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氧树脂潜伏性体系固化反应的DSC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易长海  李建宗 《粘接》1999,20(5):9-12
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对BPEA-2/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进行了分析。了固化剂的用量,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及升温速度时固化反应的热效应和固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PEA-2潜伏性固化 用量以m(环氧):m(固化剂)=100:9-10)为宜。  相似文献   

2.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环氧封端酚酞聚芳醚腈的固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环氧封端酚酞聚芳醚腈(简称E-PCE)中固化剂类型对E-WCE树脂固化反应温度、反应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与E-PC E树脂反应的活性为MDA>DDE>DDS;E-PCE/DDS体系的最低固化反应温度为163.2℃,固化反应峰顶温度为228,1℃,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1.27kJ/mol,固化反应级数为0.90。  相似文献   

3.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环氧树脂(EP)/癸二酸二酰肼(SDH)粘料体系中固化剂含量和促进剂含量对固化反应和粘料体系热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固化工艺温度有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EP/SDH的摩尔比为1:1/5,促进剂含量为0.4%时,固化产物的耐热性较好,该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为91.90KJ/mol,反应级数(n)为0.95,频率因子(InA)为22.09Sec^-1。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1, 3-二甲基-1, 3-二乙基-1, 3-双[3-(2, 3-环氧丙氧基)两基]二硅氧烷(TEDS)和 1, 3-二甲基-1, 3-二乙基-1, 3-二胺丙基二硅氧烷(TADS)。用 FTIR和 DSC对TEDS/TADS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对TEDS和TADS均为一级反应,固化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在 45-65kJ/mol,与文献报道的双酚 A环氧树脂的反应活化能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热分析法研究复合纳米TiO2催化酸酐/环氧树脂固化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DSC、DTA研究复合纳米TiO2对酸酥/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的影响,测定固化动力学数据,确定固化工艺参数近似值。结果表明:复合纳米TiO2可降低树脂固化反应温度,动态DSC测定确定含复合纳米TiO2的树脂体系固化反应放热量-△H为110J/g、活化能为59.11kJ/mol、反应级数n=0.914及频率因子A=7.38×104(1/s),固化工艺参数: T凝胶=67℃,T固化=133℃,T后处理=177℃。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1,3-二甲基-1,3-二乙基-1,3-双(3-(2,3-环氧丙氧基)丙基)二硅氧烷(TEDS)和1,3-二甲基-1,3-二乙基-1,3-二胺丙基二硅氧烷(TADS),用FTIR和DSC对TEDS/TADS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对TEDS和TADS均为一级反应,固化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在45-65kJ/mol,与文献报道的双酚A环氧树脂的反应活化能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α-甲基萘锂(α-MNLi)为引发剂、二哌啶乙烷(DPE)为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的丁二烯负离子聚合体系,研究了DPE/α-MNli、聚合温度与聚合物1,2-结构含量关系,合成出1,2一结构近100%的1,2-聚丁二烯(1,2-PB)和1,2-1,4-1,2-PB。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1,4-PB与1,2-PB中单体浓度与反应速率呈一级方程关系;40℃时,生成1,4-PB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d[M]/dt=0.28[C] ̄0.5[M];DPE用量增大,表观增长反应过度常数K_p ̄η减小;求得不同条件下的表观增长活化能。  相似文献   

8.
双马来酰亚胺/环氧树脂共混胶粘剂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BMI)/环氧树脂共混胶粘剂的固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BML/DDM/E51/CRBN/1/0.85/1/0.3(质量比)的共混胶粘剂体系中,理论最佳反应温度介于62~97℃之间,固化反应表现活化能为52.85kJ/mol,反应级数为0.88再通过比较不同固化工艺对胶接件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固化工艺为140℃/6h。  相似文献   

9.
潜伏性环氧树脂 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二种潜伏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理想的潜伏性环氧树脂体系应具有较高的固化反应活化能(Ea)和频率熵因子(A)或者是具有可变化活化能--即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固化反应活化能,而在高温下具有较低的固化反应活化能。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双-2-唑琳和2-乙基-2-唑啉(OXA)对环氧树脂(EPO)的固化反应,用溶剂萃取法考察OXA/EPO,反应温度和加速剂对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指出:固化速度随OXA用量增加而增大,但当OXA/EPO>0.2,OXA量对固化速度的影响逐渐减小,已二酸、三嗅酚和对苯二酚对此固化体系有一定的加速作用,其效果取决于固化条件。  相似文献   

11.
液晶环氧/二元胺/CYD-128体系固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含芳香酯类液晶基元的环氧化物 (PHBHQ)增韧环氧CYD - 12 8,依据DTA、二元胺的结构、熔点、FTIR分析确定了混胺的比例及固化工艺。通过CYD - 12 8/混胺体系筛选出了较佳的配方 ,即当n (DDE)∶n (DDS)∶n (DDM) =1∶2 5∶5时 ,综合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非等温DSC法对三官能团环氧树脂TDE 85与甲基纳迪克酸酐(MeNA)固化体系进行了放热特性分析,升 温速率分别为5k/min、10k/min、15k/min、20k/min、25k/min及35k/min。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最概然Malek Flynn Wall Ozawa分析法,对其固化反应机理进行固化动力学参数分析,建立了能够正确描述固化反应过程的机 理模型。该方法求得固化体系反应表观活化能为E=67.05kJ/mol,表观指前因子为A=5.05×109s 1,反应机理函数 为f(a)=22.24(1-a)1.76。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对最概然Malek Flynn Wall Ozawa分析法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 能够精确的描述固化反应过程和机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晶环氧 (PHBHQ)增韧环氧CYD - 12 8,研究了液晶含量对浇铸体耐热性、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液晶含量的增加 ,凝胶时间逐渐缩短 ;当液晶含量为 5 0 %时 ,冲击强度为 40 1kJ/m2比不加液晶环氧时CYD - 12 8体系 (2 3kJ/m2 )提高了近 0 7倍 ,热变形温度提高近 30℃。结合DMTA图和SEM照片 ,分析了液晶环氧增韧的机理。PHBHQ/CYD - 12 8/固化剂体系是部分相容体系 ,在成型过程中发生相分离 ,PHBHQ能形成介晶域 ,起增强和诱发银纹和剪切带的作用 ,从而吸收大量的能量 ,使环氧的韧性得以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4.
纳米TiO2/UPR复合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固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辉  尤天铭  严生 《塑料工业》2007,35(2):40-43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纳米TiO2/UPR复合体系的固化过程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升温速率下纳米TiO2/UPR复合体系固化过程中的DSC曲线;并根据动态DSC曲线求出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固化反应级数及动力学方程中的指前因子等参数;建立了复合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并且确定了分阶段变温固化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等温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BMI(双马来酰亚胺)改性PF(酚醛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借助升温速率-温度(β-T)外推法和红外光谱(FT-IR)跟踪固化反应过程,确定了BAN(BMI改性PF)体系的固化工艺和固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AN的固化工艺为"120℃/2 h→140℃/2 h→160℃/2 h→180℃/2 h",后处理工艺为220℃/3 h,BAN固化体系的动力学参数是表观活化能Ea=123.4 kJ/mol、频率因子A=1.96×1012s-1和反应级数n=1.05;根据n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求解出该树脂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能较好描述BAN的固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
热致性液晶聚合物种类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自行合成的多种热致性高分子液晶聚合物对CYD -12 8环氧树脂进行共混改性 ,用FTIR方法研究了液晶聚合物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程度的影响 ,用DSC、TGA研究了液晶聚合物对环氧树脂固化物Tg 和热失重温度的影响 ,测试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物冲击断面的形貌。结果表明 :端基含有活性反应基团的液晶聚合物可以提高固化反应程度、提高固化物的韧性和强度 ,同时还使固化物的Tg 和热失重温度提高 ,SEM观察表明 ,加入液晶聚合物的材料断裂面面积增大 ,逐渐出现韧性断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某新型高温固化T800/环氧树脂预浸料的固化行为,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T800/环氧树脂预浸料的固化反应过程。基于唯象模型,系统研究了该预浸料的固化反应特征温度及固化动力学参数,确定该预浸料中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为自催化模型。采用等转化率法,分析了预浸料中环氧树脂的反应活化能随固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固化反应过程中,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变化较大,传统模型法基于全固化过程活化能不变的假设无法准确描述该固化反应。采用变活化能自催化模型,利用粒子群全局优化算法,得到了T800/环氧树脂预浸料的固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验现象,可为进一步研究该预浸料的热力学性能及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柔性固化剂/环氧体系固化动力学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升温速率下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自制的聚氨酯柔性固化剂ATPU/环氧树脂E-44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及机理。通过Kissinger和Crane方程求解了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并运用该参数研究了固化反应速率常数、固化反应速率、固化度等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通过反应级数的研究证明了固化反应为一复杂反应,不同的固化交联反应同时发生,但主要进行的是伯氨基及仲氨基与环氧基之间的反应,该类反应使得体系得以固化。  相似文献   

19.
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特性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动态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亨斯迈LY1564SP和上纬2511-A两种真空成型用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特性和固化温度,并采用Kissinger和Crane法计算出不同固化体系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固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上纬2511-A树脂固化体系的活化能为37.57 kJ/mol,亨斯迈LY1564SP树脂固化体系的活化能为42.09kJ/mol,反应级数均小于0.9,近似于1级反应。对比了两种环氧树脂浇铸体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结果表明,上纬2511-A树脂固化体系力学性能优于亨斯迈树脂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宋秋生  姚伟  杨森森  徐蕤 《化工学报》2013,64(6):2080-2085
以1,3-二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SX)和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双酚F环氧树脂(BPFER)改性剂N,N,N',N'-四缩水甘油基-1,3-二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TG-siloxane),并用FTIR、13C NMR谱图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TG-siloxane改性BPFER/mXDA(间苯二甲胺)体系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DSC曲线和Starink方程,得该体系表观固化活化能为51.52 kJ·mol-1。用Šesták-Berggren模型求得不同升温速率下的表观因子、反应级数。动力学方程表明,升温速率对固化反应影响明显;所得方程用于预估反应进程时,与实测值吻合程度高。TG分析表明,TG-siloxane改性BPFER/mXDA体系固化物的耐热性能优于单纯BPFER/mXDA固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