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城市化的本质就是现代化,本文结合建立国后我国城市化的历程,说明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并没有很好结合这一事实,探讨性地提出了我国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该对城市化体系的内涵、中国城市化体系的发展历程作了介绍,并对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的第四波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对城市化进程、动因、模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历程的回顾,将我国建国以来城市化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波),并对各阶段城市化的特征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正进入快速发展的第四波,并对第四波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伟娜  李秀 《山西建筑》2007,33(25):27-28
结合中国的城市化现状,从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误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根据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殊性,提出加快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促进中国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城市最基本问题。文章从城市化的几个基本概念出发,讲述了城市化的涵义、城市化的起源、城市化的动力以及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着重介绍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的三种发展模式—逆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并对每一种发展模式的概念、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做了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启示与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谦林 《山西建筑》2008,34(13):62-63
指出了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城市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城市化和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并对城市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保证我国的城市发展沿着健康的道路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7.
城乡“二元”对立一直困扰着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这些矛盾在近郊区表现尤为突出.在概括了近郊区的概念、空间范畴和“被动城市化”特征后,通过大量的近郊区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近郊区“被动城市化”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困境,“以点窥面”地反映出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对立体制及制度的缺陷.认为解决近郊区困境的关键在于构建城乡统筹的“制度设计”,统筹产业、用地、空间、生态等多方面建设管理工作.最后,通过对国内外近郊区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我国大城市近郊区统筹发展的原则、策略,城乡规划技术的改进路径,以及多元化城乡治理手段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伟德 《城市规划》2000,24(11):25-28
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现实 ,提出有效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一是全社会要统一对人口城市化重大意义的认识 ,并愿采取措施主动地推进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 ;二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 ,切实消除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制约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屏障 ,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口城市化道路 ,确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口城市化速度 ;四是加快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五是有效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六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就业 ,提高城乡就业率。  相似文献   

9.
魏衡 《山西建筑》2012,38(29):25-26
对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进行了分析,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从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我国城市化转型的方向和措施,以期推动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系统论与城市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军 《山西建筑》2004,30(12):8-9
结合系统论的理论,对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进行了剖析理解,阐述了城市化在内、外部的交叉作用过程中,显示出的一系列特点和规定性,提出了我国城市化的总体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国际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顾朝林 《城市规划》2003,27(6):19-24
从初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入手 ,进行了城市化的国际研究 ,包括工业化背景下的世界城市化过程 ;概括了第三世界城市化理论研究的 6个框架 ,即经典与传统方法 ,自上而下的发展范式 ,历史主义方法 ,激进主义政治经济学———依附方法论 ,自下而上的发展范式及后现代主义方法 ;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化的过程。试图通过上述分析建立一个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国际交流平台 ,最后提出中国的城市化不同于其他国家 ,还需要学者们共同努力创建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新自下而上进程——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是信息化时代的新自下而上进程。这一进程是对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环境与物质空间的系统重构,体现为跃迁的就业非农化、全面的生活现代化以及集约的空间城镇化特征。其与30多年前的自下而上过程有着许多共同点,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进步。乡村草根创业者将低成本的创业环境、本地非农产业基础以及农特产品的资源优势等乡村本土要素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结合,使得乡村得以突破传统区位约束,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分工,实现规模与职能的跃迁式发展。资本下乡和人才培育为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这一进程中同样需要精明收缩的乡村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马武定 《城市规划》1999,23(6):22-27
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化是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的主旋律。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后指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步入快速发展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并且认为在我国城市化问题所面对的艰巨性与紧迫性的客观情况下,我们必须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进程不仅是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城市质量的提高。积极发展小城镇并不能等同于城市化,也不能代替城市现代化。对现有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质的提高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期,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已经证明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中国的国情找出一条既具备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城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中国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的社会效应及城镇化中后期的规划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进入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城镇化中后期,宏观发展条件和中微观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发展速度的转变使我国人口城镇化进程的不稳定性增加,人口城镇化将从"变局"转向"稳局"。本文提出,应争取有利时机,系统研究城镇化中后期的发展挑战和应对,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保持社会发展活力,实现增长向发展的转变。具体而言,在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要尽早完成人口城镇化的动能接续,强化城镇化的社会发展效应,继续带动社会流动。同时,要抓紧中高速增长的发展良机,解决人口城镇化的遗留问题,探索持续推进高质量人口城镇化的新道路。其中,在城镇化道路上,要超越城乡二元分立,建立从城市到乡村的现代化空间统一体,稳固城市发展道路,建设对城镇化支撑作用更强、更有效率的乡村空间。在人口治理上,探索促进社会流动的人口空间治理术,消解"存量"人口城镇化任务,更有效地响应人民生活和发展需要。在城镇化载体上,建构具有发展梯度的"城市群-都市圈-一般城市-县镇村"的多层级人口城镇化载体,创造更为公平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提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镇化水平达到25%上下后就进入了中期加速阶段;中国近期城镇化的超高速增长主要是口径调整的结果,有水分;我国沿海部分发达地区正在经历韩国和日本历史上有过的超高速城镇化,但是不能要求在全国尺度上重现这样的超高速;我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应当和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保持相对的平衡,要避免“过度城镇化”;我国当前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已经基本相适应,应该更多地关注城镇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城镇化的非主流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锋 《城市规划》2005,29(12):18-28
文章结合对国家提出城镇化战略的背景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回顾和反思,围绕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三农”问题、城镇化与市场化、城镇化与社会发展、城镇化与全球化等对我国城镇化进程有重要影响的基本关系问题,对有关主流观点作了评析;对于关于我国城镇化的某些片面性认识,以及西方“现代性”、发展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影响造成的对我国城镇化的扭曲和误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理性认知现行制度环境下我国城镇化的意见,提出了城市规划工作者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增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自觉性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谷荣  顾朝林 《城市规划》2006,30(9):48-51
政府主导城市化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政策控制,本文首先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市增长两方面评估了中国城市化公共政策的现状,指出当前的城市化公共政策已不再完全适应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需要,进而提出城市化公共政策过程的重构和政策的调整取向。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41个人口规模在1000万以上大国的面版非线性模型,对世界及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呈现S型的曲线变化,但曲线更为平滑,体现了与世界大国城镇化进程的差异。以2009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中国人均1339美元、城镇化率22.92%是快速城镇化的起点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16个百分点;中国人均12088美元、城镇化率50.69%是快速城镇化的结束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6.32个百分点;中国人均28306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1.55%时,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32个百分点。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进程、土地制度安排和威权政治体制,会对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深化经济社会的改革,会使城镇化的峰值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