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的"活化石",也是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的重要场所,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在我国城市高速转型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已成为城市复兴的重要一环,其产业选择也成为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当前,文化、商业和旅游成为我国促进历史街区发展的主要手段,其在社会、经济甚至生态上产生的影响及其发展方向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路 《中华建设》2011,(5):22-23
老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发祥地。所谓老城南,指的是中华门内东、西两片围绕内秦淮河,以夫子庙为核心的明清历史街区。老城南承载着南京人最深的记忆与情结。然而,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在近十年间遭到大面积拆除。当地政府声称推行"镶牙式保护",即只保留个别古建筑,而大量拆除所谓"没有保留价值"的房屋,用于商业开发,兴建仿古建筑。今年年初,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传统建筑则是历史的验证和文化的载体,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他,和传统建筑打交道近20年,主张将中国传统建筑及地方建筑的文化因素植入当代创作,崇尚运用不同地区的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塑造个性和特色鲜明的旅游小镇,唤起人们的乡愁记忆。他,是胡斌,现任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也是九三学社社员,重庆市规委会专家,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文物建筑专家、重庆建委专家库专家、中  相似文献   

4.
曾良 《中华建设》2011,(5):24-25
由于特殊的文化渊源,哈尔滨拥有大量欧式历史建筑。其中,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曾是世界上保存比较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不但有精美的历史建筑,还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所谓"中华巴洛克",就是中国化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这种建筑为"前店后宅"的四合院式民居商市建筑,平面布局和功能是民族传统的,立面造型则是"巴洛克"式的,而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中央对于城乡建设、遗产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新理念,这些政策导向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密切相关,保护工作进入新一轮的政策机遇期。2016年7月18日,住建部印发了"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核查所有设市城市和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县中符合条件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基本情况和保护情况,公布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名单";"到2020年末,全面完成历史文化街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处的城市中,老建筑往往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因而被冠以"历史建筑"的头衔。随着社会历史保护意识的迅速发展,历史建筑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1843年,上海开埠,英美法陆续设租界,历经160余年,各时期的建筑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处的城市中,老建筑往往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因而被冠以"历史建筑"的头衔。随着社会历史保护意识的迅速发展,历史建筑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1843年,上海开埠,英美法陆续设租界,历经160余年,各时期的建筑见证了上海的风雨沧桑,融合中外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8.
府河大桥头,绿草绿树一片生机,富含随州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乐都旋风",迎接着从汉十高速来随的客人;美丽的市政广场让人眼前一亮;迎宾大道两侧花红草绿,生机盎然……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带着浓厚的兴趣,采访了随州市建设委员会张启波主任。记者(以下简称记):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山水生态宜居城市",您能谈谈山水生态宜居随州的未来面貌吗?张启波(以下简称张):随州地处湖北省的北部,西走川  相似文献   

9.
冯艳子 《中华建设》2012,(11):32-33
正一个人如果没有记忆,其人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毫无色彩和温度,城市也是如此。保护富有特色的老建筑,就是保存城市的记忆,使其更加生动,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一代代人的记忆有迹可循。"归隐"于宁静的高校的老建筑作为城市古建筑的一种类型,因其蕴含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继承了古代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的遗存,承载了众多先贤名家的教育兴国梦想,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沙扬 《中华建设》2012,(10):62-63
"羊城"广州既是文物古迹众多的历史名城,又是"千年商埠",所以多年来因其肩负着"历史文化名城"与"国际大都市"双重耀眼的身份而备受关注。广州市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个。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广州历史建筑的代表。为了加强对这些珍贵历史文物的保护,1998年国务院"钦定"广州为"历史文化名城",与此同时广州市也发布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大多数市民都以为,广州的古老遗存有了法律"金钟罩"的保护,从此将后顾无忧。然而,大众的揣测很快被无情地推翻了,大量的文化价值颇高的古建筑在当下"大干快上"的城市建设洪波中正逐渐被吞没。  相似文献   

11.
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江汉关、昙华林等历史风貌街区、原美国花旗银行、原俄国巡捕房等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在近代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理应进行保护。为了让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得到很好的保护,曾经备受争议的《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本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的出台对于武汉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是一个有力的推动。那么,武汉市现存优秀历史建筑的现状如何?为此,本刊记者对武汉市的一些老建筑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到李允鉌先生的《华夏意匠》,这是本大部头的学术著作,但是真好看,读这本书,如同在漫漫岁月长河里快速掠过。与著名的《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比起来,《华夏意匠》的立意更高,从建筑讲到历史、人文,而且触角颇深,处处有作者自己独到的思索和心得。作者论及中西建筑的根本区别,认为源头还是在文化上。西方建筑是"神本",而中国古代建筑是"人本",讲  相似文献   

13.
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认为,包括遗产在内的历史建筑利用至少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展示层面的利用,所适用的是"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第二层次是仍然保持活态特征的文化遗产,如历史文化城镇、传统村落等。第三层次则是那些原有功能已经消逝、具有一定遗产价值的历史遗存,需要被赋  相似文献   

14.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规模的扩大,使传统的依赖政府提供保护资金的模式,已不适应分类管理的要求,保护对象数量的增多和政府资金有限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单纯的政府投资已无法满足大量历史建筑保护的资金需求。使历史建筑产权多样化,通过产权的变更,让这些建筑变成了其他企业、其他私人的财产,并让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业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允许新的物业所有人在这些历史建筑引入旅游业或其他第三产业,以努力培育这些历史建筑的内在活力,构建它们的长远保护机制。这有利于尽快形成解决这些历史建筑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5.
张慧 《中华建设》2010,(5):46-47
走在随州市中心城区,宽阔平坦的大道两边,是鳞次栉比、疏密有致的建筑群落。它们或庄重大方,带有民族风格;或巍峨耸峙,充满现代化气息。其中,市电力调度大楼、市检察院办公大楼、随州礼堂、金融大厦、购物中心、随州书城和星河名都、文峰都市花园等一大批优秀建筑都由随州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完成。  相似文献   

16.
正美丽乡村是当前"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乡村规划建设探索的方向和目标。当前村庄规划改造面临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本文以分析当下部分古城古村落的建筑发展现状,借鉴分析相对完善的村落保护和发展案例,从表现手法、改造理念上吸取先进的发展方式,并应用到实际项目和村镇改造中,在尊重历史、尊重环境的前提下,延续中国传统古村落的生命历程。一、发展现状1.现状分析随着"退二进三"的产业调动和近期城镇化发展的速  相似文献   

17.
一个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往往拥有最完整、最丰富的城市记忆,并且积淀着深厚的城市底蕴,它既体现了城市的传统历史文化,同时也是城市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我们不仅要重视其物质要素,同时应该强调非物质要素,如无形的文化资产的延续。兴起于20世纪末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结合新知识、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可持续地保护历史建筑,激发历史建筑的活力与特色,也成为各地城市建设共同关注的话题。从香港、台湾及内地广州、杭州等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开展的既有经验及相关研究来看,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不仅是观念上的新趋势,更是赋予历史建筑新功能,追求未来可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关键,并且公众参与在促进可持续的历史建筑活化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19.
<正>老棚户区往往是一个地方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最厚重的地方,在棚户区改造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造文化厚重、舒适宜居、时尚先进的新型城市居住区,让城市"留住乡愁",记住历史,传承文化。本文针对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不同类别和性质的历史文化元素,探索在棚户区改造规划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让"老"文化散发"新"活力。一、棚户区改造规划要重视不可移动历史文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鲍威 《中华建设》2011,(9):120-121
中国村落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就有大量的部族聚居场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天灾等原因,大部分的古村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一些侥幸尚存,这些古村落便成为了发掘当地历史的重要佐证。古村落反映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不但包含物质性的有机载体,如村落形态,空间环境,建筑风貌等,也包括非物质的文化形态,如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历史传说等,它们和有形文化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着乡村的历史文化积淀,共同构成乡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许多古村内部建筑已经破损严重或消失,卫生条件不佳,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面临着亟待改造的问题。建筑与景观风貌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传统风貌的延续、历史文化的继承、乡村特色的体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当代的街区建筑格局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的对建筑进行保护,己经无法适应现代人们生产、生活要求,于是,对于古村落建筑与景观风貌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