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于当前臭氧发生器高频电源谐振频率检测方法具有昂贵、危险等缺点,设计一种基于声波频谱分析的高频电源谐振频率检测仪器。通过分析臭氧发生器工作环境下的声波数据与高频电源谐振状态的关系,找到测量谐振频率的方法。该仪器使用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及计算单元,通过声波采集电路将声波数据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基于声波数据使用频谱分析程序测量出谐振频率。实践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声波分析的臭氧发生器电源谐振频率测量仪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基于CPLD的多组高精度三相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法。以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作为数据处理的核心,将存于ROM的波形数据用DA转换器件快速恢复,从而输出所需的多组三相信号。同时,本装置设计了良好的人机接口,可以方便地设定各参数。  相似文献   

3.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数字式移相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高精度数字式移相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叙述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思想,完成了该移相信号发生器的软硬件的设计。经过半年的使用,表明稳定性好,精度高,效果十分理想,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CPLD作为一种新型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具有集成度高、逻辑电路设计方便灵活、可靠性好、工作速度快等特点,为开发高性能智能化食品提供极大的便利。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CPLD大幅度扩展智能食品的频率测量范围和提高测频精度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王坚  冯浩  华亮 《机电工程》2008,25(2):93-95,99
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基于硬件描述语言(VHDL)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PWM发生器的设计,在产生正反两路PWM波形信号的同时,实现了两路信号互锁、延时时间可调.该发生器采用数字化设计,结构简单、控制精确、可在线编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CPLD的面阵CCD驱动时序发生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CCD技术在图像传感和非接触测量领域发展前景广阔。CCD驱动时序的产生是其应用的关键。在分析Sony公司的ICX205AL型面阵CCD器件驱动时序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其驱动时序发生器。选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作为硬件设计平台,使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对该驱动时序发生器进行了硬件描述。所设计的驱动时序发生器采用ispLEVER软件进行了功能仿真,并针对Lattice公司的可编程逻辑器件LC4256V-75T100I进行了硬件适配。实际测试表明,所设计的驱动时序发生器能够满足面阵CCD的驱动要求,实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国内常见用于机械控制系统的可编程凸轮控制器的特点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设计高速、高抗干扰的新型可编程凸轮控制的新思路,并基于CPLD(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完成了研制开发工作,使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高精度多通道D/A转换器DAC7644构成的高精度多路信号源的原理方案和实现方法,通过CPLD的逻辑功能配置,使所有信号通道的波形数据存贮器共享。存贮器采用双总线控制方式,从而实现对输出信号频率、相位和幅值的控制,并且不同通道可以输出不同性质的信号。CPLD、数据存贮器共享、双总线控制等技术,使硬件系统结构简单,信号拟合点数多,波形平滑、失真度小。  相似文献   

9.
计时鸣  陈承钢 《机电工程》2011,28(2):136-140
针对机器人控制问题,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为核心设计了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达到优化控制结构、提高系统效率的目的.介绍了控制器硬件构成以及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CPLD电路设计,用状态机的思想实现了脉冲信号发送单元并定量给出了脉冲参数与电机运行状态的关系.最后对控制器进行了上机试验.研究结...  相似文献   

10.
以复杂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为核心,采用"CPLD+SRAM"的方案进行液晶显示驱动电路的设计。论述了液晶显示驱动模块的系统总体设计、控制器的设计及SRAM中数据的读写,并对CPLD的扫描时序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DSP控制的基本算法,设计了以TMS320LF2407A为核心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压力闭环控制系统,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实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VPWM技术实现了良好的变频变压控制,设计的压力闭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显示该技术在电气传动的应用中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凌刚  陈其工  江明 《机电工程》2009,26(12):93-96,117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启动速度振荡问题,在PMSM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速度零振荡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基于PMSM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算法模型;然后利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极点配置方法将系统等效成一个四阶闭环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之上,对闭环系统施与分时整形输入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达到速度零振荡的目的,并且减少了功率损耗,延长了PMSM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3.
为补偿船用起重机在海上作业时的升沉运动,构造了基于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绞车液压驱动系统。首先,建立了升沉补偿系统的完整数学模型,提出了包含二次单元变量油缸位置环、二次单元马达速度环及二次单元马达位置环的三闭环控制结构。然后,给出了三闭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为了得到起重机货物的位移,利用钢丝绳张力设计了状态观测器。最后,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通过数字仿真从频域角度分析了升沉补偿系统的动态特性,为控制策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兆瓦级永磁同步发电机组并网的控制要求,根据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开关函数的数学模型,本文提出了基于背靠背双PWM变流器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控制策略,建立了该策略的等效电路模型,并重点研究了基于直接电流控制双闭环级联结构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通过对该并网控制策略的等效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网侧输出的三相交流相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仅为3.64%,电流波形正弦度良好,验证了该并网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拓展舵机负载模拟器的频宽,构建采用力矩、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的伺服系统,在分析负载模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该电动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扫频试验验证该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基于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提出采用极点配置和前馈补偿的混合校正策略,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校正策略能显著改善系统的静态加载性能,系统频宽可达10Hz,静态加载精度可限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6.
基于RP/RT/RE技术的金属板料冲压成形回弹误差补偿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冲压件回弹误差,建立了基于RP/RT/RE技术的三维复杂形状板料冲压成形回弹误差精度闭环控制系统。以回弹误差为控制目标,以线性控制系统、空间Fourier变换和频域传递函数为理论基础,基于模具实验迭代,建立了模具回弹误差补偿修正算法,并首次将该算法应用于三维复杂形状板料冲压模具制造过程。工程实例表明,该系统对于三雏自由曲面板料冲压模具制造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特别能对冲压件回弹误差进行有效补偿。  相似文献   

17.
由于快速反射镜(FSM)系统在不同应用场合下需要不同有效带宽和闭环带宽,本文基于压电FSM控制系统建立系统模型,通过分析系统光轴抖动情况,对FSM控制算法进行了优化。首先,测得系统闭环Bode图,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求取系统传递函数;然后,结合辨识模型与模拟退火算法,提出了一种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全局最优PID控制器。最后,通过阶跃响应测试验证辨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闭环实验测试验证最优控制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辨识模型与实际系统在中低频段符合得很好,阶跃响应曲线基本一致。采用最优控制器控制的系统有效带宽为35 Hz,闭环带宽为70Hz,跟踪精度提高了47%,基本满足当前实验环境下对FSM性能的要求。提出的系统显示良好的低频跟随能力和高频干扰抑制能力,跟踪精度高,器件损耗小。  相似文献   

18.
直流无刷电机在运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采用DSP控制器构成数字式控制系统已经成为当前调速技术的主流。本文详细地介绍以TI公司的TMS320LF2812 DSP为控制器的全数字直流无刷电机的运动控制方法,采用了电流/速度双闭环控制策略;在控制算法上提出了基于自抗扰ADRC的控制策略作为速度调节器的控制算法;本文对相关控制方法实现的硬、软件设计做出了详细阐述。对于电机及相关领域的运动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新型数字同步阀工作原理,根据基于新型数字同步阀的位置同步控制系统,分析了开环系统位置同步误差的特性.通过仿真分析了采用模糊控制策略的闭环位置同步精度,根据仿真结果,得出闭环控制时基于新型数字同步阀双缸位置同步系统能达到较高的位置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20.
重点介绍变频调速技术在恒压供水领域内的应用,通过对电机调速方式、变频器特有的V/f变频调速性能以及供水系统的闭环控制方式进行分析,经过现场的实际应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依据用水量的变化可自动调节系统的运行参数,在用水量发生变化时保持水压恒定以满足用水要求,可降低供水企业生产耗电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