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走出沙平衡法计算河段冲淤量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测断面法、沙量平衡法和同流量水位法计算了兰州—利津相邻水文站间的时段平均冲淤厚度,结果显示:①沙平衡法冲淤量计算公式的缺陷是很难克服的;②实测断面法可信度最高,悬沙平衡法可信度最低,同流量水位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③用同流量水位差反映主河槽的冲淤变化,定性无误,可信度较高;④建议在无实测断面法冲淤量的河段,用同流量水位法计算区段主河槽冲淤厚度。  相似文献   

2.
黄河宁蒙河段沙量平衡法冲淤量的计算及修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黄河宁蒙河段来水来沙、大断面、风积沙等实测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利用沙量平衡法和断面法计算了宁蒙河段的冲淤量,并依据断面法冲淤量对沙量平衡法冲淤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1952年11月~2004年10月,宁蒙河段年平均淤积量为0.517亿t,其中内蒙古河段淤积量占全河段淤积量的92.8%.  相似文献   

3.
河道冲淤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河道冲淤计算的3种常用方法:沙量平衡法、同水位断面比较法、同流量水位比较法进行剖析,以期有助于针对不同情况,判断各种方法优劣及其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黄河下游各站实测输沙率资料普遍存在漏测现象及部分测次单断沙关系代表性差等原因,造成断面法与沙量平衡法计算冲淤量在一些河段存在着定量甚至定性上的差别,以花园口以上和高村至艾山两河段表现最为突出。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断面法冲淤量不存在累积性误差,它可以真实反映不同阶段泥沙在河道纵横向的沉积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而沙量平衡法计算冲淤时在一些河段则存在明显的失真现象。野外观测的输沙率资料是研究洪水期泥沙调整与水沙间关系、深化河床演变基本规律的基础,为此有必要对输沙率资料进行修正。输沙率修正的主要是在爱因斯坦全沙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输沙率修正系数与实测含沙量间的关系,修正后的输沙率资料基本能反映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实际冲淤情况。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断面法和沙平衡法冲淤量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沙平衡方程计算了历年各站输沙量较三门峡站的系统偏差δ,反映了花园口、夹河滩、高村三站系统偏小40亿t左右,相对差为-8%--10%,小浪底,艾山,利津三站偏小15亿t左右,相对差为-2%--4% 。计算了历年沙平衡法冲淤量V,综合误差△E和△E占断面法冲淤量的比重。如孙口--艾山段断面法淤积2.57亿t,而△E则达13亿t,为断面法冲淤量的5倍,反映了沙平衡法计算冲淤量的失真情况。根据花园口河床演变观测资料进行了11次淤积断面精简分析,绘制了以断面平均间距为参数的冲淤量与相对误差关系图。以断面平均间距10km为例,冲淤量为0.7亿m^3时,相对误差为26.9%。  相似文献   

6.
输沙量法与地形法估算河道冲淤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长江中游荆江新厂至监利河段实测水沙与河道地形资料为基础,采用输沙量法与地形法,分别估算了1987年6月至1991年5月该河段的河道冲淤量,并初步对比分析了2种方法的差异、适用性与关键影响参系数。计算分析表明:①采用输沙量法,假设床沙质冲泻质分界粒径为0.062 5 mm,1987年6月1日至1991年5月31日新厂至监利河段河道淤积量为0.431 4亿t;采用地形法,假设平滩水位为34.0 m,1987年5-6月至1991年5月该河段的河道淤积量为0.4383亿t。2个估算结果非常接近。②影响输沙量法的关键参系数为床沙质冲泻质分界粒径与悬沙级配;影响地形法的关键参系数为平滩水位与泥沙干密度。③在河道冲淤基本平衡和造床条件下,合理确定床沙质冲泻质分界粒径(输沙量法)和平滩水位(地形法),输沙量法与地形法估算的河道冲淤量可以一致或接近;偏离冲淤平衡与造床条件越远,2种方法的估算结果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7.
《人民长江》2021,52(10)
长江河道槽蓄量、冲淤量计算是长江水文泥沙监测和河道演变分析研究工作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长江河道冲淤计算的准确性,在传统断面法计算的基础上,针对分汊河道平面形态,引入分汊河道分流比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断面法的复杂河道冲淤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组织管理长江河道水文断面数据,计算并引入分汊河道分流比,分别计算起止断面间的长江河道不同测次的河道槽蓄量、冲淤量。基于断面法,在长江水文泥沙管理信息系统GeoHydrology软件中实现了含有分汊河道的冲淤计算,可支持Excel表格方式的水文断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具有分汊形态的长江河道冲淤计算是快捷和有效的,提高了长江复杂河道水文泥沙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三门峡水库建库前渭河下游淤积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历史文献记载,渭河“水浅,沙深”。由汉至唐因渭河淤浅不能通航,多次另行开挖漕渠为京师运粮,三门峡水库建成前,渭河华县、咸阳、道口的同流量水位年平均上升0.020-0.089m,渭河下游也是淤积上升的,潼关是渭河下游侵蚀基面,潼关高程年平均上升0.035m,渭河下游与潼关高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同步上升的。  相似文献   

9.
季日臣  郭晓东 《人民黄河》1998,20(12):22-24
针对黄河兰州段的防兴及渠化问题,在对河道地形、河相关系、水流河床演变进行分析后,确定了河道整治试验的重要参数,即洪水最小整治河宽。在此基础上,对该河段进行了模型人数值计算,试验及计算结果与原型河段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冲淤平衡的来沙量临界值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河三角洲在整体淤进的同时伴随着蚀退,近年来黄河来水来沙递减趋势,现行河流路海岸线淤进行减缓,原行河流流路岸线出现了严重的蚀退,三角洲造陆的趋势又速度制约着三角洲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演变,本文以近20年来黄河水文,泥沙,三角洲滨海区水深等的实测资料及卫星遥感照片为依据,研究了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趋势以及与流域来水来沙的关系,得出三角洲整体趋于冲淤平衡的年来沙量临界值为2.45亿t。  相似文献   

11.
黄河小北干流和渭河揭河底冲刷现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1964~1977年六次揭河底冲刷洪水来源,除1970年8月一次洪水来源为府谷吴堡区间的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粗沙区暴雨洪水外,其它五次均为吴堡龙门区间的暴雨洪水。渭河1964~1992年七次揭河底冲刷洪水均为泾河的高含沙量洪水,主要来自马连河、蒲河和红河。黄河、渭河的揭河底冲刷的共同点是高含沙量大洪水,长河段的自上而下的沿程主河槽冲刷。黄河小北干流主河槽宽浅,单宽输沙率小,冲刷河段短,均未超过潼关;渭河主河槽窄,单宽输沙率大,冲刷河段长,1966年、1977年均发展到潼关和与溯源冲刷交会,导致潼关1000m3/s水位降低1.0~2.3m。  相似文献   

12.
黄河宁夏段河道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86年11月-2012年10月期间黄河宁夏河段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并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和实测资料分析预测了河段2013-2021年冲淤量。结果表明:该时段宁夏河段年平均水量为253.3亿m3,沙量为0.65亿t,分别为天然状态1950-1968年来水量的80.9%,沙量的28.1%,较天然状态时段部分河段冲淤量有所增加;冲淤量预测为910万m3,平均铺沙厚度为0.013m。  相似文献   

13.
江湖流量分配变化导致长江中游新的洪水形势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本文全面论述了江湖流量分配变化导致长江中游出现的新防洪形势。文中首先举出江湖流量分配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渭河和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渭河下游和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利用渭河下游和黄河下游实测资料对从非平衡输沙理论推导出的冲淤临界流量与含沙量关系进行了验证和对比。以此为基础,对河床冲淤特性做出了新的解释,即“相对大水冲刷、相对小水淤积”。按照来水来沙指标流量与含沙量的对比关系,将河床冲淤分成相对大水冲刷区、相对小水淤积区2个大区,或分为清水冲刷区(绝对大水冲刷区)、相对大水冲刷区、相对大小水冲淤临界区、相对小水淤积区、绝对小水淤积区5个小区。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1986年11月—2010年10月黄河宁夏河段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并采用模型计算和实测资料分析预测了2011—2020年的冲淤情况。结果表明:1986—2010年宁夏河段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50.5亿m3、来沙量为0.67亿t,分别为天然状态1950—1968年来水量的74.8%、来沙量的34.0%;冲淤量预测值为797万m3,平均淤积厚度为0.013 m。  相似文献   

16.
调水调沙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措施,遥感技术是监测调水调沙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3次调水调沙试验中黄河河口遥感数据的分析,定量描述了黄河河口尾闾淤进蚀退,并将黄河利津水文站的观测资料作为佐证,初步揭示了黄河河口淤进蚀退与上游来水来沙量的关系,说明了调水调沙对黄河河口尾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黄河的来水来沙发生了变化,粗泥沙来量也有所减少,这些变化对水库和河道冲淤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研究不同级配泥沙移特性和冲淤市场信息灵基础,分析不同地区来水来沙对水库和下游河道的影响,三门峡水库正常运用对粗细泥沙的调节作用,以及下游不同河段各粒径级泥沙沿程调整过程,拦粗泥地下游中淤的影响,为水库制定合理运用方式及下游防洪减淤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