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型动态群组的多播安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多数的网络应用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计算模式并且利用点播(或点到点)分组投送。另一方面,现在很多的应用(如远程会议、多媒体远程教育、实时信息服务、视频点播、分布交互模拟、网络游戏、以及协同工作等)却是基于多播通信模式。即是说,分组从一个或多个授权发送者被传送给为数众多的授权接受者。这种多播模式(或组通令模式)的优点是:节约发送者的资源(通过一次发送实现为多个接受者服务);极大地节约网络带宽资源(更少的通信量),可以将目前我播技术的应用领域大致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IP组播中,对于组播组成员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IP组播数据传榆机制.服务器负责审核组播组成员身份的合法性,并保存通过认证的成员列表;客户机用于实现组播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发送和接收数据前需要向服务器进行必要的验证.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采用请求/响应方式,利用TCP协议进行通信.根据这种新的IP组播传输模型,重新设计了组播数据的接收和发送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欣 《福建电脑》2010,26(8):88-89
从DoS与DDoS过程可以看出,其攻击的目的主要有:(1)对网络带宽的流量攻击;(2)对服务器某特定服务的攻击。攻击的手段主要是发送大量垃圾数据交由网络设备或服务器处理,导致资源占用超出允许上限,使网络中断或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相似文献   

4.
任海珍 《数码世界》2006,5(21):24-25
一、组播概述 IP组播的产生是由于传统的单播和广播通信方式都不能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是指在IP网络中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中的某个确定节点子集,这个子集成为组播组.IP组播的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只发送一份数据,这份数据中的目的地址为组播地址;组播组中的所有接受者都可接收到同样的数据拷贝,并且只有组播组内的主机可以接收该数据,网络中的其他主机不能收到.IP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实现了IP网络中一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大量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现代商业及事务处理系统的标准模式。在此模式下,你可以高速存取大规模的数据,同时不必担心硬盘发生阻塞,也不用发送过多的请求。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应用程序不是运行在昂贵的中央主机或小型机上,而是将处理负载让两个或更多的客户机与服务器系统共同分担。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客户机发送请求至服务器,服务器为该客户机处理请求。 这方面应用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网络数据库应用的实现:在客户机端,数据库前台应用程序接受用户查询请求,并产生相应的SQL请求;该请求通过网络传送到数据库服  相似文献   

6.
程文斐  谭小彬  徐鹏 《计算机工程》2012,38(21):97-99,106
无线Mesh多播路由协议多数是通过建立多播树实现,导致一些相邻链路上可利用的传输被忽略。另外,建立多播树的过程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资源,以及整个网络的全局信息。为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在Mesh网络多播路由中采用贪婪策略,不建立多播树,而是让在局部区域内发送效率最高的节点发送数据,充分利用无线Mesh网络中的有效链路,且仅需相邻节点间的局部信息即可实现完全分布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策略的路由协议比Pacifier协议的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拥塞理论的网络带宽测量技术存在探测流量过大,易拥塞网络等缺点,因而在网络传输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控制算法ProDTCA.ProDTCA利用数据包单向延迟特性,通过源端定时发送轻量级探测流,估测带宽占用状况,动态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仿真结果表明ProDTCA可以快速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避免网络拥塞,防止数据包丢失,达到对网络带宽的高效利用.与传统基于自拥塞理论的带宽测量方法相比,ProDTCA能够自适应的调整数据发送速率,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流媒体中视频数据发送速度难以控制的问题,以当前广泛使用的MPEG2视频解码模型为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Linux下视频流多播速率控制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服务器视频数据的发送速率,具有占用服务器资源少,适应各种网络要求的优点。经Linux平台验证结果表明,传送视频数据的网络速度平稳,未出现视频数据溢出现象,可以得到良好的视频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非对称多播网络的传输控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址广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网络通信方式,它允许发送者将一个报文同时发送给网络中的多个接收者。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非对称多播网络(即只能保证服务器到客户机的多播通道)的传输控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依靠于网络通信协议TCP/IP.利用TCP/IP,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socket连接是网络通信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首先要在客户机和服务器分别创建socket(相当于打开的文件号),以建立一个可靠的socket连接,然后双方再在这个连接上相互交换数据.具体模式是客户机发出请求,服务器监听来自客户机的请求,一旦收到请求,立即返回所请求的数据给客户机,从而完成一次会话过程.客户机/服务器主要用于基于字节流的数据传输,它具有这样的特点:通信可靠,对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直播服务中,由于受到服务器性能和网络带宽的限制,服务器不能同时给多数用户提供服务,引入P2P技术,充分利用客户机的空闲资源,有效的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现有多播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动态层次小组多播路由。多播数据源可以根据自治系统(AS)中接收者的多少而动态决定发送多播数据的方式。在一个AS中,对于一个特定的多播源,当多播数据接收者的数量较少时,用单播的方式;当自治系统中接收者较多时,用组地址的方式转发多播数据。同样,AS中的分枝节点亦可以根据该策略构造以分枝节点为根的动态管理方式,从而动态地构造层次多播路由体系结构。本文还定义了动态层次多播路由算法的数据结构以及功能模块,并从网络带宽与路由器计算两方面面分析了动态层次小组多播路由协议分发多播数据时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TFRC因没有考虑流媒体传输过程中发送速率对接收端缓冲区的影响,导致其在保证TCP友好性的前提下盲目的增长发送速率,造成缓冲区溢出、占用过多的带宽等问题.由此在TFRC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缓冲区控制的TCP友好速率控制机制BC-TFRC.该机制的发送端在传输过程中根据接收端反馈的缓冲区水位状态和自身检测的网络状态调整发送速率.实验结果表明,BC-TFRC能解决TFRC存在的问题,在保证流媒体播放质量的同时又不多占用网络带宽.  相似文献   

14.
分析网络仿真器NS2[3]进行多播仿真的内部机制,论述多播协议PIM-DM的仿真实现.给出一种对NS2进行扩展的方法,通过增加主动分类器、主动代理、修改复制器使之能用于主动分层多播协议的仿真.该扩展具有如下特点:分层数据以及信令数据均通过主动数据包传输,不同层数据在同一组播组发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中数据流向单一且多播网络编码实施过程复杂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根多树(MRMT)结构的多播网络编码方法.利用基于位置和链接关系的父节点选择算法构建MRMT结构,为每个节点提供多个数据流向,利用能量相关的MRMT链接矩阵快速地获取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多条能量相关的分离路径,从而使得多播编码方式可以在MRMT结构上简单地实施.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促进了能耗均衡,延长了网络寿命,而且提高了网络带宽.  相似文献   

16.
在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中,将多个现场的监控数据方便、高效地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多台监控主机上,是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文中设计了基于IP多播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简要介绍了IP多播技术的概念、原理及体系结构;讨论了Winsock上实现IP多播和网络设备运行多播路由协议的方法;阐述了使用IP多播技术在远程监控系统中视频远程传输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Ad Hoc网络多播技术中的密钥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d Hoc网络是一种多跳自适应网络,特点是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移动终端具有局限性、无线信道容易受到攻击等。基于Ad Hoc网络的特点,在Ad Hoc网络多播技术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基于安全锁的密钥管理方案,这两种方案分别利用了拉格朗日插值法和B-样条函数插值法。在Ad Hoc网络多播中使用安全锁技术进行密钥管理,有下列优势:①进行多播的发送方发送一个信息包时只需发送一次;②解密算法效率较高;③每个节点只需保存少量的密钥。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多播网络体系结构中多播数据发送不是点对点的方式,因此传统的端到端的安全不适合多播网络体系结构.在多播数据发送前,多播数据的接收者只要公布自己的公/私钥对中的公钥以及在发送加入组成员消息时告诉多播数据的发送者它的一个密钥,而无须知道多播源发送数据的加密密钥;多播数据发送者在每一次发送多播数据时,随机地选出一个密钥对发送的信息进行加密,但该密钥不是直接告诉多播数据接收者;接收者在进行解密数据时,首先必须利用自己的私钥以及发送给多播数据发送者的密钥求得加密数据的密钥,然后才能进行原文解密.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代理缓存的思想解决网络带宽被BT流量占用而引起的网络速度下降的问题,即将用户请求的热门内容缓存于运营商的内网服务器上,避免了重复请求相同内容所占用的多余出口带宽.通过真实环境下所获得的实验数据证明了BT流量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张伟民 《福建电脑》2007,(3):166-167
基于Web考试系统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数据在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服务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传输,局部变量、用户变量等占用内存资源的时间长短和大小、何时释放,以及哪些任务由服务器实现、哪些任务由客户机实现等因素,从而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