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了3种纳滤膜对水溶液中离子液体的截留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F-1对质量浓度为0.5 g/L的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的截留率达到90.5%,水通量为15.8 L/(m~2·h).实验研究了离子液体浓度、测试压力、测试温度等对纳滤膜截留性能的影响.实验将纳滤膜应用于纺丝废水中离子液体的回收,FTIR表明,回收的离子液体的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甘蔗废渣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铬离子,在常温下考察p H、甘蔗废渣用量、粒径、铬初始浓度等对铬去除的影响及甘蔗废渣去除铬的动力学。结果表明,Cr(Ⅵ)和Cr(Ⅲ)的去除率随着甘蔗废渣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甘蔗渣颗粒大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铬离子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Cr(Ⅲ)的去除效果随p H的增大而增大,Cr(Ⅵ)的去除效果随p H的增大而减小。铬的去除行为符合准二级模型。甘蔗废渣对Cr(Ⅲ)比Cr(Ⅵ)有较高的吸附能力。为今后甘蔗废渣用于含铬废水的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米玉宝  刘伟  于佳 《现代化工》2012,32(3):74-77
采用Dow FilmTec公司的NF-90纳滤膜处理模拟含氟废水,主要考察了压力、pH、流量、温度、氟离子初始浓度等对膜渗透通量和氟离子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升高,膜渗透通量增大,氟离子截留率先增大后减小;pH对膜渗透通量无明显影响,氟离子截留率随pH的升高而增大;流量升高膜渗透通量和氟离子截留率略有增大;温度升高,膜渗透通量增大,氟离子截留率降低;氟离子初始浓度增大,膜渗透通量减小,氟离子截留率降低。在压力1.0 MPa、pH 10.01、流量30 L/h、温度20℃的条件下NF-90膜截留率可达到95%;当处理氟浓度小于100 mg/L,出水氟浓度可达到国家工业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处理含铬(Ⅵ)废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壳聚糖和改性壳聚糖吸附法分别处理含铬(Ⅵ)模拟废水。研究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废水酸度及铬(Ⅵ)离子初始浓度等对铬(Ⅵ)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壳聚糖的吸附效果。实验表明,Na2S改性后的壳聚糖对Cr(Ⅵ)吸附效果最为理想。该法简便,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5.
改性木屑处理六价铬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甲醛和硝酸对木屑进行改性,得到甲醛改性木屑和硝酸改性木屑,并比较了2种改性木屑对铬(Ⅵ)的吸附能力,同时探讨了木屑用量、酸度、铬(Ⅵ)的初始质量浓度、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废水铬离子的质量浓度为100mg/L时,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1.0,木屑用量1.5g/15mL,吸附时间60min。用2种改性木屑处理含铬(Ⅵ)废水,都取得满意的效果,吸附率达到99.9%。  相似文献   

6.
核工业、核研究及医疗等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水,会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严重伤害,必须经过合适的处理后才能排放。采用高性能陶瓷纳滤膜处理模拟放射性废水,考察了跨膜压差、pH和离子浓度等操作参数对Co~(2+)和Sr~(2+)截留性能的影响,并对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所用陶瓷纳滤膜材料为ZrO_2-TiO_2复合材料,截留分子量为500,纯水渗透率为270 L·m~(-2)·h~(-1)·MPa~(-1)。研究表明,陶瓷纳滤膜对Co~(2+)和Sr~(2+)两种离子的截留率随着跨膜压差的升高而增大,膜的渗透通量随着跨膜压差的增大呈线性增加。p H变化时,截留率在一定pH范围内先降低后升高,在等电点(pH=7)附近达到最小值;pH=3的情况下,两种离子的截留率均达到最高,Co~(2+)和Sr~(2+)的截留率均在99%以上,而纳滤膜渗透通量保持稳定。离子截留率和渗透通量均随进料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2000min的连续循环操作过程中,陶瓷纳滤膜材料的渗透通量及其对Co~(2+)和Sr~(2+)的截留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陶瓷纳滤膜在放射性废水处理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用磺化褐煤处理含铬(Ⅵ)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静态条件下,对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的磺化褐煤处理含铬(Ⅵ)废水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磺化煤的用量、Cr(Ⅵ)起始浓度等因素对磺化褐煤吸附Cr(Ⅵ)的影响,确定了磺化褐煤处理含铬(Ⅵ)废水的最佳条件:溶液的pH为2.0,Cr(Ⅵ)起始质量浓度为40mg/L,吸附温度为70℃,吸附时间为3h,磺化煤用量为80mg,Cr(Ⅵ)去除率达98%以上。同时探讨了磺化褐煤处理含铬(Ⅵ)废水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疏水性PTFE微孔膜处理含Cr(Ⅲ)稀溶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中的三价铬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转化为毒性更强的六价铬。控制并回收废水中的三价铬可达到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的目的,用减压膜蒸馏(VMD)分离装置,实验探讨了不同平均孔径大小的聚四氟乙烯(PTFE膜对处理含铬(Ⅲ)溶液的膜通量、截留率等影响,研究了进料浓度、进料温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膜孔径较小的膜,膜内的传质阻力成为主要因素,膜内的传质是VMD过程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9.
朱博  杨玲  程亮  王春勇 《应用化工》2023,(9):2736-2740
以废羟基氧化铁脱硫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成分的基础上,利用其中的FeS处理污水中的Cr(Ⅵ),加碱中和、沉淀去除铬。在最佳处理条件下处理模拟含铬污水,Cr(Ⅵ)质量浓度由10.00 mg/L降至0.42 mg/L,去除率达95.8%。在最佳处理条件下,处理锦州某电镀车间2种含铬废水,处理后出水的Cr(Ⅵ)的质量浓度和总铬的质量浓度及pH均满足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有望实现废羟基氧化铁脱硫剂在此方向的以废治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CNT(碳纳米管)改性的纳滤膜处理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研究各种因素对纳滤膜截留PAEs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NT改性的纳滤膜能有效去除PAEs,其截留率在84%以上。纳滤膜对PAEs的通量随操作压力、温度和p H的增大而增加,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对PAEs的截留率随操作压力和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p H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