不同混纺比纱线、不同组织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均在4级以上。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湖羊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但湖羊毛未能高效利用的问题,结合湖羊毛本身的性能及结构特点,采用针刺加工的方式开发一种汽车内饰吸声材料,以提高湖羊毛附加价值,保护天然资源不被浪费。通过针刺成形、缩绒整理、阻燃整理等加工过程制得吸声性能优良并具备阻燃功能的吸声材料。探究了材料的结构参数、缩绒工艺对湖羊毛非织造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湖羊毛非织造材料厚度大于3.5 mm,面密度大于350 g/m2时,在高频段(500~6 000 Hz)范围,其吸声系数大于50%,属于高效吸声材料。经阻燃整理后,湖羊毛针刺吸声材料的水平方向燃烧性能超过对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标准要求(燃烧速度不大于100 mm/min),垂直方向燃烧性能达到阻燃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间歇式绳状织物气流柔软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坚 《针织工业》2010,(10):17-20
概述了织物整理的意义,介绍了气流柔软整理的功能,分析了绳状织物气流柔软整理的作用原理,指出织物整理的3个基本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形成条件和控制要求,并说明了间歇式气流柔软整理机主要结构及工艺控制参数。研究表明,充分发挥机械的各项功能,既可以更好地控制和达到预期的或者潜在的整理效果,又能够满足环保对整理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化工原料及合成工艺的筛选、复配,研制出了优质缩绒剂WD-208.该缩绒剂用于大衣呢的缩绒整理,其绒面光泽度好、鲜亮,手感丰富滑糯、柔软,底绒厚实,落毛少,蓬松度好.  相似文献   

12.
超级柔软整理是一种较新的整理工艺,它通过化学、生物、机械等柔软整理方法的协同作用,使织物获得超级柔软的手感和品质,中分别阐述了机械柔软整理、液氨整理、生物酶处理(纤维素酶处理、蛋白酶处理)、柔软剂整理的机理及方法,并举例介绍了棉织物超级柔软整理工艺。  相似文献   

13.
选用仿天丝硅油-819柔软剂,对喷气涡流纺黏胶纱制备的双罗纹纬编针织物进行柔软整理工艺优化,经单因子和正交实验,探讨了柔软剂质量分数(按织物质量计算)、柔软整理温度和柔软整理时间对织物静态悬垂系数、弯曲长度、纵向折痕回复角、弯曲刚度、弯曲滞后矩等织物柔软性能指标的影响,得到柔软剂整理的优选工艺参数为:柔软剂质量分数(按织物质量计算)4%,柔软整理温度50℃,柔软整理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邵阳纺机开发的绳状气流柔软整理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主要结构特征与作用,还介绍了设备在染整工艺过程中的部分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15.
方雪娟 《新纺织》2000,(6):27-28
从羊毛的弹性整理,光泽、柔软、增艳整理,生物蛋白酶整理,防缩、免烫、抗超球整理,防水、防油、防菌、防蛀、阻燃多功能组合整理,抗紫外线整理先进方面,就各整理工艺的特点简单论述了羊毛的功能性整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α,ω-二羟基聚-Ep基硅氧烷(WS-62M)、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G—Si900)和聚氧乙烯甲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和开环反应,合成了可用于织物柔软整理的亲水性氨基硅油柔软剂,确定了其最佳合成条件。应用结果表明,经亲水性氨基硅油整理后的织物手感柔软、白度和吸水性较好,有一定的抗皱性和耐洗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影响亚麻织物手感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各种柔软整理加工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为选择合理的亚麻织物柔软整理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中研究了缩绒工艺对羊绒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和手感的影响,对缩绒工艺各项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缩绒剂用量0.5%~2.0%、缩绒时间20~30 min、缩绒温度30~40℃、pH值6.5~7.0的条件下,缩绒后的羊绒织物绒面可达到合适的厚度,一般约为1.0~1.3 mm,且织物手感丰满柔软,抗起毛起球性能≥3级。  相似文献   

19.
为克服氨基硅油乳液整理后的织物疏水、不吸汗、穿着舒适感差等问题,本文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1,3-二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GP-600)和端氨基聚醚(ED600)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氨基聚醚硅油SEA,并将其用于纯棉织物的柔软整理。探讨在不同焙烘温度、不同预烘温度和不同柔软剂用量整理工艺条件下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柔软剂用量为5g/L,预烘温度为90℃,焙烘温度为130℃,整理后织物白度、柔软性、亲水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纯棉色织物超柔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静  王鸿博  马庆红 《印染》2007,33(14):28-30
采用纤维素酶在纯棉色织物柔软整理前进行预处理。对纤维素酶处理的浓度、温度、时间、pH值作单因素试验,测试织物弯曲刚度和弯曲滞后矩,并以此作为柔软效果的评价指标;分析酶处理对织物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及吸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素酶(10000U/g)浓度2.5%(owf)、pH值4.5、浴比1∶20,在40℃下处理织物60min,能明显提高织物的柔软整理效果,对织物的其它物理机械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