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德诚  罗学刚 《金属矿山》2007,37(11):65-68
以黄铜矿为研究对象,在温度较低的浸出条件下(15℃)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矿石粒度、矿浆浓度、酸度、接种量以及起始Fe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摇瓶浸出黄铜矿浸出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Fe2+浓度对细菌浸铜工艺影响最为显著;在15℃下的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初始Fe2+浓度为6g/L,酸度控制在pH=2.0,接种量保持在15%,矿浆浓度为15%,矿石粒度为-200目。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细菌对含砷铜矿的浸出效果,考察了添加 Ag+对细菌浸矿过程的影响。监测不 同 Ag+浓度条 件下,细菌浸矿过程中的 pH 值、Eh 值的变化和铜、砷浸出率,并对浸出渣进行 X 射线光电 子能谱(XPS)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在 pH 值为 1.8,Fe2+浓度为 0.5 g/L,Ag+浓度为 5 mg/L 的条件下,含砷铜矿 浸出 15 d 后,铜和砷的浸出率最 高,分别为 43.83% 和 6.01%;在 Ag+浓度为 0~7 mg/L 范围内,随着 Ag+浓度的增大,浸 出渣表面 Fe(Ⅲ)-(硫酸盐)、S0 和 S n 2-的含量逐渐减小,砷酸盐含量变化不大;Ag+的加入可以有效抑制黄钾铁矾、S0和 Sn2-等钝 化膜的生成,对非晶 态砷酸铁的生成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回收四川某铜矿浮选尾矿中的铜和锌, 以In-bac为浸矿菌种, 进行微生物浸出。考察了接种量、矿浆浓度、初始Fe2+浓度、浮选药剂(T-207和H-406)等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两阶段微生物浸出工艺, 尾矿中铜、锌浸出效果较好, 第一阶段微生物浸出最佳条件为:接种量10%、矿浆浓度80 g/L、初始Fe2+浓度1.5 g/L, 尾矿中铜离子和锌离子浸出率分别为21.67%和79.67%, 此浸渣再次调浆后, 采用改进型无铁9K培养基, 无接种细菌微生物浸出, 当初始pH值为2.0、矿浆浓度为80 g/L、初始Fe2+浓度为0 g/L, 尾矿中铜浸出率达到36.97%, 锌浸出率为92.37%, 浸出率分别提高了15.30个百分点和12.70个百分点。浮选药剂T-207和H-406均对尾矿微生物浸出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泥型废弃铜矿的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细菌对Cu2+、Fe2+离子的耐受性能及其氧化活性, 对泥型废弃矿进行了细菌浸出研究。结果表明, 细菌对Cu2+、Fe2+有较强的耐受性能, 但要保持其高效的氧化活性, 其浓度应分别控制在2 g/L和4 g/L以内。泥型废弃矿经脱泥处理后, 采用柱浸和堆浸法, 50 d后铜的浸出率高达62.2%和65.5%。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氧化亚铁硫杆菌、嗜铁钩端螺旋菌等中温菌在低温和高酸的吸附尾液中作氧化剂时生长繁殖慢、氧化Fe2+速率低等问题,以耐冷嗜酸硫杆菌为研究对象,结合新疆某地浸采铀现场生产实际,对该菌的生长特性、耐酸驯化和固定化培养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该菌的接种量以10%为宜;当初始Fe2+浓度为0.3~0.5 g/L时,细菌仍能较快氧化Fe2+;在5~25℃条件下,耐冷嗜酸硫杆菌氧化Fe2+的速率均高于氧化亚铁硫杆菌,即耐冷嗜酸硫杆菌更适于溶浸液低温环境;耐冷嗜酸硫杆菌耐酸驯化后能在pH=0.31的培养液中保持较好的氧化活性;从生物陶粒表面电镜图片中可以观察出较厚的生物膜,固定化细菌和游离态细菌协同氧化Fe2+的速率是游离态细菌单独氧化的3.4倍。  相似文献   

6.
低电位生物浸出黄铜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酸性溶液中,高浓度Fe2+离子的存在有助于溶解氧对黄铜矿的氧化浸出。试验驯化培养具有单一硫氧化性的高效浸矿细菌,运用其对单体硫的高效氧化性能,结合Fe2+离子对黄铜矿氧化浸出的促进作用,开展黄铜矿低电位生物浸出研究。研究发现硫氧化菌可有效利用黄铜矿氧化溶解的产物--单体硫,将其氧化为硫酸并补充溶液H+离子消耗。同时,清除黄铜矿表面氧化溶解产物--单体硫后,有助于离子扩散和黄铜矿的进一步氧化溶解。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在30 ℃、pH=2、细菌浓度2×107 个/mL条件下方解石粒径与质量浓度对铁闪锌矿生物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方解石粒径增加,体系pH值随之升高,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增长缓慢,抑制Fe、Zn浸出;随着方解石质量浓度增加,体系中Ca2+浓度随之增加,对Fe、Zn浸出率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当Ca2+浓度为130.27 mg/L时,能够促进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增长,促进浸出;Ca2+浓度继续升高则不利于细菌增长与离子浸出;方解石粒径为-0.038 mm且质量浓度为10 g/L时浸出30 d,浸出效果较好,Fe和Zn浸出率分别达到80.53%和95.99%。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浸矿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菌纯培养及细菌浸出某高硫铜矿过程中,考察了不同萃取剂等有机物和杂质离子Fe2+对细菌活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对铜浸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剂对浸矿微生物的生长和氧化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随着细菌活性的变化,铜浸出率亦随之变化。因此,调节浸出液中有机物和铁离子浓度,保证细菌活性,可有效地提高浸出效率。  相似文献   

9.
排土场黄铁矿促进黄铜矿浸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杰  吴爱祥 《金属矿山》2008,38(3):38-41
为合理利用低品位铜矿石及其废石资源,进行了黄铜矿排土场中黄铁矿促进黄铜矿浸出的反应热力学分析及浸出试验。结果表明,黄铁矿反应所需的溶液电位范围涵盖了Fe2+促进黄铜矿浸出的电位范围,无氧条件下黄铁矿促进黄铜矿是可行的;黄铁矿的参与加速降低了Fe3+与Fe2+浓度之比,促使电位降低,进而促进黄铜矿的浸出;排土场中深部缺氧条件下黄铁矿促进黄铜矿浸出方式以上部浸出液为母液,上部溶液中Fe3+、Cu2+及Fe 2+是黄铁矿促进黄铜矿浸出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Al3+对浸铀混合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认为Al3+在细菌浸铀过程中有络合氟、降低氟对浸铀负面影响的功能。为了更好地了解Al3+对浸铀混合菌生长活性的影响,对细菌生长周期和菌液氧化Fe2+的速率受Al3+浓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离子浓度对菌液生长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①浸铀混合菌的活性与Al3+的浓度密切相关。当Al3+浓度小于8 g/L时,对混合菌的氧化能力和生长周期的影响很小;继续提高Al3+浓度,对混合菌氧化能力和混合菌生长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混合菌生长受抑制越来越明显。②Al3+浓度小于8 g/L时,混合菌表现出较强的调节代谢的能力,即通过改变或调整代谢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当细菌浸铀需要利用Al3+时,其浓度不应超过8 g/L。  相似文献   

11.
TBP-MIBK协同萃取高硫高砷金精矿浸出液中的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勇  李登新 《矿冶工程》2009,29(1):74-77
利用TBP-MIBK混合体系从金精矿硝酸浸出液的盐酸介质中协同萃取铁, 并研究其萃取机理。通过考察初始料液浓度、盐酸浓度、相比(Vorg/Vaq)及混合体系对铁的萃取率和分配系数的影响, 得出萃合物的组成为HFeCl4·3TBP-MIBK。实验结果还表明: 在初始料液浓度18.09 g/L, 盐酸浓度6.14 mol/L, 有机相组成TBP∶MIBK为7∶3, 相比1∶1条件下, 铁的萃取率达到99.32%, 萃余液中含铁低于0.1 g/L。以蒸馏水反萃, 含铁17.97 g/L的有机相在相比为1∶2时, 铁基本上被反萃完全。通过萃取和反萃, 铁离子溶液中杂质含量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对比陶瓷介质和铸铁介质搅拌磨矿对氰化尾渣中金浸出效果的影响,以中国黄金集团三和金业有限公司的金矿氰化尾渣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浸出提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6 μm 占 90%、JC 浸出剂用量 40 kg / t 及浸出时间 12 h 的条件下,采用陶瓷介质磨矿可获得浸出渣 Au 1. 29 g / t、浸出率 54. 45%的技术指标,采用铸铁介质磨矿可获得浸出渣 Au 2. 15 g / t、浸出率 39. 45%的技术指标。与传统铸铁介质磨矿相比,陶瓷介质磨矿条件下金的浸出率显著提高。 在陶瓷介质磨矿过程中加入 Fe3+后,金的浸出效果明显下降,表明 Fe3+的加入不利于金的浸出。 机理分析表明,铸铁介质磨矿过程中会产生Fe3+,Fe3+会在矿物表面形成羟基氧化铁( FeOOH),阻碍了 CN-的扩散过程,恶化浸出环境,从而降低了金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浸矿细菌胞外多糖含量与砷离子的浓度和价态以及与浸矿细菌生长指标的关系,进而明确浸矿细菌抵御砷离子的生物对策,研究了不同浓度的As(Ⅲ)和As(Ⅴ)胁迫时,浸矿细菌胞外多糖的行为变化;通过测定菌液的pH、Eh、Fe2+浓度、菌数以及胞外多糖的含量,分析了各测定指标的相关性和线性关系。研究表明:As(Ⅲ)胁迫下,菌液的胞外多糖产量迅速增长,增幅超过34%,As(Ⅲ)的胁迫作用强于As(Ⅴ);As(Ⅲ)胁迫使菌液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异中有63.4%与Eh线性相关、有61.6%与Fe2+浓度线性相关、有71.4%与菌数线性相关;浸矿细菌通过代谢调控菌液的理化指标来调节胞外多糖的含量,进而抵抗砷离子的胁迫。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微生物浸出低品位钼矿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钼矿区矿坑水中分离得到自然混合菌种,经驯化培养,用于浸出陕西洛南低品位钼矿。以浸出液中钼的含量作为评判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出了最佳浸出条件为:初始pH值2.0、Fe2+浓度5.00 g/L、Fe3+浓度2.90 g/L,此条件下钼浸出率为73.87%,而相应的无菌化学浸出实验的钼浸出率仅为12.65%。拟合得到二次回归方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R2=0.991 1,P<0.000 1,说明回归效果很好,失拟项P=0.671 0>0.05,失拟不显著,误差小,可用该模型对钼的微生物浸出率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张一兵  黄英 《矿冶工程》2019,39(1):118-121
用水热法制备了掺Fe3+的TiO2晶体粉末Fe3+/TiO2,并通过XRD、SEM和TEM等手段对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紫外光照下Fe3+/TiO2对苯胺的催化降解效果。分析了苯胺初始浓度、掺Fe3+量、Fe3+/TiO2用量、光照时间和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TiO2晶体为锐钛矿型即A-TiO2;晶体粉末由直径约2.5 μm的TiO2微米球组成,各微米球则由八面体型的TiO2纳米晶体(长度1~1.5 μm)通过自组装形成,八面体的三角形边长100~200 nm;在50 mg/L的苯胺溶液中(pH=7),掺杂0.2%(摩尔分数)Fe3+的A-TiO2粉末用量为0.5 g/L时,室温下紫外光照(λ=365 nm)反应45 min,苯胺降解率达到73.84%。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氯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盐泥, 为从其中回收钙镁, 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和纳米碳酸钙, 对氯碱盐泥进行了盐酸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盐酸浸出, 浸出时间15 min, 温度为60 ℃, 酸度2 mol/L, 液固比5∶1, 搅拌速率500 r/min, 钙镁总浸出率可达到98%以上, 所得钙镁富液中, Ca2+、Mg2+ 、Al3+、Fe3+离子浓度为分别为0.63、0.25、0.05、0.022 mol/L, pH=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