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在共作站上利用二维偏移剖面作图原理与方法,该方法充分地利用了纵横两方向的偏移剖面的地震信息,并由计算机快速实现三维偏移工作,有利于构造图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τ-p变换不仅能够应用于叠前地震剖面的偏移,也能够应用于叠后地震剖面的偏移。本文从F-K域偏移公式出发,系统地导出了叠后地震(时间和伪深度)剖面波动理论的τ-p域偏移公式。τ-p域偏移和F-K域偏移是完全等价的,同属于常规时间偏移方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在红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和叠后时间偏移剖面的对比说明,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剖面上断点清楚,断层清晰,地震波组特征明显,与井的吻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垂直地震剖面GRT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垂直地震剖面偏移对 VSP 方法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 Radon 变换的数学原理,从标量波动方程出发,利用格林函数解的几何光学近似推导了垂直地震剖面 GRT(Gen-eralized Radon transform)偏移公式。文中,用 GRT 偏移方法对 VSP 正演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复杂地质构造的成像具有适应性强、灵活性大、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所有已知的倾角时差(DMO)不是积分法算法需要在规则取样的固定偏移距剖面中选出地震资料。但是,文中介绍的倾角时差法能直接应用于炮点剖面记录,因此能处理那些在规则固定偏移距剖面中不能进行选择的资料。炮点倾角时差算子的定义与固定偏移距剖面的倾角时差算子是很相似。这两种算子在零偏移距面(即叠加面)上有相同投影的脉冲响应。因此,应用固定偏移距剖面中或炮点剖面中的倾角时差,都能提供同样的叠加剖面。倾角时差法可将炮点剖面变换成任何叠后偏移都能使用的零偏移距数据。炮点—DMO算子是属于空间变量和时间变量性的;因此直接应用算子在计算上是很昂贵的。但对时间和空间座标进行算换后,该算子则变成了时间不变量和空间不变量性质;所以倾角时差可作为傅氏域中的乘法进行有效的计算。因此,炮点倾角时差对于DMO处理后提高剩余速度分析的精度也是一种有用手段。野外数据实例说明,炮点剖面倾角时差法可用来产生叠加剖面,并与用Hale(1984)的固定偏移距剖面的倾角时差法获得的叠加剖面相似。  相似文献   

6.
二维偏移剖面闭合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陆光辉  张国钦  朱玉波  吴川  鲍强 《石油物探》2001,40(2):121-125,115
二维地震偏移剖面只是沿测线进行了一次二维偏移,在三维空间作图时测线交点无法闭合。我们依据几何地震学的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偏移剖面的闭合,达到三维空间上的归位,解决了直接用二维偏移剖面作图时测线的交点闭合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时窗进行 AVO 分析的方法,把信号脉冲乘上一个振幅函数就可得到信号模型。偏移距座标中的多项式被用作为振幅函数的近似式。我们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信号脉冲和多项式的系数。由于非线性目标函数具有特定的形式,因此,多项式系数的估计可以与信号脉冲的估计分开进行。简化了的最佳化问题可表示为瑞利商的形式,根据瑞利商就可以找出多项式系数。一旦多项式系数已知,就能够计算出用零偏移距反射振幅定标的信号脉冲。本方法在截距剖面和梯度剖面等实际数据中得到了验证。我们进行了与偏移距有关的球面扩散校正。时差误差引起的同相轴不对齐得到了校正。我们还应用了可以避免出现 NMO 拉伸的分块 NMO。  相似文献   

8.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的有效方法。应用研制的基于地表的炮域波动方程FFD混合算法对江汉平原海相、鄂西渝东山地等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的地震资料进行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时间偏移剖面相比,其构造层位清楚,断层、断点清晰,取得了明显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直接用二维叠偏剖面编制构造图的方法在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叠偏剖面在交点处的相位不能直接闭合,使统一相位的工作成一了个很大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剖面对相交剖面间相位关系的研究和分析,根据偏移一反偏移原理,研制出了一种应用于叠偏剖面相位闭合的专用工具-叠偏剖面闭合尺,利用这种工具可使叠偏剖面统一相位的工作就得简便而准确,用它可以完全甩开水平剖面,且具有和用水平剖面统一相  相似文献   

10.
拉东投影法三维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地下地质构造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这就给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时间偏移算法。利用拉东投影变换的原理,将整个三维叠前数据体投影到各方向的径向线上,使各方位角的构造都包含在其中某条或多条径向剖面上。投影完成后,形成一系列独立的二维叠前径向线,然后采用各种标准的二维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来实现各径向线的叠前时间偏移。当各径向剖面偏移完成后,在时间切片上进行反投影,从而最终形成三维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实际应用表明,用本方法进行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可明显提高剖面的信噪比,边界反射很弱,并且资料的中深层成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当今,石油勘探对地下构造成像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对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处理流程,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方法处理的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与叠后时间低移剖面对比可知,剖面品质有较大改善、成像质量得到提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震偏移成像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和同事从1994年开始一直致力于投影偏移成像的研究。应用层析成像理论研究了包括三维和二维叠后及叠前投影偏移(时间域和深度域)等八种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三维叠后投影偏移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以傅里叶投影定理为基础,对三维数据体沿时间轴做水平时间切片,并在其上做Radon投影,形成一系列径向线二维剖面,尔后进行Radon插值和反投影,完成三维偏移。此法与一步法偏移相比,剖面整体的信噪比有所提高,局部地段的同相轴连续性和成像清晰度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在本文中还讨论了偏移孔径问题。基于层析原理对三维数体做完全观测角投影的偏移方法和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炮点一偏移距域的叠前偏移等方法都不存在选择偏移孔径的问题。那种认为“一切偏移方法都必需考虑偏移孔径的影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对今后偏移方法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用地震叠偏剖面编制构造图的原理及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结果的精度,本文给出直接利用地震叠偏剖面制作构造图的原理和方法:根据测网交点上共反射点等时的准则,统一纵、横叠偏剖面上的作图层位;同时利用纵、横测线上观测的视铅垂时间,计算地震层位的真深度;根据断点在观测网上的纵、横偏移量、确定断层真实的空间位置。另外,文章对于线性和非线性连续介质的几种构造和断层模型,在正交测网、斜交测网、沿测线恒速和变等种情况下,分别进行了正、反演计算。计算  相似文献   

14.
地震速度场建立与变速构造成图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剖析了地震速度场建立与变速构造成图传统方法中影响成图精度的主要因素,指出了传统方法中造成误差较大,准确性较低的原因。从解决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手,提出了相应的速度建立与变速构造成图方法,指出了在浮动基准面地震工区中使用本方法的条件和要求,并将其扩展为适合于深度偏移的层速度建模方法。本方法采用层位反偏移技术,沿层横向叠加速度谱剖面技术。三维空间射线追踪层速度相干反演技术和图形偏移构造成图技术,对各反射目的层位进行单层速度场建立与构造成图,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影响速度场和构造图精度的主要问题。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速度场建立与构造成图的精度,是一套技术先进,省时实用的速度建模与构造成图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某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方伍宝  周腾  赵改善 《石油物探》1999,38(1):1-8,20
介绍了VIEWS地震速度建模,叠前深度偏移软件系统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流程以及某地区A、B两条地震测线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过程,包括初始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速度分析及模型修正,深度偏移成像处理等。并用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及其转换的时间剖面与叠加剖面,叠后时间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VSP-CDP成像是常用的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方法,因其成像不能使绕射波很好收敛,降低了资料的横向分辨率。为此,我们提出了对反射波进行两步成像的策略——POSTMAP偏移成像。其先利用改进的VSP-CDP成像方法得到CDP道集,再将VSP-CDP成像后的数据作为输入并提取偏移算子进行偏移。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能使绕射波很好收敛,可提高井间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在固态流化采掘条件下,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藏固相颗粒在水平管段内的运移规律,基于液固两相流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耦合EDEM软件模拟了在水平管段不同液相速度、不同粒径、不同丰度下的水合物固相颗粒运移特征,并采用大型固态流化采掘物理实验模拟工具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单颗粒水合物在水平管段中的运移方式以跃移和蠕移为主,水合物颗粒群在水平管段中的运移方式受水合物丰度、液相速度、管径、水合物固相颗粒粒径影响较大;②当水合物丰度较低、颗粒粒径较大、液相流速较低时,固相颗粒运移方式主要以跃移、蠕移为主;③当水合物丰度较高、颗粒粒径较小、液相流速较大时,固相颗粒运移方式主要以悬移为主;④提高液相进口速度是提高水平管内净化效果的有效手段。结论认为:①选取破碎效果较好的二级破碎工具可以提高水平管段固相颗粒群的净化效果;②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水平管段内压力降主要受液相流速影响较大,在满足举升泵设备负荷前提下,应调整注入排量来达到合适的液相流速。  相似文献   

18.
地震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地震谱分解实质上就是连续时频谱分析。谱分解不是惟一的过程,可供选用的算法很多。本次研究的是Wigner-Ville分布(WVD)算法,它不含任何窗函数,避免了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的互相牵制、难以兼顾的问题,获取了高精度的时频分辨率。首先介绍了WVD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把地震数据体从时间域转到频率域,求取每个地震道时间样点的频谱;然后按照频率重排产生共频率的剖面;再对各单一频率的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解释。理论分析和实际地震资料计算结果表明,WVD谱分解算法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