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国信 《肉类工业》2007,(12):45-46
最近,倍受社会关注的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随着国家质检总局第98号局令———《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发布,将正式开始在我国施行。实施食品召回,是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后续监管的一项有效措施,使食品监管从现行单纯的经济处罚转变为优先注重社会责任。食品召回制度与食品质量安全市  相似文献   

2.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劣质食品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和威胁食品安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希望能够为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提供一些借鉴,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食源性疾病——因食用不安全的食品而致使数亿人患病,造成许多人死亡。因而,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食品工业带来了大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  相似文献   

4.
《粮油加工》2007,(9):20-20,22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第98号局令.公布并正式实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规定》共五章四十五条.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召回的管理体制: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食品召回实施包括主动召回.责令召回和召回结果评估与监督以及召回食品后处理,以及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对于食品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食品质量问题以及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进行简单的阐述。食品是否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也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要加强关注食品生产安全问题,相关部门要提高重视,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管制、整改,确保我国食品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12日,由加拿大食品检疫署、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主办的加-中食品安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公使Calvert Philip先生、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林伟先生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农业及土地部部长Patrick Bell先生到会并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7.
部分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辉 《中国食品》2011,(5):38-41
世界各国食品安全立法,由于其规定的内容庞杂(食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复杂、技术标准详尽),无一例外地导致相关法律法规数量众多、条文冗长,因此往往被认为体系十分复杂。1.关于管理法规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多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一直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多年来,中国立足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体系建没,对食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经过努力,中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历来是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重点,而当下各类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仍然频繁可见,更加严格地管控食品质量安全情况逐渐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诉求.而标准化进行状况是体现食品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通过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规范食品产品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和包装过程等具体流程中的操作,进而从根本层面出发逐渐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取...  相似文献   

10.
11.
陈和芳 《食品与机械》2023,39(6):88-91,104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了以现行2021年《食品安全法》为基本法,以检验检疫部门为主要监管机构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但仍存在食品安全标准科学性偏低、监管部门管理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缺乏高效的必要的协调等问题。提出从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监管部门的管理和技术能力建设、建立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食品安全通报协调机制等维度,对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法律监管进行优化与构建。  相似文献   

12.
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际食品贸易中,为应对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进出口食品风险管理机制。本文提出了我国进出口食品风险管理的一般运行机制,主要框架分初步的风险管理活动、确定并选择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决策的实施,监控和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共四部分,着重强调了风险概述在进出口食品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研究了风险概述的内容,这些都为我国进出口食品监管部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进出口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了近几年我国食品进出口的状况,概述了影响食品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农药残留和防腐剂等几种重要物质的检测方法,对与进出口食品相关的检测机构、监管体制以及技术法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安全监督、危险评估和技术壁垒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对于提高我国食品进出口安全监管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趋势及改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分析了近8年来我国食品进出口情况的有关资料,同时对进出口食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另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行探讨,据此初步提出了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食品添加剂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比例不断增长,其安全风险被广泛关注,如何适应进口国家/地区频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年来进出口食品添加剂贸易概况,国内外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对涉及食品添加剂管理的相关国际组织管理情况、欧盟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日本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美国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关于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提出了在我国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过程中引入风险评估技术、逐步完善的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标准体系等促进我国食品添加剂进出口贸易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自201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其各项法规政策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这必将更有利于中国扩大对俄罗斯的食品出口贸易, 为我国食品的出口贸易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本文对2007?2011年中俄两国的食品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对欧盟和我国对俄罗斯的食品通报情况进行了阐述, 这将有助于我国正视中俄两国贸易现状, 为对俄食品出口贸易提供借鉴, 促进中俄贸易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国际组织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总结了发达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经验,并提出了优化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四个关键措施,包括理清进口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基于风险的进口食品查验制度、强化进口食品的源头管理、健全进口食品后续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中国对外贸易以超过10%的速度持续增长,虽然中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尤其是食品的出口受到进口国采取各种贸易技术性措施的影响,但在近几年还是处于一种持续增长状态。从上海口岸看,根据上海市地方产业的政策,出口食品量一直低于进口量,趋势总体上是不断增加:出口加工食品从2001到2007年增加73%,平均年增幅10%。上海地区出口加工食品主要包括罐头食品、速冻方便食品、面糖制品、饮料、调味品、酒类、保健食品、糖果类等,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美国、欧盟;上海口岸进口工业食品从2001年的31万吨增长到2007年76.6万吨,增加了147%,年增幅在24%。进口食品主要种类包括食品添加剂、乳制品、酒类。  相似文献   

19.
现代食品工业是在防腐剂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各种防腐机剂对人体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对防腐剂的使用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就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食品工厂所关心的重点,严格的安全体系认证、过敏原控制、外来物的控制以及综合虫害管理(IPM)等等都是食品工厂面临的现实挑战。其中综合虫害管理(IPM)摒弃了以往"单纯的害虫个体杀灭"的概念,提出通过物理、管理、设施完善等多种方法,将虫害群体减少至不对食品和人员构成威胁的某临界点,而不是过分依赖和不恰当地使用杀虫剂。因为杀虫剂所带来的食品安全及人身安全问题并不亚于虫害本身带来的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IPM 使用杀虫剂的态度是"有条件的使用,科学化的管理"。如何对杀虫剂加以科学的使用和管理也因此成为了食品工厂管理人员所关心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