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新理念,实现智慧化管控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结合北京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海绵城市管控以服务海绵城市管理部门为宗旨,以支撑海绵年度建设任务考核、工作计划制定为首要目标,海绵城市智慧管控体系应包含信息采集层、分析处理层和业务应用层等3个部分。提出了智慧管控的框架,明确了建设原则和实施路径,海绵城市智慧管控体系的实施可按"自上而下、先内后外、近远结合"的工作思路开展,近期开展"布点、入库、建模、上图"等四项工作,远期实现"共享、融合、协作"等目标,旨在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给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一座城市的智能化,不仅让城市更具有协调性和连通性,并且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建设新的方向。智慧城市的建设为人类提供了更优质和便利的居住环境,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对国内外的智慧城市建设进行分析,思考在新基建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其中具体的建议有加强完善智慧城市的结构、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机制等。智慧城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IBM公司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IBM公司经过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3.
"智慧水务"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部分,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在"智慧地球""工业4.0"、党的十八大及水利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动下,"智慧水务"应运而生。文章在研究国内外"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后,分析了目前"智慧水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智慧水务"的内涵,介绍了"智慧水务"的相应支撑技术和运行模式,提出了对市级水管理单位建设"智慧水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华建设》2013,(4):32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智慧城市"并非一两年就能建成,目前"智慧城市"在国外的数量加起来也没有我国计划要投资建设的多。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尤其要避免"能上天但不能落地"的情况,一定要结合我国国情和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复制。另外,切忌把"智慧城市"建设当做政绩工程,一哄而上。  相似文献   

5.
正"智慧城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惠民工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智慧城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管理、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要求。杭州市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数字城管试点城市之一,2006年3月建成运行,同年8月顺利通过验收,是全国首个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的试点城市。多年来,杭州数字城管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推广要求,紧扣本地实际,在建设和运行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积累了很多较为宝贵的经验,曾被国家住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认为,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准备。特别要避免设计局限化。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要素复杂、应用多样、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综合性复杂巨系统。要有负责城市顶层设计的"总体部",要有规划设计复杂巨系统的有效方法论。用以往设计电子政  相似文献   

7.
<正>中兴通讯智慧城市学院执行副院长孙鹏指出,所谓智慧城市,绝不是单行业、孤立的智慧应用简单叠加。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智慧城市必须围绕当地的战略定位、具体问题,制定顶层设计规划。在统筹的顶层设计下,协调考虑信息惠民、产业发展、科学管理,实现城市级的"智慧式管理和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水务已逐渐成为许多国家水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智慧城市智慧水务已作为我国多个一线城市的发展重点进行大力建设。以北京市的智慧水务建设为例,结合城市智慧水务的现状实际运行情况及未来的规划发展情况,总结了智慧水务建设的关键问题,分析了智慧水务的建设框架,进一步研究分析了智慧水务建设的具体发展战略和主要方法,从而为最终推动我国智慧水务建设的发展壮大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内容简介】世界各国实践表明,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条主线。快速城市化进程为中国未来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蕴藏着巨大的技术创新空间。"绿色与智慧",为城市描绘了一张全新的发展蓝图,成为21世纪城市的时代符号。面对这场城市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都是新一代的城市管理理念,都是为了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将智慧城市的智慧化理念融入到海绵城市之中,实现海绵城市的智慧化,对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和更好更高效地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智慧化理念,然后从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绩效评价三个阶段分别探讨了智慧化理念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以期为智慧的海绵城市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0引言2008年11月6日,美国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纽约市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被认为是"智慧地球"理念的第一次明确提出,随即在我国规划、通讯等行业得到快速响应,2010年11月2日,"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大会"在武汉召开,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具备了理论、舆论基础。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紧跟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结合自身水务管理信息化改革发展的目的与需要,结合实际诉求设计制定智慧水务的应用体系建设方案。通过构建"1+3+N"的应用体系框架,提出能够满足为深圳市水务行业提供全面的、智能的、信息化的服务,为促进水务工作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建设方案。对深圳市智慧水务应用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应用体系的三层构架组成,并对体系应用后的预期效益进行探讨,为其他城市智慧水务应用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于8月2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百余家智慧城市生态圈企业携手亮相,共同展示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汇中股份以"分享汇中智慧之道,做智慧城市数字化伙伴"为主题,围绕"超声测流、大数据、服务、共赢"等关键词,有层次、有深度地展示了包括物联网系列超声测流产品、智慧供水管理平台、实时抄表系统等一系列前沿科技。通过现场交互等多种科技手段配合专业讲解,互动式完整呈现汇中智慧之道。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水利行业普遍面临信息共享壁垒高筑、设计规划片面不全、服务沟通不畅等诸多难题.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带来的时代变革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以福建省沙县智慧水利信息平台为例,论述了"智慧水利"的构建思路及实践经验.平台设计开发了水利一张图、水资源管理系统、采砂管理系统、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及水利视频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张圣 《中华建设》2022,(5):112-114
社会的发展促使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模式,人们开始提倡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我国的社会公共体系建设中,智慧城市理念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管理工作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是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如何结合运用创新的手段和思路,让这项工作的管理和改革适应时代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湖北武汉在探索城市管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城管革命,从"十二五"期间的数字城管模式,再到"十三五"规划中努力构建智慧城管体系,取得了卓越成绩。"十三五"期间,是武汉市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决胜阶段。构建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成为当前城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下将如何推进智慧城管系统建设?为此,记者专访了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军。  相似文献   

17.
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研究与建设方兴未艾,从对"智慧水务"的多视角理解入手,讲述了"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框架与技术路线,具体内容包括:"智慧水务"通用平台架构与建设,基础智能智慧技术内容、发展与应用,专题业务应用场景与具体业务应用建设与实践等方面内容,并提出应多视角评价"智慧水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8.
《治淮》2019,(9)
<正>"智慧水利"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与水管理服务等体系。国内学者目前对于智慧水利的研究主要从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层面展开研究。本文基于智慧水利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从智慧水利的特征、技术支撑、实施路线及存在问题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智慧水利的建设提出新思路与  相似文献   

19.
"智慧水务"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重要支撑,为未来水务行业带来了变革性的发展机会。二次供水作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衍生品,已经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元素,但也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亟需提升。通过"智慧水务"在二次供水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来探讨实现智慧二次供水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目前社会上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千差万别,遇到一系列问题。社会上很多企业也都在讲智慧城市,但是他们往往只推动一门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一卡通、智慧交通等,不可能囊括智慧城市的所有方面。所以我们要有新的理解,过去的智慧城市基本上是"碎片化"的。关于"互联网+"和智慧城市,更多停留在互联网上。在"+"的过程中,更多是提供了被网络改变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